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酷”的父亲
夏德义的一生充满坎坷,战争年代,他出生入死,多次负伤;进入和平年代后,又含冤受屈长达二十年之久。1959 年在贵州省委组织部部长任上,因坚持党性和实事求是原则,向组织直言“左”倾路线的危害,夏德义受到错误批判和处理,被降职安排到贵州铝厂当副厂长。1966 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时任中共铜陵特委书记的夏德义被打成“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再次受到错误审查、批斗和残酷迫害。然而,政治上的不公,丝毫没有影响夏德义作为一名共产党人的宽广胸怀和高尚品质,无论何时,他都坚持原则、顾全大局、廉洁自律、两袖清风。夏德义的政治遭遇自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他的六个孩子,他们因为父亲的成分问题或多或少地遭受了不公平待遇。老大夏随云在学校读高中时成绩很好,却迟迟加人不了共青团组织。可是从父亲那里,她学到了坚强学会了宽容,形成了做人民公仆的价值观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
夏德义一辈子生活俭朴,衣服不是到了不能穿的地步,是舍不得换掉的。他患肺气肿住院治病期间,医护人员见了他穿的衣服,就悄悄地问他身边工作人员: “夏老平时也是穿这种衣服?”当医护人员听到“一贯如此”的回答时,惊讶地说:“真是没想到”。在饮食方面,夏德义更是不讲究,平日粗茶淡饭,下乡检查工作时,就在食堂就餐,还总是交代工作人员“不要给基层添麻烦”。1978年,夏德义到贫穷落后的宣城县高桥乡蹲点,坚持和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参加插秧、打场、植树、施肥等体力劳动;虽身患肺气肿,却不让组织在生活上对他有一丝一毫的特殊照顾。
对于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夏德义也同样从严要求,不允许任何特殊。他一生从未为家属和子女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虽然他也曾因为自己的遭遇殃及子女而伤心落泪,深觉自己有愧于儿女,但息,出于一个共产党人对党的无限忠诚,出于一个军人对部队的炽热感情,当国家需要时,他又毅然舍小家为大家,将成绩优异且一心向往上北大、清华的大女儿夏随云送进了军校。临行前,夏德义语重心长地对女儿说起他当红军的经历和自已对军队的深厚感情,希望女儿能成为一个和他一样的革命军人,为军队服务,为国防科学事业服务。夏随云在部队一呆就是几十年。1983年被定为副团级,1987年转业回到安徽。由于种种原因,夏随云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没有得到落实。她找到父亲,想请他和省里有关领导谈谈,帮忙落实自己的正常待遇。但是夏德义没有同意,他要女儿按组织原则反映问题,依靠组织解决问题。希望她重在干工作、重在干事业,不要想着当官。
恢复职位以后,夏德义手中也多少掌握一定的权力,拥有一定的社会资源,在子女择业、决定个人命运的关键时刻,他是可以帮上点忙的。但是,夏德义仍旧不愿意滥用手中的权力帮助孩子们解决调动、晋级等个人私事,并且还总是教育孩子们要依靠组织,做大公无私的人,要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事业。以至于孩子们曾经一时想不通,感到父亲“太冷酷”了。现在回想起来,才深觉父亲不搞特权、不拉关系的行为对端正党风,同时克服他们的依赖思想、形成独立自强的性格具有怎样的意义!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