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随着学部疏解到顺义,信息学部党支部积极拓展对顺义区域发展的技术性服务支持,搭建了党员社会服务平台,发挥了党小组长、骨干教师带头人作用,激发党小组内党员活力构建服务型党组织,形成教师积极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氛围。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智惠乡村志愿服务工作,实现高校乡镇资源有效链接、优化农村治理结构、扩大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振兴农村文化产业、提升农村人力资本,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投身乡村振兴战略与首都美丽乡村建设,助力乡村产业、服务、就业、文化、环境等发展,以专业志愿服务助推乡村振兴。
一.引导党员教师围绕国家方针、区域发展发挥专业优势服务顺义低收入村发展,做好精准扶贫服务项目,完成智慧农业推广项目。
高校肩负着“四为”办学使命,必须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因此高校党委自当在新时代脱贫攻坚战中实现自己的使命与担当。
信息党支部作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生动实践,作为检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成果的重要检验,主动寻求扶贫工作与党建、人才培养工作的结合点。
长期以来,在学校教学为工作重心的背景下,信息党支部教师更适应于教学工作,对科研存在畏难情绪,没有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和强有力的科研团队。借学部全面搬迁至顺义区,为教师利用科研优势服务区域经济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党支部以此为契机,发挥学科专业和智力资源方面优势,以党小组为单位进行调研并结合教师思想状况及发展需求,制定并试行了“科研岗”制度,引导科研基础好、研究能力强的党员骨干教师率先开展科研课题申报、社会服务项目拓展等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围。6 名党员教师(练岚香、郭迎九、王茜、孙巧云、程葳、张永忠)率先成长为科研骨干,带领支部其他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特别是将科研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突出服务顺义发展,做好精准扶贫服务,促进乡村振兴。
1.党员教师郭迎九调研行业需求,带领师生完成“神农天地物联网智慧大棚项目”。
神农天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北京城市学院顺义校区东3公里左右,拥有300亩左右的温室大棚。研究内容包括可实时远程获取大田或者温室大棚内部的空气温湿度、土壤水分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通过模型分析,自动控制温室湿帘风机、喷淋滴灌、内外遮阳、顶窗侧窗、加温补光等设备,如图1、2所示。同时,系统还可以通过手机、计算机等信息终端向管理者推送实时监测信息、报警信息,实现温室大棚信息化、智能化远程管理,充分发挥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保证温室大棚内环境最适宜作物生长实现精细化的管理,为作物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创造条件,帮助客户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益。除了物联网智慧大棚温控项目外,还包括:农产品溯源项目、水果外包装平面设计项目以及校企合作项目等。
图1神农天地物联网智慧大棚图2 神农天地物联网智慧大棚主控台界面
2019年12月份该项目实施完成,在为期一年的项目实施中为神农天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节约3000人工时之多,约合费用15万元。
2.第二党小组在“神在农天地物联网智慧大棚项目”成功基础上,继续深化形成顺义区智慧农业重点支持推广项目。
“神农天地物联网智慧大棚项目”的示范效果,得到顺义区农协的肯定和资金支持,郭迎九老师课题组总结经验,深入调研种植农户生产现状、技术需求和操作建议。一方面扩大项目服务内容,增加“智能化农产品溯源平台”。另一方面优化平台操作流程和界面设置,方便农户和消费者使用。项目组基于产品市场推广、营销方面等农户反应的问题与需求将科技成果转化,最终研究形成顺义区政府智慧农业重点支持推广项目,为更多的农业生产服务。
“顺义区智慧农业推广项目”操作平台可实现企业与用户进行直接交互,包括智能化农产品溯源和农产品推广两大平台,为用户提供产品溯源、生产过程管理、成本监控、产品推广等服务。“智能化农产品溯源云平台”该平台通过传感器数据采集记录农产品从种子到成熟中的所有过程,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种植大棚管理、种植产品管理、投入品使用记录、采收管理、生长过程记录、追溯二维码管理、每日数据监测、成本监控及统计分析等功能,功能结构,如图3所示。
图3“智能化农产品溯源云平台”功能结构图
“农产品推广云平台”分为前端产品展示推广和后台内容管理两个模块,前端可以以浏览器网页、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对农产品进行展示和推广,同时提供产品追溯功能,可以让让消费者在产品进入市场后还能知道产品的产地环境、生产流程、病虫害防治以及产品质量检测等信息。后台内容管理模块为前端内容展示提供编辑、管理、维护等功能,带动发展农产品销售新业态、新模式。,保障农资市场安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让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更加放心。
顺义区已有9家中小型集体合作社和种植农户使用该项目平台,得到用户一致好评。
3.第三党小组工业设计专业教师党员成立课题组,带领学生完成“北京市顺义区杨镇小店家庭医生慢病管理服务设计”项目。
当前我国正处于精准扶贫五年攻坚阶段,健康扶贫作为精准扶贫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村地区慢病死亡发病比为54%,比城镇地区高出15%,加强农村慢病管理势在必行。北京市卫计委公布的《“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强调全面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在分级诊疗、合理资源配置的背景下,家庭医生慢病管理服务成为落实分级诊疗的有效措施。
第三党小组积极主动联系顺义区杨镇小店卫生院,利用组内工业设计专业优势,成立课题组。首先,课题组进行了大量桌面调研,包括家庭医生慢病管理服务的相关政策解读、慢病管理成功案例分析、小店村基本信息等。项目进行中,多次对小店卫生院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观察和访谈,采集到慢病患者大量真实数据,了解到小店卫生院及其上级主管单位镇卫生院慢病管理方面的面临的困难和需求。一方面由于小店卫生院家庭医生团队人员严重缺乏,导致家庭医生团队慢病管理工作非常繁重;另一方面由于现有宣传内容、手段和渠道不符合村民的认知习惯,导致村民对家庭医生相关政策,对慢病管理对自身健康的重要意义两方面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入,慢病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较弱。小店卫生院完成国家关于家庭医生慢病管理相关工作的难度较大,家庭医生随访率较低;小店村慢病患者管理意识低,慢病管理的工具和方法缺乏、慢病管理效果不佳。
课题组运用服务设计思维及方法,针对杨镇慢病患者、患者家属、村医、镇卫生院家庭医生团队四类用户,梳理小店卫生院家庭医生慢病管理服务流程,在家庭医生慢病管理服务“宣传、签约、自我管理与检测、随访”四个阶段的行为、情感、痛点、设计机会进行深入调研,并在服务宣传、服务包有形化、服务落地等方面进行了优化设计。具体包括:全场景多角度宣传策划、院外慢病自我管理工具包、慢病自检自测服务区、慢病运动自助服务机,如图4所示。
图4 北京市顺义区杨镇小店家庭医生慢病管理服务设计图
(1)全场景多角度宣传策划
项目组通过整合村内广播宣传系统、宣传手册与宣传海报等宣传途径与材料,营造全场景多角度的宣传矩阵,提升患者慢病认知。通过以患者认知为基础的宣传策略,以及视听一致的宣传原则,使得患者收听村内广播、观看海报与手册,都能够获取一致的慢病健康指导信息。将宣传手册进行再设计,详细的介绍服务流程,并在签约前期、中期、后期都提供了手册供患者随时查询当前阶段问题的解决办法。
(2)院外慢病自我管理工具包
项目组经过对X村慢病患者观察与访谈,发现患者在整个慢病管理周期内,自我管理的时间占比最大,因为缺乏相关的工具,患者往往存在忘记服药和忘记随访的情况。为此项目组通过围绕工具包的宣传、讲解、家中使用及随访等关键环节的综合考虑,设计了慢病自我管理工具包以及配套的服务和升级版的电子日历、医生随访管理APP等,提升患者服药依从性与随访依从性,实现自动化管理随访,提高医生随访效率。
(3)慢病自检自测服务区
项目组通过对村内卫生室实地调查与研究,对村内卫生室的环境提出了新的规划方案。在服务区增添了自助测量设施等措施完善了卫生室的整体服务,减少了村医的工作时间,提高了患者的自主管理以及和家庭医生间的沟通,提高并完善村内卫生室的服务职能和质量。
(4)慢病运动自助服务机
项目组通过设立慢病运动自助服务机,弥补了家庭医生在工作上所涉及不到的盲区,每天通过病人到指定区域运动打卡的形式,保证了慢病患者每日配合治疗,同时也减轻了家庭医生的工作量,提高了患者签约家庭医生服务体验,加强了医生与患者的沟通与联系。
总之,课题研究成果的实施减轻家庭医生团队工作压力和难度,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效果。提升乡村慢病患者自我慢病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减少因并发症增加家庭医疗开支,提高家庭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成果具有普适性,可推广至北京周边乡村。课题获得2019年中国设计红星原创奖。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