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不能有任何优越感,不要认为可以享受到任何特权
林维先出生在大别山的一户贫农家庭,从1929年参加革命直到1985年去世,五十六年来不忘初衷,一直把自己视为一个穿军装的老百姓,一生都保持着艰苦朴素、淡泊名利、两袖清风的优良作风。
林维先常年穿的是部队配发的军衣;下部队勘察地形时,穿的是染过色的军衣;寒冬在家办公时,穿的是终生唯一的一件丝棉袄,他的内衣内裤缝补过多次仍舍不得换新的。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他与部队干部、战士一道省吃俭用,共渡难关。他家的伙食与寻常居民家没有什么两样,粮食按定量供应,菜在市场上购买,能买到什么就吃什么。对于组织上的照顾,他总是婉言谢绝。
身教重于言传。为了让孩子们不忘劳动人民的本色,继承艰苦朴素的作风,林维先就在家中院子里种上蔬菜、红薯、果树,手把手教孩子们如何种田。从整地、栽苗到施肥、收获……让他们体验农民的艰辛。
林维先常说自己参加革命前就是一个给人扛活的农民。中国革命为的是老百姓,胜利靠的也是老百姓。没有老百姓的拥护和参与,就没有新中国。不论是打江山还是搞建设,都要靠老百姓;脱离了老百姓,就一事无成。所以,他一生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从不为自己、孩子和亲人使用特权。
林维先唯一的姐姐,在旧社会历尽艰辛,解放后一直跟着林维先生活。1959年,全军动员干部家属还乡,林维先带头响应,将姐姐送回了安徽金寨老家。林家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曾做出极大的牺牲,像他姐姐一样生存下来的亲人已经不多,按理说留在他身边生活是无可厚非的也在情理之中,而他却毅然响应了号召,没有因自己身居高位而特殊。
1960年,杜维先夫人陈岩的弟弟洛光因患病在杭州治疗,为方便医治,想把工作从安徽调到杭州,但这一想法他始终不敢提出来,因他知道姐夫、姐姐的脾气,只好与当时林维先身边的警卫干事林金鹤商量。林金鹤先向陈岩试探转达,遭到她的批评。可林金鹤仍不死心,借早晨散步时又向首长进言。当时首长沉默不语,林金鹤以为此事有希望了,当天就向洛光“报喜",洛光却苦着脸说:“姐姐把我训了一顿了!”事后林金鹤才知道,是首长要夫人陈岩做洛光思想工作的。
林维先也时时提醒孩子们:“我虽然是个高级干部,但我更是个幸存者。相比那些牺牲的红军战士,相比那些留乡的红军战上,我比他们幸福得多。所以要记住,你们也是农民的后代,你们一定不能有任何优越感,不要认为可以享受到任何特权。”
如今,林维先的孩子们都没有辜负父亲的殷切期望和谆谆教诲,八个子女都各自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做事、清白做人,兢兢业业,出类拔萃。回忆起父亲,他们深情地说:“敬爱的父亲,你走了,你没有留下遗憾,你用你的生命塑造了一个完美的共产党员的形象;你走了,你没有留下钱财、豪宅和汽车,但你留下了你的精神和美德,让我们子孙后代用之不尽;你走了,你没有留下更多的遗言,因为你知道,在我们的血液和骨子里已刻下了你的嘱托、你的期望、你的理想;你走了,但你并没有离开我们,你的音容笑貌伴随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给我们战胜困难、走出困境的勇气和力量。亲爱的父亲,你永远活在我们心里,是我们一辈子工作、生活、学习的榜样,做人的楷模。”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