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流行vlog,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当你打开一个vlog的内容是:清风徐来,翻走两三页书章,旁边是一杯清茶,阳光倾洒在窗前。这样一幅美妙绝伦的画面,好像正是我们一直所追求的诗和远方。
其实我觉得,读书大可不必有那样庄重的仪式感,打开书,你可以端正地坐着看,疲惫了亦不妨趴着,躺着,当你沉浸在书中时,外界就不重要了。
现在想想最初为什么喜欢阅读,大概是因为小时候见过的听过的东西不多,而书里的文章给我打开了认知世界的大门,再后来,电视普及,网络普及,想看的想听的好像打开手机就能知道,但是还是更愿意读书,大概是因为比起直观的视觉听觉体验,书中的描绘而引发的自我理解更胜一筹。
我很喜欢作家龙应台,读她的书给人感觉很亲切,《目送》中有一段经典“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是意味着,你和他今生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第一次读这段话的时候我在读小学,懵懵懂懂地坐在讲台下听老师讲解母亲对孩子的不舍,后来渐渐懂事,在与父母一次次的离别中,从他们的千声叮咛万声嘱咐,不断唠叨中,渐渐渐渐能明白这段话的一番滋味,或许当我为人父母时再来看这段话,心中又会有不一般的想法,我想这就是文字的魅力,这样一段话,能深深烙印在读者心中,在不同时境,读者自己会给出这段话不同的阐释。读书,就是这样,越读越有意思。
我们这个时代又被叫做“流量时代”,物质生活极其丰富,我们走马观花似的看着新鲜事登上历史的舞台,又一步一步逐渐老化退出舞台,但有些诗文我们读了又读,有些经典我们不断在重温。网上有这样一句话“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我想与其去追逐一些昙花一现的靓丽,是不是我们放慢脚步,找到自己的步伐,享受“高质量的独处”会更有意义一些?尝试读读书,专业书,课外书都可以,摒弃虚度时光后的悔恨,排除不学习的空虚,让自己的每一步走得踏踏实实,我相信这样才应该是生活的本质。
今年开年不顺,疫情突袭,我们一直在等待“春天”到来,想让乌云消散,希望与光明重回大地,但不可否认这个过程极其漫长,春天已经过去了,希望的“春天”也在悄悄降临,但是你相信吗?
把自己开成了花,你就走进了春天。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