2024年,中心党支部积极探索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新途径,整合校内外科研资源,推动开展思政研究,赋能思政教育数字化转型。
一、资源整合赋能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教育)建设
在基地顺利通过教育部中期评估的基础上,整合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商学院、社会与政治学院、法学院等院系研究力量,推动6项省级课题成功申报立项,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中东部普通高校网络思政教育”“高校智慧思政的模式建构和实践优化”“人工智能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实践运用与融合路径”“智能社会高校大思政建设研究团队”“时空大数据驱动的物流预测”“高校网络思政领域智能社会治理研究”等方面入手开展智能社会治理研究工作。
二、技术共享赋能省教育安全与智慧思政大数据研究中心建设
以中心智慧思政工作成果为基础,以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为平台,以数据空间研究院先进的网络空间安全和数据要素创新技术为技术支撑,开展数字思政研究,探索思政教育数字化转型新途径。
一是技术赋能思政研究。从应用推广、实践应用和技术创新三个方面入手,拟定《安徽省高校数智化赋能思政教育创新项目申报指南》,完成了网络思政数字化转型的初步规划,拟以项目建设为推动,推动课题研究,牵头组织高校、企业、研究院所等机构一体化协同开展思政教育实践、思政教育技术、思政教育理论数字化赋能探索。
二是技术赋能思政管理。实现思政工作信息全网自动抓取、智能识别、自动分类,依托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资源平台以“资讯周报”和“资讯库”形式集中展示,并以图表形式一屏呈现成果数据,智能分析思政工作成效,全面把握全省思政工作动态。实现实践育人活动智能管理,支持实践基地在线申报、实践项目在线申请及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管理和呈现,并提供相关数据分析,为实践育人成效评估提供客观依据,多次为安徽大学、复旦大学联合组织的党建引领实践育人活动提供智能化过程管理。
三是技术赋能资源建设。完成了基于知识图谱的网络思政教育资源的初步建构,关联重要高频思政关键元素10318个,支撑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资源平台实现一键点击、便捷高效的资源供给功能。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