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讲坛开讲!开展辅导员思政理论科研能力提升系列讲座

2020-08-12 14:35:20

为促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鼓励辅导员从事思想政治理论及学生工作相关理论研究,进一步明确职业发展方向,不断提升工作能力与水平,人文社会科学学部自7月初启动人文社会科学学部“阳光讲坛”辅导员思政理论科研能力提升系列讲座,先后邀请国内高校思政工作优秀代表为辅导员们进行分享。来自北京语言大学、安徽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四川传媒学院等高校的近30名辅导员及学工同仁参与学习。

第一期邀请到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浙江省高校思政名师工作室负责人楼艳老师作为嘉宾,进行了题为“辅导员的科研与成长——辅导员如何提升科研能力”的讲座。通过分析16号令和43号令等文件中关于辅导员科研与调研能力要求的表述,楼老师结合自身长期以来的工作体会,指出其对辅导员职业的认知与定位。她认为,应当从辅导员的服务对象和工作内容等角度思考,强化辅导员思政队伍的归属,定位为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进而加强辅导员对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重视,在成为“知心朋友”的同时,更应着力提升感召力和影响力,以思考和实践应用成果教书育人,做好学生的“人生导师”。

第二期邀请到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刘有升分享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辅导员工作实践的融合”, “为何融合?”“融合困局?”“如何融合?”刘老师从“三问”切入,对讲座的主题进行了层层剖析。进一步探讨了如何能够解决当下的问题、走出融合困局?刘老师结合自身的理解和实践经验,着重探讨了“融合之法”,为辅导员进行思政政治教育理论探索与实践提供了宝贵建议。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部是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也是全国党建标杆院系,一直以来非常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培养与建设,而科研能力的提升是个“老话题”,也是“重难点”。由于事务性工作繁忙、本身缺乏科研素养、受到大环境制约等原因,诸多辅导员对此深感迷茫,但科研成果的形成与转化、人员队伍相应能力的养成对于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又起到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也是学部进行党建引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责任编辑:玄铮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7月起,人文社科学部打造阳光讲坛系列讲座,邀请全国优秀思政工作者讲座,促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提升思政理论素养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