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一带一路”合作共建中阿命运共同体全国高校阿拉伯语专业征文大赛颁奖仪式于8月25日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新楼402室举行,由于疫情,无法邀请所有获奖同学和院校到场,本次颁奖仪式以线上和线下融合的形式进行。获奖同学及其所在学校的部分教师代表约40人在线上参加。本次颁奖仪式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长聘副教授廉超群主持。
颁奖仪式现场
廉超群主持颁奖仪式
首先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付志明教授进行致辞。他向参加仪式的各位老师和同学重申设置“一带一路”征文比赛的背景和意义,表达对各位组织者、评委和参赛者的感谢,对参与比赛的同学们提出期望,希望未来有更多同学参与比赛,不负时代期望,不断成长、不断创新,运用阿拉伯语这一工具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付志明教授致辞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主任林丰民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所有参赛者都对本次征文比赛的主题有很好的理解,积极参与比赛,撰写的内容符合“一带一路”提出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希望各位同学在未来能够继续提升个人阿语水平,为推进中阿友谊做出自己的贡献。此外,林丰民教授阐述本次颁奖设立组织奖的原因和意义,感谢各高校组织者做出的努力。
林丰民教授发言
北京大学叙利亚籍专家哈穆德教授代表评委会专家向各位参赛者阐述本次比赛评选的标准,并从选择题目,撰写内容,文章结构,结语格式等方面,指导同学们如何写好一篇文章。他还感谢主办方的努力,特别是付志明和林丰民等老师的努力。哈穆德教授表示这一比赛能够增进中阿友谊,阿拉伯语是沟通两国友谊的桥梁,希望各位同学能够再接再厉,创作出标题简洁有力、语言优美流畅、内容别具一格的作品。
特等奖获得者、来自北京大学的夏铁木同学和一等奖获得者、来自天津外国语大学的张琳梵同学作为获奖学生代表发言。两位同学对主办方和自己老师的悉心指导表达感激之情,并表示将继续努力,为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做出自己的努力。
夏铁木同学发言
张琳梵同学发言
付志明、林丰民、哈穆德、廉超群、袁琳等老师分别为各个组别的获奖同学颁奖。本次比赛中,有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山大学、黑龙江大学、扬州大学、宁夏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等22所高校的29位参赛者获奖,其中特等奖1人、一等奖4人、二等奖6人、三等奖9人、鼓励奖9人。此外,北京外国语大学、黑龙江大学、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天津外国语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扬州大学等高校荣获组织奖。
获奖名单如下:
特等奖
夏铁木(北京大学):《探索合作机遇,哪怕远在阿拉伯世界》
一等奖
许政哲(北京大学):《交换屋》
张琳梵(天津外国语大学):《旅途》
伍子星(中山大学):《文明多样性视角下——中阿命运共同体》
崔舒洋(北京外国语大学):《“一带一路”推动中阿友谊振翅腾飞》
二等奖
张煜(天津外国语大学):《梦游“一带一路”》
李如斐(北京大学):《一桥飞架,共建未来》
乔倩倩(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从一带一路“五通”角度展望中阿合作》
冀鲁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一棵枣椰树的自白》
郑杰(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多元和谐,交互共生》
彭薇(黑龙江大学):《中阿发展新路》
三等奖
赵婧岑(天津外国语大学):《丝绸之路》
盛雪妍(扬州大学):《不孤独的旅途:从“他们”到“我们”》
章洁颖(宁夏大学):《一带一路上的语言梦》
孔令严(北京外国语大学):《时代的选择:解读中阿友谊关键词》
沈子添(北京大学):《构建万物互联的中阿命运共同体——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在ICT领域的合作》
赵玥(上海外国语大学):《“一带一路”合作共建中阿命运共同体》
孙维聪(重庆外语外事学院):《“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金融合作》
张枫琳(西北师范大学)《做“郑和人”,弘扬丝路精神》
马钰蒨(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弘扬丝路精神,加强合作共赢——致阿拉伯朋友的一封信》
鼓励奖
李复佳(北方民族大学):《“一带一路”——建设中阿命运共同体》
刘帆(北京语言大学):《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陈雨(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逐梦之路》
张书源(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一带一路”视角下的中阿文化交流》
朱芸霄(吉林外国语大学)《精诚合作 携手共赢——中阿共建“一带一路”》
高雯胧(石河子大学):《中阿友好相助,共建命运共同体》
张若谷(西安外国语大学):《中阿之情,源远流长;丝绸之路,前途坦荡》
马晶(西北民族大学):《互联网上的“一带一路”》
欧阳碧玙(浙江外国语学院):《日不落黄金草原》
组织奖
北京外国语大学
黑龙江大学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天津外国语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扬州大学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