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活动】丨校友回家 快闪访谈:重拾大学的记忆

2021-01-18 20:55:20

2019年12月1日,北师大文学院校友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主楼C区5048正式宣告成立。文学院官微借校友会成立的契机,随机采访了7位返校校友,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故事。

邹  红

邹红,北师大文学院1978级校友,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戏剧影视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因为本科时候喜欢曹禺而钟情于戏剧方向,还曾加入北国剧社,自己在《第十二夜》中反串扮演船长。

Q1:为什么选择了北师大文学院(中文系)?

当时我在农村考试的时候,我在农村中学当语文老师,要是报考的话,只能报师范专业。原本我的第一志愿是人大新闻学,但别人说不能报考,所以我选择了师大中文。

Q2:在北师大读书期间,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

印象深刻的事情很多,太多了不知道说什么。一个是我们那时候特别有幸,像钟敬文先生、黄药眠先生、陆宗达先生、启功先生一系列这些老师,我们上本科的时候都给我们上过课,我觉得这是我们的幸福。老师们那种治学严谨、勤勉刻苦的精神,我觉得对我们影响特别大。

再有一个我们读书的时候,我们这一级比较特殊,中文系历来都是女生多,但我们这一级是有123个人,三个班只有24个女生,其他全是男生,同学关系特别好。男生们很绅士很君子,当时每次在教二楼上课的时候,第1排、第2排座位,永远给女生留着;并且出去春游、秋游的时候,男生上车如果有座,都给女生让座,是没有私人目的的。

然后我们女生每到年底的时候就去帮男生缝被子。两三个女生一块去。男生们把被子都就洗好、拆好了。宿舍的桌子是一个大桌子,八个人可以一起坐,女生们就去坐在那缝被子。

我觉得那时候同学关系非常好。比如要考试前,大家都在一起复习,学习委员、班长,就组织大家一起讨论题目,每一个人都非常无私。现在想起来同学关系特别值得怀念。

还有当时我们的师生关系也很好。过年的时候,一般那时候在教二楼的208、108教室,全年级和老师一起联欢,还跟老师跳舞。当时还有包饺子的环节,没有锅、没有灶,老师就把家里的锅啊、煤气灶啊都借给我们,我们骑着自行车去搬,大家一起包饺子。

Q3:走出文学院后,是如何走到今天的职业道路上来的呢?

上大一的时候,杨占升先生、黄会林先生给我们上课,——黄老师也是我的硕士导师——我就特别喜欢现代文学。当时黄老师教我们现代文学,讲到戏剧的时候,我特别喜欢曹禺,所以后来考研究生的时候就想学现代文学,跟着黄老师,也想学戏剧。我在读硕士的时候还参加过北国剧社,演过莎剧。我演《第十二夜》里面的一个船长,是个男生,是反串。整个《第十二夜》全是咱们文学院的同学,整个那一台戏全是女生,都是反串。

程 仁 华

程仁华,北师大文学院1982级校友,现在公安部工作,曾任公安部办公厅副主任、全国110指挥中心主任。

还当过北师大文学院学生会主席和研究生会主席。

Q1:为什么选择了北师大文学院(中文系)?

我读书的时候中文比较好。那一年考试从浙江跑过来的时候,我的分数可以够北大,但是呢这个有点悬,不大有把握。像你们可能因为你们跟我孩子差不多,我去教育部开会的时候,他们跟我说现在是分数出来了再填志愿是吧?我们那个时候是先估分再报,北师大中文系和北大中文系差不多,比较保险,老师就给我填报了北师大。在学校的时候,我当过学生会主席和研究生会主席,90年硕士毕业以后去了公安部,对北师大中文系我非常有感情。

Q2:在北师大读书期间,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

印象很深刻的事情很多。我们那个时候确实是来这里上大学很不容易,就要拼命地读书。我的老师韩兆琦先生、聂石樵先生,他们对我的影响都很大,那是在古代文学方面。

我觉得最深刻的事情应该是教会我们如何做人,从传统文化当中汲取营养。不管干什么工作,做人是第一位的。我们校训里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什么意思?就是学习成为别人的老师,你的一举一动都要成为别人的模范。这个校训对我们这些已经从事工作这么多年的“学长”来讲,我觉得还是很有用的。

我从事公安工作快30年了,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很多,也可以说是阅人无数吧。但是总的来看,我觉得北师大这个校训,对我们学子走向社会起到了非常大的引导作用。所以,说到最影响深刻的,就是北师大教会我们做人的规范。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中文系除了给我们练就了文笔、开阔了文学的思路,使自己有一个比较文雅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培养我们做人的基本道德。

刘 宁 子

刘宁子,北师大文学院1987级校友,现任浙江岩华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CEO。

给师弟师妹留下的话是“好好学习”。

Q1:在北师大读书期间,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

在读期间觉得自己没学啥(笑),工作以后觉得非常有用。我现在还是好几个大学的校外研究生导师,我都跟他们说,其实大学把语文学好了就好了。因为我现在也是自己做企业,现在觉得所有的年轻的员工,语文好的什么都占便宜,因为其实工作中语言特别特别重要,文字非常重要,在以后做任何工作,文字表达力都是重要的一环。不管你是做跟文字有关的文案还是什么,因为你要写PPT,PPT上文字非常少,那时候精炼的文字才是最精准的表达。所以语文基础好的,在日后的工作中非常顺利。

Q2:对师弟师妹,有什么想说的话?

还是好好学习,简单有用。

吕  黎

吕黎,北师大文学院1988级校友,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爱上北师的理由之一:来这里上学后,被图书馆震撼到。

Q1:为什么会选择北师大文学院(中文系)?

因为当时就喜欢中文嘛。另外,当时北师大是提前录取的,所以就先报了这个学校。我已经忘记了那个时代的填报细节是如何的,不过,当时我估分的时候,因为文科好、数学比较没把握,所以觉得这个学校就挺可以了(笑)。

Q2:在北师大读书期间,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

是整个的文化氛围。我是来自外省外地的一个小城市、小乡镇。那时候中学也没有什么文化,看不到一些很重要的书。一来北京以后就发现,当时图书馆,现在的数学楼,教8楼那个地方,一进去满屋子都是书,感觉都不一样。周边还有很多书店、旧书店,比如中华书局那种旧书店;还能碰到很多充满文化的事情,比如看电影、去首都博物馆、去看人艺的演出,邹红老师带学生去看人艺的演出啊那些,马上觉得文化氛围不一样。北京的氛围就和别的地方很不一样,所以就很喜欢北京、北师大。并且那时候很多老先生都在,都是如雷贯耳的名字,所以印象就很好。

Q3:对师弟师妹,有什么想说的话?

时代不一样了,我们那个时候,说得好听一点,是人文精神比较高涨的时代,所以我们觉得读中文系是某种意义上很令人自豪的事情;但现在来说,感觉文科有点没落,大家对文学到底是在干什么可能有点怀疑。事实上我想说,文学总是会有用的,是吧?我希望大家还是要继承中文系的人文主义、现实关怀的传统,这也是文学的传统。

高 荷 红

高荷红,北师大文学院1993级校友,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主任。

康丽老师的舍友。报志愿时,原本想上外语系,被同学撞了一下第一撇写成一竖,最后填了中文。

Q1:为什么选择了北师大文学院(中文系)?

考来的呗(笑)。我其实是想上外语系,结果写错了,那个外应该是一个撇嘛,然后被一个同学撞了一下手,我就把它改成中文系了,其实我中文不大好。我现在就一直在做研究,就还是觉得,文采还是要从小培养。

Q2:对师弟师妹,有什么想说的话?

我觉得你们现在考上北师大比我们要牛啊(笑)。我觉得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多走走多看看,尤其是世界那么大,多出去转一转嘛。像是在北京,一定要享受好北京的这个良好的文化氛围,而且咱们师大又处在这样一个好的位置上,你们想社科院研究生院是在良乡啊,他要跑一趟,比如你去市中心看一场演出,他们良乡的人是不可能的,除非借住在这儿,因为回去就回不去了。咱们这个位置是非常好的。

我觉得北京的话,能带给大家最多的可能不是说你有什么知识,知识是可以自己慢慢享受自己慢慢读的,你可以自己一点点地积累,但是很多文化的熏陶,其实是更重要的。看看话剧,看看电影,到这么大的文化氛围的北京去听听歌剧什么的,都很好。享受一下咱们跟电影学院的邻居关系,去欣赏一下他们还没有成名之前的那些作品,然后去中戏听听,就周围的很多学校,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不要拘泥于咱们师大。尤其是中文系的话可以去人大的新闻那边转一下,他们新闻学院的各个讲座非常非常多。另外其实我们中文的话你可能离不开历史、离不开哲学、离不开考古,跟很多的(学科)都有关系,语言的哲学方面的。多去北大转转,清华听听,现在清华的文学院也是很厉害,因为清华比较早期的国学院很厉害,现在也在逐渐恢复国学院的这种传统,但可能还得一点点来。

我建议大家都可以去听一下,拓展跨学科的视野。

最重要的还要学好英语。咱们学校很多老师英语都非常强的。因为你会发现其实将来走上你的工作岗位,伴随你一辈子的可能不一定是我们中文系培养的知识。关于文学史的之类的,可能是其他的,比如说可能是说你在某一个兴趣点get到,然后持之以恒地钻研下去的,那个可能是对你影响最大的。

林  玮

林玮,北师大文学院2003级校友,现任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是影视艺术(MFA)和视听传播学两个方向的硕士生导师。

在北师大读书十一年,也上过吕黎老师的课。欢迎大家报考浙江大学,当然能上北师大的还是上北师大。

Q1:为什么选择了北师大文学院(中文系)?

北师大是提前批,所以只报了一个学校一个专业:编辑出版。小时候图书这种媒介载体不是很广泛,家里面书很少,就没有书看,所以书对我充满了神秘感,想学编辑出版。到了师大以后就认准了这个专业。后来,到了我那一届,编辑出版就改名叫传播学了,然后我从大二就转到传播学去读,但是读了以后,学习过程中对理论更感兴趣,哪怕是传播学里面,我也是对传播理论、媒介文化更感兴趣,所以觉得还是应该把理论好好学一学这样,所以就转到了文艺学方向。

Q2:对师弟师妹,有什么想说的话?

这个问题应该让我早点想一想,还是蛮重要的一个问题(笑)。我觉得还是应该不要辜负这四年的时间,对得起北师大文学院,所谓“百年师大,中文当先”嘛,对得起这八个字。这八个字是我们当时经常喊的。(编:现在也还在喊)

陈 世 东

陈世东,北师大文学院2004级校友。现在从事教育行业,创立北京向借文化有限公司。

松风琴社创办者。读书期间觉得自己最不想做的就是老师,最终却还是成了一名教育工作者。

Q1:为什么选择了北师大文学院(中文系)?

因为北师大中文系是最好的,选择最好的。

Q2:走出文学院后,是如何走到今天的职业道路上的来呢?

在文院读书期间是做传统相关,创办松风琴社也是,后来做书院,算是一贯地做喜欢的事情。倒不是因为师范才选择北师,当时最不想做的就是老师。后来发现学生时期遇到的老师未必是最理想的老师,但是老师对于一个学生发展的作用很大很大,一个人遇到一个好老师可以改变很多,这对于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我就想尝试做一个理想一点的老师,能帮助学生成长,这是我想做的事情。我认为最理想的老师或者教育的状态是激发学生自主性,帮助学生成长,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对未来来讲,知识越来越不重要。在社会转型时期,重要的是如何获取知识,构建知识,结构化知识,把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拥有好的习惯和基础的能力。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为什么选择了北师大文学院(中文系)。对北师大中文系我非常有感情。为什么会选择北师大文学院(中文系)。因为北师大中文系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