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修复应用基础研究”博士生学术会议

2024-09-12 10:50:15 陆钰璞

金秋送爽聚新锐,修复教育谱华章。9月1日,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修复应用基础研究”博士生学术会议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医疗楼一层会议室圆满落幕。来自四川华西口腔医学院、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等多10个省市的11所院校的师生齐聚一堂,共襄学术盛会。本次活动作为我院研究生培养的重要举措之一,在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医学部分院的支持下,成功入选2024年度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1.盛大开幕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主任刘云松、教育处副处长柳大为、修复科科研主任吕珑薇、北京协和医院赵笑、空军医学研究中心李露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学院王笑宇、解放军总院许昌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宋丹阳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刘云松主任主持。

刘云松主任首先代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他指出,本次博士生学术会议是研究生自主创办的学术会议,本次会议既是增长同学们的见识、交流思想、促进成长的平台,又是锻炼同学们的能力、增加科研兴趣、分享科研成果的盛会。同时,他强调提高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厚植创新潜力是研究生培养的要求。研究生需厉兵秣马,目标高远,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

2.主题报告

随后,“口腔修复应用基础研究”博士生学术报告正式开始。本次报告从叙事医学理念在口腔诊疗沟通、口腔生物材料、口腔基础机制研究等多方面展开报告,给大家带来一场场意犹未尽的学术盛宴。台下师生掌声雷动,气氛热烈。

在本次学术会议上,来自多个院校的专家老师们分享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究生导师柳大为老师以生动的讲述为大家呈现了“叙事医学理念在口腔诊疗沟通中的应用”,深入阐释了叙事医学在提升医患沟通质量中的作用。北京协和医院的赵笑医师、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的李露颖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的王笑语博士和解放军总医院的许昌振博士,围绕骨组织修复和再生分别做了精彩报告,展示了他们的创新工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宋丹阳医师也带来了关于“牙源性成釉相关蛋白(ODAM)在釉质矿化和结合上皮形成中的作用与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成果。

此外,来自全国10个省市的11所院校的博士新生也积极参与并分享了他们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的王展麒、郑佳南,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的张慧,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的李鑫林、茅凯、王唯佳,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的刘嘉程,浙江大学口腔医学院的许煜梓,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的高欣,兰州大学口腔医学院的易俊丹,山东大学海洋学院的胡乐,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技术研究院的白晓强、高梓翔,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学院的李天祥,天津医科大学口腔临床学院的陈海涛,以及吉林大学口腔医学院的任金娜等。他们通过精彩的汇报,展示了各自的科研成果和最新进展,为会议注入了新鲜的学术活力和创新思维。

3.圆满落幕

本次博士研究生学术会议在热烈的学术汇报和交流之后圆满落幕。闭幕式由刘云松主任主持,他首先对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并再次强调科研创新是研究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更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刘主任勉励研究生们,要不断探索新领域,创造新技术和新方法。希望大家在这次学术会议的启发下,继续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积极投入到深度学习等课题的研究中,为口腔医学事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4.参观交流

会议期间休息时,外院专家学者们在我院口腔修复科师生的陪同下,与新生一同参观了我院的口腔修复科的专家诊室和研究生诊室,以及义齿加工中心。大家在各个教学场地驻足交流,分享经验与心得,气氛融洽而热烈。

5.结语

汇报展现风采,交流促进成长。本次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修复应用基础研究”博士生学术会议,不仅为各院校的学者们提供了一个分享知识、交流学习的宝贵机会,同时也为研究生们拓宽学术视野、增强科研兴趣搭建了一个优质的平台。展望未来,我们期待与全国的口腔医学研究生携手共进,分享先进的教学经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培养具有卓越创新能力和丰硕科研成果的口腔医学人才继续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金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9月1日,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修复应用基础研究”博士生学术会议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医疗楼一层会议室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