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网络强国战略与“互联网+”计划,发展分享经济,标志着“大数据”进入公众视野。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科技工作者代表的回信时明确大数据应用的重要性。与此同时“要立足时代特点,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大数据的发展,不仅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大数据犹如一把“双刃剑”,很容易迷失方向,造成传播内容和形式脱节,最终影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效果。对此,必须加强领导,形成统一的传播形式与内容,创新并发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大数据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机遇
一是拓展马克思主义传播渠道。在大数据时期,由播客、博客、微信、微博等各种社交网站组成的自媒体舆论场,已经突破了传统媒体生态,从本质来看:不管是新兴网络还是传统媒体,都是面向大众传播信息。以广播、报纸、杂志、电视为代表的媒介对历史信息传播作出了很多贡献,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传播方式单一、信息更新慢、效果难以评估等弊端暴露,越来越不符合当代信息诉求。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兴媒体具备了跨时段、跨渠道、扩展性等特点,它能第一时间整理网民短信、邮件、网站帖子,及时更新会议与通信信息,优化并发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国化,解决群众提出的实践与理论问题。大数据时代,信息传播的升级让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交流更加方便,信息延伸渠道更加多元,为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创造了环境。
二是丰富马克思主义信息资源。目前,马克思主义正处在意识形态的核心部分,大数据的多元性、实时性与联动性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带来了很好的发展空间。首先,大数据提高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效率。通过信息平台,各种通讯工具被大量使用,能有选择性的实时共享信息,并且作出有效调整。其次,大数据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内容。大数据是深入分析后得到的数据,不仅是对已有数据的拓展,也是对非同类与同类数据的融合、叠加与分析,从而得出有价值的模式与趋势。最后,大数据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宣传方式。根据多媒体宣传平台,将实物作品、文字、声音与图像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用接近受众心理的行为与情绪认知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创建现实主义情怀。
三是开拓马克思主义主体范围。大数据是多面的,它和生活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个人是大数据的传播者、制造者和共享者。自进入大数据时代以来,社会舆论开始变得宽松,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范围增加,开始从被动向交互转变。普通群众利用各种新媒体积极参与交流,开设网络社群、微博、微信,进行线下与线上交流,并且成功变成传播主体,拥有评价、传播信息的主动权。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同时,马克思主义传播主体通过更经济、便利的渠道收集信息资料,在信息互动中实现传播客体与主体的互动。大数据时代改变了群众学习方式,提高了宣传主体的综合修养与理论素质。
大数据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挑战
一是大数据时代容易迷失传播方向。大数据时代开启了思维变革,首先,要分析和事物相关的一切数据,而不是依赖少数样本。在大数据时代,很容易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资料考证方式与思维形式出现变革。大数据时代不仅能对传播对象的调研情况与反馈信息进行论证,还能动态跟踪大众化传播进程,确保传播质量。其次,乐于接受复杂数据,而不是一味追求精确。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要保障现实性与真实性,还要确保大众化传播质量。最后,思维出现转变,不再只是因果关系,而是开始关注事物关系。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期间,理论数据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怎样将理论因果变成理论关系,体现关系层面,就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的挑战。
二是大数据时代容易促进传播形式与内容脱节。在大数据时代,人们能分析、记录、重组数据,其中记录与计量需求则是数据化的条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通过记录、计量大数据,提升传播效率,展现理论魅力,将马克思主义贯彻到各个层面与领域,但也容易出现数据理论困惑。在传播期间,需要以数据设备与分析工具作为支撑。通过数据重组、再利用、扩展等形式达到数据整合的目的,然后再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挖掘数据价值,但怎样挑选有用信息与数据,一直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挑战。一旦传播形式与内容不协调,内容未能真正展现大数据特点,传播形式又不能为内容提供有效服务,势必会使得传播形式与内容出现脱节。
三是大数据时代会影响传播实效性。大数据时代是一个新时代,它需要一批具备创造能力的人才助力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具备创造力的人能及时挖掘数据潜力与魅力,从而引导传播者存储、采集、循环运用大数据,提高传播效果。在大数据时代,它不仅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带来了很多有效信息,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挑战与威胁,甚至影响隐私,所以要科学应用大数据。但事实上,不仅要关注数据用途,还要关注二次应用,通过二次应用产生新用途。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期间,太重视数据用途,势必会影响传播效果。通过数据分析与处理,做好数据二次应用,虽然不能阐述数据因果关联,但能增强传播实效。在事物数据化的过程中,得到更多有效数据是传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但切忌为了数据而数据,否则将影响传播效果。
利用大数据推动马克思大众化的有效路径
一是坚持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领导。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需要始终坚持共产党领导,确保传播方向,这样才能体现马克思大众化的传播原则。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期间,一方面要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并且达成思想共识;另一方面要对群众心声进行反馈,让马克思主义理论符合群众要求。大众化更多展现在宣传方式、传播过程、政治立场与基本观念上,对于党的根本观念与政治立场,要始终坚持。对此,要增强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领导传播,在信息处理、传播内容与信息反馈中都要展现党的领导方针,维护党内领导权威,提高传播实效性与可行性。同时,传播者必须坚定立场,在多元化、多样化的思想交融中,形成符合群众需要的传播体系,最后达成社会共识。
二是实现传播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在传播内容上,要逐步优化传播内容的选取、传播、信息反馈与完善等工作,确保传播内容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对于传播内容要严密把关、仔细考量,以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竞争性。针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选取,既要体现党的意志,也不能以偏概全。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自身来看:大众化内容很广,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思维形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党的基本方针大众化等。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与信息反馈上,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优化信息反馈机制,做好信息反馈的补充与整理工作,让马克思主义真正变成物质与精神力量。因此,在大数据时代,为了达到传播要求,必须结合传播对象的要求,始终坚持因人施教、有教无类等原则,促进传播发展。
三是推动传播工作创新性发展。在大数据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必须拥有与时俱进的态度,积极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从传播者的角度来看:为了提升传播效率,传播者必须树立数据思维,从正面关注数据加工、分类、分析与整理,才能满足数据发展要求。从传播对象的角度来看:要做好和传播者的互动工作,充分利用问题意识,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信息反馈给传播人员,让自身体会和传播人员共享,这样传播人员才能掌握传播对象的反馈意见与需求,从而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工作。另外,在大数据时代还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创新型人才,深入灵活地掌握新技术,对传播动态进行实时跟踪与反馈,以达到传播工作创新发展的目的。因此,要培养出敢于打破常规的团队,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创新性。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现代化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大数据团队必须保持开放、敏锐的头脑,深刻把握社交媒体、互联网优势,吸收舆论与传播理念,推动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传播。
(来源:人民论坛网;作者:邓若玉;单位:成都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注:本文系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示范优秀教学科研团队)重点选题“‘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19JDSZK007)2020年度成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项目“高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实效性路径研究”(项目批准号:DZX202019)阶段性成果】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