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成员
理论纵横 | 郑恒山等:高校劳动育人协同课程体系建设
2023-05-24 11:16:02

本文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教师思政方向)开放课题“高校劳动育人协同课程体系建设(2022SZZX06)”的阶段性成果。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等重要论断。劳动教育越来越成为构建立德树人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而高校后勤作为生活保障的重要部门,无疑是劳动实践课程的第二课堂。北京师范大学总务后勤依托劳动教育第二课堂优势,协同教务部、校团委等多个部门共同开展劳动育人实践,建设劳动育人协同课程体系,最终形成涵盖“目标-内容-评价”全方位的高校劳动育人体系框架。

一、劳动育人协同课程体系的目标建设

北京师范大学劳动教育实践课程旨在通过独立课程授课过程,让学生在不同职业岗位的体验过程中,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公共服务意识、独立生活能力、主动奉献精神和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劳动关系,从而树立健康的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

二、劳动育人协同课程体系的内容建设

北京师范大学劳动育人协同课程体系的内容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方案建设阶段。这一阶段,总务部查阅相关资料,整合现有劳动教育资源,结合《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要求,制定了《北京师范大学劳动教育实践课方案》,将课程分为生产性劳动、家务性劳动、服务性劳动、探索性劳动及活动课程,并提供安全教育课程。

第二阶段为课程试点阶段。根据现有劳动资源,筛选最具有代表性及可实施性的中餐课、面点课、花卉培育课进行试点。同时,对相对成熟的课程进行录课。

微信图片_20230524100700.jpg

图1:试点课程——面点课

第三阶段为体系试行阶段。在以上两阶段的基础上,选定适合开课的劳动实践课程,形成课程大纲。

1.jpg

劳动教育课程会在春季学期、秋季学期及小学期滚动开展,学生需根据自身需求及时间安排选择各个模块中任意课程进行修读,修读完24个学时,获0.5学分。除此以外,还有劳动月等活动课程可供学生选择。

2.jpg

图二:中餐课

3.jpg

图三:花卉培育课

4.jpg

图四:理发课

劳动教育实践课的开展受到了师生的广泛好评。2022-2023学年总务后勤对学生进行课后问卷调研,回收有效样本370份,其中80.86%的学生表示在参与完劳动教育实践课后会更愿意进行劳动,97.84%的学生表示通过劳动教育实践课增加了对不同职业探索的兴趣。

三、劳动育人协同课程体系的评价体系建设

良好的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事半功倍,不同于文化课的考试,实践课程评价更复杂,更难以评定。《纲要》要求劳动教育的评价要以目标、内容为依据,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劳动育人协同课程体系将评价方式定为质性评价,形成“平时表现评价+学段综合评价+劳动素养评价”相结合的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评价。

经过一个学期的探索后,北京师范大学的劳动育人课程从毫无经验到逐渐走上正轨,后勤的育人功能从二线被动转为一线主动。接下来总务后勤将更积极地落实“三全育人”与“五育并举”,稳步推进劳动教育线上与线下平台的建设,进一步优化劳动育人课程体系建设,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劳动、探索世界、积极创造的乐趣,真正实现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进行育人。


©2020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869号-24
中心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