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培育新品种,改造大自然”—北京林业大学育种学科支部推广林木新品种,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03-03 20:16:15

一、党支部简介

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学科教工党支部是依托林木遗传育种学科、林木遗传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林木资源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和林木育种与生态修复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而建立的基层党支部。

支部积极践行传承改造大自然红色精神,引领绿色事业培育新品种的精神谱系理念,培养了以朱之悌院士、陈晓阳教授为代表的行业战略领军人才,科研成果曾连续两次获国家领导人亲笔批示和充分肯定。支部所在单位建有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工程中心,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国际一流科研平台以及教育部优势创新团队、中央高校优秀青年团队等高质量人才团队5个。学科支撑建设的北京市林木分子设计育种中心获批建设经费5亿元,是北京林业大学历史上投资最高的科研平台建设项目。

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林木遗传育种学科党支部始终瞄准国家林业经济主战场、北京市种业之都建设,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将科技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自六五以来,党支部成员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28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3项排名第一,1项排名第二),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22人次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及其它省部级科技奖励(其中11项排名第一);主持国家科技攻关、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23项,获批科研总经费超1.5亿元,横向课题经费256.41万元。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57篇,其中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Cell》发表创刊以来首篇针叶树研究论文,并获评“2021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重要研究进展”“2021年林草科技十件大事

二、行动计划

1. 总体思路

党支部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林学一级学科和林木遗传育种学二级学科的特点,将党支部打造成“守林业初心、担绿色使命、促种业发展,育时代新人”的基层学科教工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着力发挥党支部在促进学校事业高质量改革发展和“双一流”建设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探索形成党支部服务学科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国家和社会进步的有效机制和典型经验,引领党员教师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砥砺担当作为。

(1)建强“共建联络站点”,走出去,请进来,促进联系常态化

围绕“一融双高”建设目标,结合专业特色和业务内容,制定年度党建共建计划;与北京市科研院所、育种基地、育苗企业等行业单位党支部共建,加强良种创制、种苗繁育、栽培管理等业务经验交流;与校内职能部门党支部共建,加强校内沟通联系,掌握校院、学科建设最新政策要求;与其他高校教师党支部共建,加强党建经验资源交流共享。

(2)加强“科技攻关连线”,服务国家战略,擘画林业发展未来

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发展主战场需求,党支部主动加强“战略谋划”,开展有组织的科学研究,勇担北林新发展格局的“开路先锋”。党支部要着力找准学术资源约束关键节点,实打实干,消除症结,激发人才优势禀赋;通过统筹学科及行业资源,全力缩小各方面力量的夹角,做好事业发展的“催化剂”,加速孵化高水平科研成果,积极服务国家战略落地实施。

党支部牢牢把握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林木遗传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林木资源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契机,坚持党建、“种业之都”建设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推进党建与建设同频共振,取得实效。瞄准重点求突破。党支部凝心聚力、稳中求进,紧盯工作进度,全力以赴完成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围绕打“种业芯片”目标和要求,推动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与全国重点实验室管理工作全面提质增效,充分发挥大国重器效应,为种源自助可控和种业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3)扩大“科教辐射面”,扩大服务平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组织党员将专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联合编写出版集纸质书籍、配套视频资源和电子文档等,突出国际化、网络化和立体化的新形态课程教材;依托林木遗传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林木资源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全国林木种质资源电子标本库;搭建“林木遗传育种”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多校、多种教育资源的共享,提高全国课程资源的利用效率。

2. 各年度举措

12024度:探索研究共建机制,形成工作案例

通过党支部共建,将林业遗传育种理论研究科研院所与良种基地、苗木企业以及地方政府紧密联合,打通林木良种----全产业链条;坚持组建林木良种推广党员志愿宣讲团,深入企业、基地、苗圃、林场开展林木良种科普宣讲;完善树木树人微信公众号建设,宣传林木良种特性、培育技术以及经济特性等相关知识,为基层林业工作者提供第一手资料指导;引导党员积极参与科技扶贫和边疆建设等工作,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

22025年度:研究作用发挥载体,产出工作成果

充分借助校内外媒体、用好网上网下宣传平台,多形式、多渠道宣传展示和推广创建过程中形成的优秀成果和典型案例,扩大树木树人公众号影响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为提升高校党建质量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和舆论环境。培养1支优秀的基层党建工作队伍,设置党员先锋岗引党员在推动科技赋能、深化实践育人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参与指导多个基层学生党支部开展红色“1+1”示范活动。

32026年度:推出重要特色成果,凝练典型经验

打造树木树人党员服务品牌。组建党员志愿宣讲团。示范推广一批代表性的典型研究与建设成果。在中文核心期刊公开发表有关成果论文1-2篇;建立成果展示与推广平台,把典型研究成果向全校乃至校外推广,加强成果转化。

三、行动成效

1)助力杜仲三倍体新品种及其全产业链高效利用

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学科党支部党员康向阳教授研究团队围绕杜仲制胶、制药产业开发利用目标,选育出‘京仲1号’‘京仲8号’等8个杜仲三倍体新品种。杜仲三倍体新品种具有生长快、叶片巨大,以及叶片、树皮内的杜仲胶、药效成分等次生代谢产物含量高等特点,其中8个杜仲三倍体新品种平均高生长比二倍体快30%以上;平均叶面积和叶片厚度超出二倍体的45%30%以上;叶片含胶量比高胶、高药型良种‘秦仲1号’平均高出72.0%,桃叶珊瑚苷、绿原酸、京尼平苷、京尼平苷酸等药效成分含量比‘秦仲1号’高出1.5-2.0倍。

图1

图1党支部杜仲遗传改良团队推广‘京仲1号’等杜仲三倍体新品种

图 2

图 2杜仲三倍体生长优势明显

2)指导河南宝丰县酸枣产业布局,助力枣农提质增效

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学科党支部党员教师薄文浩教授实地查看了河南宝丰县酸枣基地,现场讲解了栽植要点、修剪方式以及土地管理等技术措施,并对酸枣优良品种筛选、嫁接技术、环境变化对其影响及未来发展进行了详细指导,并提出了改进意见:一是从优质品种选育、酸枣新有品种引进和改良,以嫁接改良技术为主、结合本地土壤自育,培育高世代种子。通过现场和远程指导相结合,把握好嫁接时间,放长远目标,坚持已酸枣良种为重点,为宝丰县酸枣产业良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图 3

                                                               图 3 党支部酸枣遗传改良团队助力宝丰县酸枣产业发展



责任编辑:宋跃朋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学科党支部践行传承改造大自然红色精神,引领绿色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推荐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