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瑞(1914—1996),安徽金寨桃岭乡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曾任北京军区政治委员,成都军区政治委员。他与夫人王彦共养育了五个子女。战争年代,他的心思主要用在带兵打仗上,对孩子们的教育没有投入多少精力。新中国成立后,进入城市工作,生活比较安定,陈先瑞重视起孩子的家庭教育。陈先瑞教育子女的一个重要手段是个别谈话,随时了解孩子们的学习、工作情况,进行教育引导。还有就是不定期地开家庭会,把孩子们召集起来汇报学习思想情况,然后他自己再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虽然这些做法并不显得很特别,但效果非常明显。在陈先瑞的日记本里,多处记载着开家庭会的情况。
1963年7 月 2日
今天是暑期第一次家庭会,内容是反骄气。分析干部子女骄气的表现:一是受不得批评。一批评就自己辩白,找这个理由那个理由为自己辩白。再就是对批评不高兴,不满意,甚至拒绝批评,拒绝教育,发展下去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二是劳动观念不强。在校表现还好,在家就不好;讲的好,做的不好,言行不一致。特别是在家依赖性强,自己能做的事而不做。三是挑吃挑穿。对吃穿挑来挑去,这也不好那也不好,总是想吃好的不愿吃差的。四是用东西不知爱惜。用东西大手大脚,有的买了不用或很少用,就报废了。以上表现不要看是小事,发展下去都是很危险的。对以上表现怎么办?一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反对一团和气,不要认为是小事无所谓,一定要认真对待,严肃批评。二是不要认为孩子年纪小,不在乎,要抓早、抓小,从小就要严格要求,打好基础。三是要让孩子们多看些阶级教育的书,进行忆苦思甜、新旧对比,要教育他们贵在实行。考核一个人的好坏要重表现,在烈火中锻炼。
1964 年1月11 日
果树不管不结果,庄稼不管不打粮,畜牲不管不听使唤,人不管不成才。一切都要管,不管不行。但怎么管法,是严一点好还是松一点好?所谓松一点、自由点,就是听任孩子自由支配一切,自由学习,自由行动,有缺点也不批评。这样做不是爱而是害了孩子。现在有些犯罪的孩子都是从小溺爱、娇生惯养,结果走上犯罪的道路。只有严格要求才能培养出人才。毛主席在延安送孩子到农村劳动。解放以后,万里同志效仿毛主席送儿子到农村劳动。这都是正确的。不经过斗争实践锻炼是不行的,经过实践锻炼出来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我们对子女要求是:1. 不要忘记前人受的苦;2. 学习向上看,生活向下看;3. 在日常生活中勤俭节约,反对浪费,反对马大哈。要自己动手,自己能做的事决不让别人去做。
从陈先瑞的日记里,可以看到他当时教育子女的情况。
孩子们对父亲的严格教育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回忆说:父亲在家时,经常给他们讲长征中的故事和先烈的光辉业绩,教育他们要艰苦奋斗,发扬革命的优良传统,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父亲要求他们要自强自立,勤奋学习,严于律己,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陈先瑞工作非常忙,与孩子们见面时间不多,每次见面,不管遇到哪个孩子,总是问最近干些什么?学习怎样?工作怎样?并针对不同的回答,提出不同要求。陈先瑞对孩子们的要求有三点,一是不要以干部子女自居,不要有优越感。在校单位都不要讲自己爸爸是干什么的。要艰苦朴素,不挑吃不挑穿,衣服破了补补再穿,同普通百姓的孩子一样。二是政治上要求进步,多看政治书籍,关心国家大事,多看报纸,注意听广播,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当兵就要有个军人的样子,是党员就要成为合格党员。三是工作上要积极上进,高标准严要求,必须把本职工作做好,为国家为人民多做贡献。陈先瑞对子女常说的两句话,一句是“工作上要向上看,生活上要向下看”;另一句是“踏踏实实工作,清清白白做人”。这两句话使子女受益匪浅。他们印象最深的是父亲给他们开的家庭会议。由于平时一家人很难聚齐,陈先瑞就立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每年寒暑假都开一次家庭会议。这慢慢成了习惯,也成为陈先瑞教育子女极为有效的途径。在家庭会议上,先由每个孩子汇报一个时期以来学习、思想和工作情况,然后爸爸妈妈点评。父亲讲话多以表扬为主,对每个孩子的缺点都从正面引导,使子女听后既认识到缺点,又感到有信心改正。
陈先瑞夫人王彦回忆道:“在生活上,先瑞同志对子女、亲属、工作人员要求很严格。定期召开家庭会议是我们家的光荣传统,这是先瑞创造的,也是他培养孩子们的一个方法。我们孩子同所有人家孩子一样,穿补丁衣服,同吃同住。我们家都知道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工作上要向上看,生活上要向下看,踏踏实实工作,清清白白做人'。这也是先瑞对家人、对工作人员要求的核心思想。”
陈先瑞对子女的教诲使他们终生受益,他的子女始终牢记父亲的教诲,保持着父亲的优良传统。女儿陈然从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部队医院工作,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默默奉献,获得高级职称,成为优秀医生。儿子陈辞在多个行政岗位上工作过,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严格自律的作风,后来成长为省部级领导干部。第三代的孙辈或学业有成,或独立创业,学习中、工作中也谨记着爷爷的教诲。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