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育人成果||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学习心得(七)

2021-11-26 13:54:38 新闻党支部

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是在中宣部、教育部的指导下,由中国传媒大学、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大讲堂是教育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新闻舆论工作、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正式吹响新文科建设号角的首项重要工作。

2020年大讲堂的主题为“来自武汉抗疫一线的报道”。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广大新闻记者临危受命、迎难而上,日夜奋战在抗疫斗争的第一线,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凝聚了强大精神力量。大讲堂邀请了14家主流媒体参与抗疫一线报道的42名新闻记者录制32集视频教学内容,生动讲述、立体展现中国新闻记者的家国情怀与专业素养。

2020年12月,北京工商大学传媒与设计学院新闻系将展现中国新闻记者家国情怀与专业素养的“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纳入专业教学,将其作为加强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创新之举,作为最生动的国情大课、有温度的思政大课、高水平的专业大课,由专业教师组织学生观看32集视频教学内容后,要求学生撰写观后感并展开相关讨论,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命题,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理论优势、道路优势,打牢思想基础、夯实思想根基,做到“脚下沾泥土,心中有真情”。

学习“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有感

新闻181 施月菱

2020年是让人刻骨铭心的一年。我一直没忘记2020年的除夕夜是1月24日,那是武汉封城的第二天,新春佳节就这样被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打断了。从封城那天前后,陆陆续续有很多家媒体派记者前赴武汉,记录了诸多动人的故事。如今,我们通过新闻传播大讲堂,有幸了解到当时武汉一线记者们的经历,我深受触动,写下一点不成熟的感悟。

“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

“20世纪最伟大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曾经说过,‘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很多名记者在讲述自己在武汉的采访经验时都这样说过,这句话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

在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前往一线报道的记者们同样是离危险最近的人。多家媒体的记者在疫情最凶险之时冲在最前方,采访抗疫专家、拍摄红区场景,为全国各地的人民带来武汉的实时情况,为武汉而牵挂。

分享赴武汉一线采访的经历时,多名记者都讲述了自己在初入红区时心中的恐惧。医院红区的医护人员们也担心记者的安危,曾一度拒绝记者进入红区拍摄。但最终,在记者们的坚持不懈,与医护人员们的细心防护下,记者们进入红区,近距离采访隔离病房的医生、护士、确诊患者们,记录下了最真实的疫情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记者要不断增强“四力”,即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脚力”,好新闻永远在基层。

以我的理解,为什么要离得近?因为更能接近真相。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更何况在武汉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每个人心里或多或少都充斥着恐惧,迫切地想要了解真实的情况。记者深入到最危险的地方,同样也是最真实的地方。当他们记录下方舱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与患者一起跳广场舞,带着他们活动身体,关于方舱医院的负面言论不攻自破。当他们通过直播火神山、雷神山的建设全过程,让全国人民乃至国外人民都在感叹“基建狂魔”。不同于曾经一味的宣传色彩,如今这些最朴实的画面最能打动人,以后每当看到记录疫情的文字与画面,都会回想起这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因为离得近,传递出的情感是有分量的,才能够长时间地留在人们的心中,与之共情。

我非常敬佩所有在疫情期间前赴武汉的记者们,疫情如同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们都是身处危险为公众传递讯息,我觉得他们同样很伟大。虽然刚刚到达武汉时看着清冷的城市,心中难免会有恐惧的情绪,但一线工作者的坚守精神与记者的职业担当给了他们力量,最终为我们带来了大量出色、感人的故事。

今天的新闻会成为明天的历史,记录真相的机会稍纵即逝。在时间的催促下,记者必须离事实再近一些,离群众再近一些。

为什么疫情期间的报道催人泪下

湖北日报记者李墨讲到:“只有当你同样感同身受,感到痛彻心扉,你的文字才有温度、力量与生命。”

在疫情期间的无数英雄事迹、感人故事中,我记忆最深的,也是带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的故事。记者李墨回忆,她和团队接到采访张院长的任务后,火速查找相关资料,而网络上能找到的资料寥寥无几,总结下来带给李墨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是一个典型的“舍小家,为大家”的故事,很难在常规中出彩。

当天下午,湖北日报的记者们进入金银潭医院等候院长采访,期间他们不停采访医院的其他医生,了解到张院长的“急性子”等更多信息,并按照倒金字塔结构罗列最重要的几个采访问题,以防随时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采访能抢多少是多少。我记得曾经上新闻采访课时老师告诉我们,采访前的准备是极其重要的,不仅因为采访过程中会发生各种突发事件,还要对你的采访对象足够了解,写出的报道才是属于这位采访对象的,不是千篇一律的。

湖北日报的记者们等了七个小时,终于在晚上九点采访到了张定宇院长。在院长推门进来的那刻,李墨就注意到了他的腿有些异样,想要询问却怕不够礼貌。采访中,当李墨谈到医院医生们都说院长性子急的时候,院长先是沉默,而后平静地说出了自己其实患有渐冻症,刚才记者们也注意到了他的腿有点跛。这是张定宇院长首次向媒体讲述他的病情,也许是发觉记者注意到了他的腿部异样,也许是因为记者和医生同事都开玩笑说他性子急,也许是面对来势汹涌的疫情的生死竞速......种种原因下,张院长在那次的采访中补充了这个“小细节”。

                         

在报道《用渐冻的生命,托起信心与希望》的结尾写道:“而眼下,他要与命运叫板,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用渐冻的生命,与千千万万白衣卫士一起,托起信心与希望,托起无数人的生命与健康。”正是因为这个细节的补充,将张定宇院长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令人动容。他不是一个仅仅通过“舍小家,为大家”的平白赞美刻画出的人物,他在与疫情竞速的同时,也在与自己竞速。

另一个痛心的故事来自同济医院感染科三病区的护士张霓。因为每天长时间在隔离病区里工作,张霓错过了从小相依为命的大伯给她打的最后一通求救电话,大伯因突发心肌梗塞不幸去世。在痛苦之中,张霓在网站上写下给大伯日记,“如果有一天,我爱的人不在了,我会找一个天使,让她替我来爱你。”后来,记者李墨看到了这篇日记,了解了张霓的故事,流着泪写完了这篇报道《会有天使替我来爱您》。

            

我曾在教授舞台表演的老师那里学到,一名好演员要有很好的共情能力,与周围的人共情,与角色共情。而现在我发现,记者也何尝不需要共情的能力呢。为什么疫情期间的报道能够催人泪下,是因为那些质朴的文字中透露出最直击内心的感情,是无私奉献,是生离死别。记者李墨同张霓一起流泪听完这段故事,我也同样哭着听完。

记者,不仅仅是传递信息

带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记者郑连凯在介绍中说,他在报道新闻的同时,也参与了搜集“四类人员”——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密切接触者、无法排除感染可能的发烧患者的行动中。在社区随机采访时,他得知华中里社区的居民王兆利与妻子、岳父岳母、妻弟全部感染新冠肺炎,却没有任何救治的渠道。这个信息通过总台的指挥部传递给中央指导组,第二天,王先生一家得到了救治。这简单的一条信息,却包含了一家人的生命。

在这次疫情的报道中,记者已经超越了应有的职责。每一篇关于确诊患者的信息传播,都是带给生命的一点希望。

现代快报的记者熊平平在2月份就深入社区,采访社区防疫的具体情况。为了准备这篇稿件,他花了两个星期的时间,采访了近十个武汉社区,最终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三个社区写入报道。为了采访到社区防疫的真实情况,而不是变成官方的“工作汇报”,熊平平总结出了经验:高密度采访;长期跟踪采访;利用网络信息做补充,最终完成了《拉网大排查下的武汉社区:重压到极致后的转机》这篇报道。报道记录下了当时武汉社区最真实、艰难的情形,也在推动基层防疫工作上起了作用。

             

媒介伦理课上老师曾说,新闻报道是绝对不能少了人文关怀的,尤其是面临突发事件的报道。记者不能成为一个只负责传播信息的冰冷机器,而是要通过你笔下的文字改变当下的困境,去拯救更多的人。新闻媒体在满足外界对灾难事件的知情和关注的同时,更要重视对灾难事件本体的报道,并在报道中带着感情色彩去关注灾难中的生命个体。不够完善的基层防疫措施得到了改进,没有床位的患者们得到了救治,正是这些身处一线的记者们为公众带去了希望。

新时代的记者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形象”,以下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肯定不会很准确,欢迎纠正。看完大讲堂的课程后,我发现很多记者都在强调关于“小故事”、“细节”的重要性。现在的宣传形式与往常不同了,不能仅仅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就去展现大场面,一味地宣传党的领导。新冠肺炎之初所有的情况来得都很突然,除夕夜哪天外网上已经铺天盖地地布满了对中国政府的猜测和贬低。身在国外留学的朋友给我发来几条所谓“武汉真实情况”的视频,询问我现实情况是不是真到这个地步了,我意识到,媒体的情况更加艰难了。国外舆论的煽动性是无法想象的,国内的一些人甚至都信以为真。但疫情过后回头看,一篇篇人物通讯深入读者内心深处。给身为医生的父亲写一封家书的女孩,推迟了婚礼却在疫情中牺牲的年轻医生彭银华,为派出所捐赠物资却不留姓名的人们......每一个故事都见证了中国人民为疫情做出不计回报的努力,由衷感谢他们的奉献。

今天的新闻会成为明天的历史,这些动人的故事、可爱的人们被写入历史中,影响并激励着我们,去完成“铁肩担正义,辣手著文章”的使命。


责任编辑:新闻党支部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北京工商大学传媒与设计学院新闻系将展现中国新闻记者家国情怀与专业素养的“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纳入专业教学。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