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成员参加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教学交流会
为深入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科学把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相统一的基本要求,12月12日下午,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处主办,公共管理与法学院、外国语学院、能源与环境学院协办的“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教学交流会在马克思主义学院324会议室举行。教务处、公共管理与法学院、外国语学院、能源与环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相关负责人和教师代表参加。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林忠心主持。
会议伊始,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郑洁作“‘课程思政’的育人实践与探索”主题报告。通过“什么是‘课程思政’”、“用什么开展‘课程思政’”、“如何开展‘课程思政’”三方面内容进行讲解,提出要广泛挖掘思政育人元素,科学把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现实意义、方法途径、重要原则;再结合相关典型案例,提出努力打造“有目标、有期待、有要求、有内涵、有思想、有温度、有真情、有品位”的课程思政“金课”的具体方法,实现“课程门门有思政、课堂人人能育人”。
围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丰富内涵、建设思路、重点内容、探索经验、堵点难点等问题,公共管理与法学院副院长王务均、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陈琳、能源与环境学院环境系主任叶天然,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会主席毕圣海、支部成员牛云芳等教师代表作主题交流发言,现场其他老师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徐惠就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今后如何开展共建活动等提出建议与看法,表示将紧紧聚焦课程育人这根主线,加大改革力度,发挥多元主体作用,不断完善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机制建设,助推我校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教务处副处长曹丛柱总结了我校课程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围绕发挥立德树人主渠道作用,要注重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元素和育人价值。他希望思政课教师充分发挥骨干作用,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其他各学院共同发力,积极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工作的落地落实,更好推动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取得实效。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