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 保卫国家

2021-06-07 20:01:25 张晓可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70多年前,这首雄壮的战歌鼓舞着百余万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奔赴朝鲜战场,同朝鲜人民军一道,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扬长避短,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与以美国为首的世界最强大的军队进行艰苦卓绝的作战。他们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敢于斗争,取得了长津湖战役、铁原阻击战、上甘岭战役等一个又一个战役的胜利,创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历经朝鲜战场血与火的洗礼的志愿军插在上甘岭主峰阵地上的红旗、上甘岭战役阵地上布满弹片的泥土等就是这场伟大战役的见证,是志愿军伟大精神的最好诠释。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布出兵干涉,发动对朝鲜全面战争,并命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入侵中国领土台湾。9月15日,侵朝美军在朝鲜西海岸仁川登陆。10月7日,美军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即北纬38度线),并继续北犯,向中朝边境鸭绿江进逼。同时不断出动飞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乡村,公然将战火烧向中国。

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势之下,尽管经济实力和军事装备上的差距悬殊,尽管刚刚建立的新中国特别需要休养生息,为了捍卫中朝两国独立和安全,为了保卫亚洲与世界的和平,中国党和政府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于10月上旬毅然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分三路跨过鸭绿江,拉开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志愿军入朝后,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形式,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取得五战五捷,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队赶到“三八线”附近,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迫使对方转入战略防御,并于1951年7月坐下来进行停战谈判。上甘岭战役是停战谈判开始后,志愿军依托坑道粉碎“联合国军”“金化攻势”的一次著名战役。

1952年秋,美国方面为了政治斗争需要,单方面宣布停战谈判“无限期休会”。并于10月14日至11月25日发动了一年来规模最大的“金化攻势”,企图先拿下上甘岭两个山头阵地,再进一步向北推进,压迫志愿军后退,伺机占领中部战线要地五圣山主峰阵地,为谈判赢得有利地位。海拔1061.7米的五圣山位于朝鲜中部,南面山脚下五个高地犹如五指,上甘岭战役中双方殊死争夺的五九七点九高地(又称三角形山)和五三七点七高地北山(又称狙击兵岭)是其中的拇指和食指。西侧是斗流峰和西方山,三座山如唇齿相依,如果五圣山失守,斗流峰、西方山就失去了依托,整个中部战线便有全线崩溃的危险。在一次军事会议上,彭德怀指着地图说:“五圣山是朝鲜中部的关键,失去了五圣山,我们在两百公里范围将无险可守。谁丢了五圣山,谁就要对朝鲜对历史负责!”为夺取上甘岭地区两个高地,美韩军先后投入兵力6万余人,300余门大炮,近200辆坦克,3000余架次飞机。志愿军先后投入3个多师4万余人,火炮、山炮、迫击炮等近500门。仅10月14日一天,美韩军各出动一个师,使用300门火炮、27辆坦克和40架次飞机,对志愿军仅有两个连加一个排把守的五圣山前沿3.7平方公里的五九七点九高地和五三七点七高地北山狂轰滥炸,发射炮弹30多万发,火力密度高达每秒落弹6发,其炮火密集程度已经超过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高水平。通讯天线一次次架起又被一次次炸断,致使我守军一度炮火支援中断。4个多月苦心修筑的野战防御工事在敌军猛烈的炮火下荡然无存!强烈的冲击波激荡着坑道,坑道中的守军宛如乘坐小船在大海上颠簸,许多人的舌头、嘴唇被牙齿磕破,一个17岁的小战士竟被活活震死!

43天的激战中,“联合国军”共发射炮弹190万余发,投下航空炸弹5000余枚,上甘岭山头被炮弹、炸弹削低2米,石土被炸成1米多厚的粉末。上甘岭阵地上没有一块完整的岩石,没有一棵直立的树木。一铲从上甘岭阵地上取回的弹片土,由碎石、砂、弹片、子弹头组成,其中弹片、子弹头的重量约占一半,碎石最长不超过3厘米,它是当年激战的见证,现陈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中,向人们讲述着当年战争的残酷,讲述着抗美援朝精神的崇高和伟大。

志愿军防守部队贯彻“坚守防御、寸土必争”的作战方针,依托坑道工事,坚决抗击敌军的进攻。战役经历了争夺表面阵地、坚持坑道斗争和实施决定性反击三个阶段。在反复争夺表面阵地战斗中,志愿军平均每天打退敌人30至40次的连续进攻,杀伤大量敌军后再转入坑道坚持作战。18日,上甘岭表面阵地第一次全部失守。当晚,某部八连以疏散队形,仅伤亡5人便进入五九七点九高地一号坑道。19日晚,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志愿军第十五军四十五师在守军3个连配合下转入反攻,一度夺回全部阵地。黄继光、赖发均、欧阳代炎、龙世昌等的壮举就发生在这一天。当时,黄继光的3人爆破小组炸掉了3个地堡,战友一伤一亡,黄继光在向主堡跃进中也中弹倒地,他仍带伤匍匐前进,爬到主堡前投出手雷,但只炸塌主堡一角,里面又开始射击,此时黄继光已7处负伤,手中已没有武器。最终,他爬到地堡的射击死角,向后面招了招手,一跃而起,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主堡的射击孔!

由于阵地狭小,交战双方都只能添油似的逐次投入少量兵力,在猛烈的火力下,双方伤亡惨重。志愿军第四十五师在7个昼夜激战中歼敌7000人,自己伤亡也高达3500人,如某部八连全连仅余15人。一面曾被志愿军某部八连插在上甘岭主峰阵地上的红旗,纵79厘米,横134.4厘米,红色丝绸质。旗面被战火硝烟熏黑,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弹孔,白布剪贴的“英勇前进,将红旗插到解放的阵(地)上”字样仍清晰可见。它是那次残酷战役的历史见证。1958年11月,这面战旗曾在第二次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展览会展出,之后由中央革命博物馆筹备处收藏。如今这面红旗成为《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中一个生动的场景,每天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观众驻足、缅怀。

上甘岭战役是对以坑道为主干的志愿军坚守防御体系的严重考验。志愿军及时改变战术,撤入坑道,以坑道斗争与小分队反击为主要手段。这次战役,充分显示了坑道在敌军优势火力下进行防御作战的巨大作用。如五九七点九高地共有3条大坑道、8条小坑道和30多个简易防炮洞。志愿军始终控制着3条大坑道和5条小坑道。位于1号阵地下的一号坑道是最大的坑道,全长近80米,高1.5米,宽1.2米,左右各有一个叉洞,顶部是厚达35米的石灰岩。据记载,1952年4月,志愿军开始在五圣山、西方山一线挖掘坑道,至7月底共挖掘坑道306条,共8800米。图中这把工兵锹是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挖坑道时用过的,锹头已磨去大半。锹上錾有“US AMES 1944”字样,应为志愿军缴获的战利品,是美国1944年生产的工兵锹。锹柄一面刻“工 二三一 五十一个汉子 二十一个”,一面刻“一三二团二营五连战士张国良”。

通过战役的实践,志愿军摸索出一整套坑道战术,主要是“少、近、狠、快”。少,是指使用兵力少,一般以一两人对付敌班进攻,以小组对付敌排进攻,以班对付敌连进攻;近,是指将敌放到20米至30米的近距离再开火,既能使其猛烈炮火失去作用,又能给敌人以沉重打击;狠,是指对突入阵地的敌人力争全歼,把它打痛,使其产生恐惧;快,是要求从坑道跃出快、战斗结束回撤快,反击距离不超过100米为宜。这样可以节约兵力,减少伤亡,完成防御任务。志愿军依托以坑道为主干的防御体系,解决了在敌人猛烈火力下减少伤亡,保存有生力量的难题,有效地削弱了敌军在技术装备上的优势。即使在暂时失去表面阵地时,守备部队仍能以退守坑道来配合二线部队实施反击,抗击敌军进攻,充分证明了坑道在以劣势装备进行坚守防御中的优越性。志愿军守备部队在地面部队配合下,在20多天的坚持中粉碎了敌军用轰炸、爆破、燃烧、烟熏等毒辣手段破坏坑道的企图,终于在10月30日夜决定性的大反击中与反击部队里应外合,全歼守敌,恢复阵地。10月30日这一天的炮战规模之大堪称志愿军战史之最。

11月25日,“联合国军”的“金化攻势”被彻底粉碎,美方压迫我军后退,夺回战场主动权的企图也彻底破产。在上甘岭战役中,“联合国军”伤亡2.5万人,志愿军伤亡1.1万余人,创造了军事史上依托坑道进行坚守防御的光辉范例。当时美联社的报道将上甘岭激烈争夺比之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凡尔登战役,称“这次战役实际上却变成了朝鲜战争中的凡尔登”。

在朝鲜战场,西方世界头号强国的第一流军队,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所有的现代化武器,但最终还是被推回到战争的起点——“三八线”。这个事实戳穿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正如彭德怀在《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中所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2020年,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习近平在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对抗美援朝战争做了精辟的阐述: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

         

本科生财务专业第二党支部

张晓可

2021年67日


责任编辑:陈雨翔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美军不顾中国政府警告,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国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最终取得胜利。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