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创新精神,推动“一融双高”
——支部书记讲党课
中药资源与鉴定系党支部 石晋丽
2023 年 6 月 6 日
尊敬的各位各位老师:
大家好!
根据学校关于“支部书记讲党课”的要求,两周前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史看创新的资料,结合我们一线高校教师的实际工作,凝练了一个主题——学习创新精神,推动“一融双高”,下面对最近学习“创新精神的一些体会和感悟”向大家做简要汇报,如有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汇报。
一、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的论述看创新
二、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史看创新
三、学习创新精神,推动“一融双高”
第一部分 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的论述看创新
在这一部分,我将系统梳理近年来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创新成果,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论述,从中感悟创新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论述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句话:
“惟创新者进,
惟创新者强,
惟创新者胜。”
这句话是在什么时间、什么背景下讲的呢?
请看这张图片,这是2020年嫦娥五号在月球表面展示中国国旗的照片。
回顾我国的探月工程,我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可追溯至2004年。嫦娥工程共分为三个阶段:
“无人月球探测”
“载人登月”
“建立月球基地”
从2004年嫦娥工程开启,时隔3年,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又过3年,2010年,嫦娥二号 顺利发射。2年后,2012年,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测任务完成。2020年,嫦娥五号首次携带月球样品返回。嫦娥四号为何没有看到?嫦娥四号是备用卫星,所以没有发射。2023年发布,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从整个嫦娥工程的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每前进一步,航天人都要要付出艰辛的劳动,都离不开创新。目前要实现建立月球基地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13年10月21日,习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希望广大留学人员积极投身创新创造实践,有敢为人先的锐气,有上下求索的执著,脚踏着祖国大地,胸怀着人民期盼,力争有所突破、有所发展、有所建树。”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再请看这张图片,这是位于无锡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神威·太湖之光是一款非常强大的超级计算机,它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它的峰值浮点运算能力超过125,000 Teraflops(每秒兆次浮点运算操作),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天气预报、地震模拟、生物技术、新材料研究等领域。
2014年5月23日至 24日,习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是讲到: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这张图片大家一定很熟悉,它就是“中国天眼”,学名叫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
2021年2月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了“中国天眼”项目负责人和科研骨干,指出,“中国天眼”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观天巨目、国之重器,实现了我国在前沿科学领域的一项重大原创突破,以南仁东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工作者为此默默工作,无私奉献,令人感动。
2015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讲到: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请大家看这张图片:数字人民币硬钱包。不知大家听说过没有?
2023年2月,全国首台数字人民币硬钱包自助发卡机在深圳市罗湖区亮相。
什么是数字人民币硬钱包?数字人民币软钱包又是什么?
目前常见的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是可视化卡的IC卡,上面可以显示卡内金额,满足日常消费需求。其形态还可以以其他形式表达,例如可视卡钱包、手表、手环等。一般情况下,使用数字人民币“硬钱包”无需下载各种App、不用扫付款码,只要“碰一碰”就能完成支付。
数字人民币软钱包就是各种App。
我国从2014年开始研究电子人民币,至今能够应用历时9年。
2015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春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讲:
“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要激发调动全社会的创新激情,持续发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2018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会上讲:
发展是第一要务,
人才是第一资源,
创新是第一动力。
在请大家看这张图片,这是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
奋斗者号,是中国研发的万米载人潜水器,于2016年立项,由蛟龙号、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的研发力量为主的科研团队承担。2020年6月19日,中国万米载人潜水器正式命名为奋斗者号。
2020年10月27日,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达到10058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2021年3月16日,“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在三亚正式交付;2023年3月11日,“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着“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返回三亚。
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自主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绝不能关起门来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
这是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飞行图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还说:
创新决胜未来,
改革关乎国运。
“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我们必须有“亦余心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
这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最后一颗组网卫星点火升空。从:
1994年,建设北斗一号系统;
2004年,建设北斗二号系统;
2009年,建设北斗三号系统;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2020年7月31日上午10时30分,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主席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历时26年!
在此背景下,2020年9月11日,习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讲:
“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要有创造性思辨能力、严格求证的方法,不迷信学术权威,不盲从既有学术,敢于大胆质疑,认真求证,不断试验。”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走出适合国情的创新路子,特别是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2021年2月3日至5日,习总书记春节前夕赴贵州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讲: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科技为先,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和中坚作用。”
——2021年3月22日至25日,在福建考察
“抓创新不问“出身”,只要能为国家作出贡献都会全力支持。”
以上我们一起系统梳理近年来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创新成果,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论述,从中感悟创新的重要性。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这句话:
惟创新者进,
惟创新者强,
惟创新者胜。
第二部分 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史看创新
2023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历程和铸就的世纪伟业,人们不难得出一个重要结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就是一部创新史,是一部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创造出众多的新事物和历史奇迹,在不断创新中开辟着通向胜利的道路,取得革命建设的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下面把我们党百年以来进行的十个重大创新简要梳理一下。
(一)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是中国和世界政党史上的重大创新
大家知道,政党是近代社会政治生活历史发展的产物。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是中国和世界政党史上的重大创新。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从中国的政党史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何创新之处。
中国与世界各先进国家一样,先有资产阶级政党,后有无产阶级政党。如19世纪90年代出现了有组织、有纲领、初具政党性质的兴中会和强学会,1905年孙中山成立中国同盟会,建立了具有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12年,同盟会联合4个小党派改组为国民党。1919年正式称为中国国民党。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五四运动后,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了。
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宣布自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政党,党的纲领明确提出:“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并承认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这就从党的指导思想、党的纲领和党的阶级基础等方面,明确宣布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无产阶级的数量只有200万,而农民如同汪洋大海,数量有数亿之多。在一个农民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建立无产阶级政党是闻所未闻的新鲜事。这在中国历史和中国政党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事件,是中国政党史上的重大创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正如毛泽东所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我们再从世界的政党史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何创新之处。
真正的政党组织最早是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产生的。如17世纪70年代在英国出现的“辉格党”和“托利党”,19世纪30年代在美国产生的共和党和民主党。马克思主义诞生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开始出现无产阶级政党。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7年于布鲁塞尔创建了德意志工人协会,1869年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建立,1879年法国工人党成立。1898年俄国成立社会民主工党,在1903年分化为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之后,建立了布尔什维克党。......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1919年共产国际建立,亚非拉国家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影响下,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觉醒,中国共产党与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印度、阿根廷、南非等国的共产党,作为最早一批在亚非拉国家建党的政治组织,改变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状况,由此深刻改变了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和格局,这在世界政党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事件,是世界政党史上的重要创新。
二、中国共产党开创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和道路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革命理论和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重大创新
首先看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创新之处:
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宣告“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192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分析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提出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最高纲领是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就在中国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
1925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并提出“反对国际帝国主义”“反对封建的军阀政治”“反对封建的经济关系”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四个历史阶段。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在世界近现代历史进程中,主要出现过两种类型的革命:一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种是由无产阶级领导、反对资本主义统治、以建立社会主义共和国为目的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认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所以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中国行不通,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由于脱离实际也行不通。(应经历由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到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毛泽东指出:“所谓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创立,解决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动力、对象、任务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革命理论的重大创新,并最终引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
下面我们再看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有何创新之处。
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欧洲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都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走发动城市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也力图走通过发动中心城市起义夺取政权的道路,但没有成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惨痛教训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理论。实践证明,以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民主革命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对马克思主义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重大创新发展。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改造是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
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就是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过程。
从1952年下半年至195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就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完成了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改造实质上就是一场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一般是要通过暴力手段才能完成的。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学说,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提出了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采用和平方式,如赎买政策,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和平过渡。这就是其创新之处。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极大解放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为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国家向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转变奠定了制度性基础。同时,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与实践,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创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中国经验。
四、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是对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社会主义社会有无矛盾?怎样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成为了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1956年4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毛泽东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的初步实践,深刻分析了新中国经济和政治生活中面临的十种重大关系。指出:“这十种关系,都是矛盾。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的任务,是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明确肯定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并向全党提出了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问题。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指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这一矛盾的实质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指出:“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
毛泽东和党中央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这些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论述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为党深刻认识和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各种矛盾,科学制定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同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
基于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认识的不断深化和中国的发展实际,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新的重大论断,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创新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需不需要改革和怎样进行改革,这是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之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党的工作的徘徊局面,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指出,在我国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领域中存在着一系列与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环节和方面,“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历经40多年的体制改革,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地域之广、人口之多,都是史无前例的。改革涉及内容之多、难度之大、变化之深、影响之广,也是前所未有的。经过体制改革所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仅是对传统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创新,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曾设想的没有商品、没有货币、没有市场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
六、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重大创新
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之后,需不需要对外开放,如何发展与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长期没有解决好的问题。
在推进对外开放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系统阐明了中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对外开放应坚持的原则、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对外开放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和适合经济全球化的对外开放理论,开创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全新格局。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开放理论与实践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对外开放理论,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理论与实践的重大突破和创新。
七、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之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最重要任务就是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
具体特色在哪里呢?特色有2点:
首先以往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强调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计划经济、追求单一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结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其次,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文化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结合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坚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强调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是对以往社会主义奋斗目标和建设途径的重要创新。
八、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发展理论和发展模式是对当代世界发展理论和发展模式的重大创新
首先看发展理论创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如何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成为党和国家面临的新的历史性课题。
各代领导人都对我国如何发展的理论做出了精彩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再看发展模式创新:
发展模式有三种,即西方欧美模式、苏联斯大林模式和亚洲四小龙模式。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作为后发模式之所以独树一帜,除了中国创造性地吸收了各种模式的成功经验外,还又在于中国道路与所有这些发展模式都不相同,是对这些发展模式的创新。
中国模式是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全新模式,从根本上说是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即苏联斯大林模式的扬弃和创新。
九、中国共产党开辟的和平发展道路是对世界大国崛起模式的重大创新
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为适应世界和中国发展的大趋势作出的战略抉择,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家现代化和富民强国、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的战略抉择。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中国以14亿人口的规模,通过自身坚持不懈的艰苦奋斗,通过选择适合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和平崛起。这样一条全新的道路,抛弃了历史上大国武力崛起、国强必霸的旧模式,这不仅是现代化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史上大国崛起模式的重大创新。
十、推进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是党的理论和党的建设的重大创新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先后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新课题,为党和国家前进提供行动指南,这不仅是重大的理论创新,而且也是党的建设的重大创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之所以能够作出一系列重大创新,根本原因就是高度重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推进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世界上众多的政党包括一些共产党在内,要么党的指导思想陈陈相因、长期不变,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要么党的指导思想缺乏固定的核心内容,变动频繁,不能保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其结果都将导致党的指导思想不能对实际工作提供行动指导。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指导思想一脉相承基础上的与时俱进,这既是我们党能保持创新活力的根本原因,又是对党的建设本身的重大创新。
以上我们梳理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史的十个创新,让我们再一起回顾一下:
(一)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是中国和世界政党史上的重大创新
(二)中国共产党开创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和道路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革命理论和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重大创新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改造是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
(四)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是对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
(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创新
(六)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重大创新
(七)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
(八)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发展理论和发展模式是对当代世界发展理论和发展模式的重大创新
(九)中国共产党开辟的和平发展道路是对世界大国崛起模式的重大创新
(十)推进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是党的理论和党的建设的重大创新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不愧为一部辉煌的创新史,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一个创新型政党。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党,通过自身的创新引领中国的创新,进而为中国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这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百年大党长盛不衰充满活力的奥秘,也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迅速崛起具有无限生机的奥秘。
第三部分 学习创新精神,推动“一融双高”
以上我们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认识到创新的必要性,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认识到中国的发展强盛离不开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那么如何学习创新精神,结合实际工作,推动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的“一融双高”呢?
首先,我们要搞明白,什么是“一融双高”。
“一融”是指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的高度融合,“双高”是指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事业发展。
我们应通过提高认识、创新思路、创新方法、注重实效,来实现“一融双高”的目标。
(一)提高认识 要有创新意识,勇于创新;发展是硬道理。
如:“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与时俱进。
(二)创新思路 要善于创新,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避免生搬硬套。
如:新民主主义理论和道路的创新。
(三)创新方法 要有开放的心态,不能封闭自我。
如:发展理论和发展模式的创新。
(四)注重实效 要切实为学科发展、学校发展、教育事业有所贡献。
如: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的创新。
近年来,我们支部在全国首创的四六级饮片等级考试、欧李和抗性淀粉成果转化、党建工作与名师工作坊相结合开展的党员项目化活动等方面,都取得了创新的实效,如四六级饮片等级考试不仅提高了学生辨识饮片的水平,也促进了学生就业,为中医药行业输送了大量辨识饮片的人才;欧李和抗性淀粉成果转化产生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党建工作与名师工作坊相结合开展的党员项目化活动促进了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使学生收益。
今后,支部将继续
保持双向带头,做到党建和业务同频共振;
着力传承创新,推动党建和业务一融双高!
好,我的分享就到这里,敬请批评指正!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