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沧州篇
运河区韩家场
区小队队长叫刘庆晨,住在八里庄。汉奸住在白家口,去村里抢东西,看见什么就抢什么,汉奸队长叫纪连贵。区小队白天要应付国民党,晚上找贫下中农,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
村里找到我,让我送情报,送一趟给一块钱。当时是法币,这一块钱连一个瓜都买不到。
每天要凌晨四点多去八里庄,村里写好了情报,情报上一般都是写 :“汉奸什么时候来的,来了多少个,谁带队来的,抢了什么东西”,给我写一个条。这个条也不能带身上,那时候有粪叉子,把粪叉子和木头分开,情报放在粪叉子和木头连接处,再把粪叉子安装回去,背着粪筐就送去了。
每天都送一次,汉奸没来,也要送一次。
刘庆晨带着八个人,来到村里做工作,每个人都带着两种武器,刘庆晨带着“搂子”,每个人都有长杆枪。
住在东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一开始地方汉奸来了,随后大部队来了。打了很长时间,死了 7 个人,整个区小队, 包括刘庆晨,都牺牲了,叫“韩家场惨案”。
刘庆晨牺牲之后,村里想改名叫庆晨庄,但是没改成,没叫响这个名字。
我有个图纸,怎么样建房,胡同在哪,街道在哪,都有规划。当时我干大队长和支部书记。北陈屯的东面有个节制闸,节制闸以南有水,往北没水了,现在都是杂草。
胜 利 公 园 33cm×33cm
运河区北陈屯
这个练武场有个七八年了。 这有师傅,他们都是祖传的!
平常上学的时候,每周的星期五、星期六练。现在学生们都放假了,他们几乎就是全天地练武。这场地里面都是土地,每逢下完雨,得等上一两天才能练呢,土地怕下雨!
沧州最典型的就是八大门派,现在说起来得有五十多个拳种了!
传统武术里面的动作,大部分都给改了,开始注重表演,做出来光漂亮了,没有实战意义。李富臣他相当厉害,教运河两岸的学生,沿着运河教。
他晚年在北陈屯收徒,这个村练“功力拳”的人多。
他落脚落到这了,最早在小南门,以给人剃头为生,闲暇时候来这教武术。我们那时还小,这里的水特别多,总是淹死人。
我十几岁时,天天走着上学去,到河边,把衣服一脱,就过河了。那时候水流特别急,再凫着水回来。北陈屯闸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建的,比咱们岁数都大!这个“弯儿”是后挖的,为了缓解水压。
我们小时候还有小火轮,轮船什么的,你看那边还有小柱子,就是那些船在休息的时候,靠岸拴着用的。李国良外号“铁镖头”,他特别有力气,人高马大的,在北京有个镖局。
村里有几个老人,在曹琨的一个武术营当教官。武术营解散后,他们就去北京,成立了一个消防队,队里都是练武术特别厉害的人。
中央国术馆是张之江建的,他老家就是咱们沧州的。要不说国术馆里一半以上的教练,都是咱们沧州人。像李富臣这些人,都是他专门派人来咱们这里请的。
别的练武术的,一看人家练得好,上南京了,给开工资。武术就在这里盛行一段时间,大家都开始习武,武术练好了可以去镖局,去给大户人家看家护院,为了生活,大家都特别下功夫练。
当时哪有沙袋,都用树来练,那时候的人就是厉害,把树都练死了。
练这个“功力拳”的时候,老师一教,得用三年练这一套拳,不教你别的,就一直练这一种拳。徐雨辰也是咱们沧州人,他就是跟李灵霄学的,这个人很有文化,后来他出了一本书,名叫《沧州功力拳》。
北 陈 屯 村 水 浒 岛 33cm×33cm
运河区吕家院
五百罗汉泥塑是用木头做的一个雏形,外面糊上了一层泥,再进行彩塑。像猪八戒、孙猴子也都有,里面作品的尺寸都不大, 像货品摆在货架上,差不多 30 公分。
大殿有六七米高。在东南角上,我把一个球藏到那里,去拿球的时候,需要爬着上去。别人不敢上去,我敢!结果被老师看到了,老师一进门,“扑通”坐地上,拦住我说“你可别动,你可千万别动。”
咱们这里的佛像全,里面的佛像都是塑在墙上的。
如来佛像上面,还有个大鹏鸟。当时岳飞起名字,字鹏举,就是根据这个大鹏鸟取的。大鹏鸟就在如来佛像肩膀上面立着。里面有四大天王,太大了,五六米高。
现在如果留着,都能当做一个旅游景点,当时这些佛像太多了,净是古迹。梅东益,光绪皇帝给他建的梅公祠。
全沧州市庙多了。几步就有一个庙,特别多!
沧州这个地儿,“恶名善地”,沧州武术之乡,不管哪儿的人,一说沧州都是怵头。盐场那里就是一个码头,那个桥(北环桥)往南走就是盐场了,在河东边。
这里有个衙门,原来叫北堡子。水路来的官,都是坐船来,在这儿下船到衙门办事,县官出来接,跪着接。有个衙门口,经过长时间的河水冲刷,都没了。
运河区北环桥
船上的人说话我们都听不懂,他们有口音,就是船工的行话。
沧州古城不大。新华桥往里走,200 多米才能到西城墙。北城墙在一中门前,还要再往南走个 500 米,过去的北城门在维明路上。东城墙在新华礼堂那条路上,再往东走。小南门那里,是南城墙。
你看资料,上面就写着,叫“幞头城”,像是明代官员戴的帽子,那个不就叫幞头嘛。所以,当时沧州城又叫“幞头城”。我们小时候去爬城墙玩的时候,城墙就剩下半个了,城门都没有了,已经不完整了。
那时候城壕(护城河),不知道有多深,我小时候从下面往上爬,反正没人敢下去!里面还有水,我爬着爬着就滑下去了。
沧 州 市 北 环 桥 清 淤 15cm×15cm
运河区沧炼
沧 州 炼 油 厂 写 生 15cm×15cm
运河区大化
沧州市文物局
沧州市文物局
“鲸川八景”绝大部分都和运河有关系。因为鲸川,就是运河的一个别称。八景中有一个叫“二杨耸翠”,跟大运河交汇口那儿,有两棵大杨树。因为长在运河边儿上,所以杨树长得高。
第二个叫“地隔中央”。因为运河有很多弯道,你会觉得河里出现了一个建筑,其实它只是在弯道上而已。只有在船上才能看到这一景。南皮有一个“卫河飞帆”,讲的是运河上繁忙的场景。
“乾隆玉碑”,就在运河边上,离运河也就十几米。
再往南肖家楼那边儿,有一个“穿运工程”,就是南排河和运河,十字交叉。如果我们用一个俯视的角度来看, 可能会更好。
青县流河有一个“赵兵部墓”,就在运河堤旁边,大概有几十米。
“捷地减河”打鱼,捷地人靠那个生活。现在打鱼的场景看不到了。
“沧州城放河灯”。强庄子有个老头姓何,他做过河灯。听说 20 世纪 70 年代水没有断的时候,还放。
沧州民俗文化之一:“七月十五放河灯”。但是现在不放了,因为没有水。
泊头北面儿有一个窑厂村。窑厂村是为北京的城墙烧窑的。现在那个村儿还有很多明代的砖。有残的, 有整的。
烧砖需要大量的水和泥,烧青砖得浇水,不浇是红的。
砖非常的沉,陆路运输,容易破损。只能顺着河,走水路。从制造、出窑到运输都需要水,所以很多都选在运河边上。窑厂村,窑厂店村,李窑村,都带窑。
十年前我调查了几个村子,南川楼、佟家花园、刘辛庄、北陈屯,还有张家坟。
运河区泓韵嘉苑
运河里的水,跟河沿是平的。到夏天的时候,全沧州市的工厂,都组织工人到河沿儿去守夜。守什么呀,怕它缺口啊! 这里边儿水太多了,每年夏天都得分段,你们这个厂子在这一段儿守着,他们在那一段儿守着。哪怕有一点漏水, 都要赶紧堵上!要不,一个小口可能引发的事情就大了。
运河中间位置的水,比河两岸的水要高的。中间高,这可能是个物理现象,我也不懂,或者是我们的错觉。反正我们小时候经常会趴在地上看运河的水。运河里的水,都是满槽的。从南往北流,水流很大。
有一个大船队,由火轮拉着,这不就有动力了嘛,这一个船队就被火轮拉着往南走了。
火轮需要成本的,要花钱。当然拉纤也要花钱。忙的时候火轮不够用,这时候拉纤的就得上。
运河天天过船队,南边往北边运稻米什么的,北边往南边运什么,我也不知道,都拿布盖着,当时运输很繁忙。中国几千年来的首都,都是沿着河来建的,首都旁边必须有条大河。因为古代的交通不方便,所以水路的运输是最重要的。你看西安,它就有渭河,到洛阳有洛水,到开封也有汴河,要不然解决不了运输问题,首都就成了“死城”了。
历史上建都,必须有一条这样的河。像北大运河,那不也是隋炀帝开通到北京的,是后来在北京建了都城以后, 把运河通过去的。为了首都北京的“生存”,所以运河必须通过来。
当时没有铁路,也没有公路,土路很不方便,哪儿都不通,唯一方便的就是水路。中国的水路曾经四通八达的, 现在没有办法想象。也就说这个大运河,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水路运输线路。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有一个大作家,他就是专门写运河的,叫刘绍棠。他发表了很多小说,很有名。他就是专门写运河这个题材,他写的故事就是运河两岸的。
沧 州 市 人 民 公 园 33cm×33cm
运河区渤海大厦
从上海到北京,就这一条路。我有个姐夫的哥哥,是跑船的。每次跑船到沧州,都来我这儿看看,因为只有这个水路。就像现在坐飞机、火车一样,在当时来说,坐船是特别方便的,都是直达目的地。
咱们现在走的这个是新桥(新华桥)。这个新桥是在我们 50 多岁的时候修的,我还参与修桥了。过去在河里取冰,然后放冰窖里面存放着。夏天冰从哪儿来?都是从冰窖取的。
原来都有城门,就是过去小南门那,南门外有个城门,北门外也有个城门,到了晚上出不去,进不来。运河是从城里过。
从前有在运河挑水,用车推水的。我们都跟大街姓何的老头那儿买水,当时他车上有 6 个铁桶。打回来的水他都给倒缸里面,过几天缸里快没水了,他再去给你挑水。
日本人飞机来沧州这儿轰炸,我们就想着投奔我爸爸那个买卖去,都是坐船去。日本人当时就在边上站着,查船, 专门找年轻人查。我们吓得不行,都把女的藏到船底下,男的在上面站着。我爸爸出来给摇船,想着让船赶紧走。
1937 年左右,到现在 80 来年了。我当时有个叔伯婶子,她精神状态不好,坐上船就闹腾。我姐姐当时 15 岁了, 要是让日本人发现了,就了不得了。我们这个船就在最后面,把我父亲气的,别提了。
新桥位置就是个码头,原来拉货全靠运河了。
日本人在城里,城外就是解放军。当时就不敢在家里面,都逃到水月寺,活命不是那么容易。
沧州市文联
运河里的水都抽干了,准备铺暖气管道。就在挖的时候,在解放桥下面,挖到了当年的沉船。吴桥、安定的一个码头,那儿也出现过这种类似的情况。
河里好多黄河大鲤鱼,渔夫们带着“鱼鹰子”从南京、北京往返,在船上吃、住、行。
考 古 15cm×15cm
运河区南川楼
当初那河水可大了,从黄河过来的,都是黄颜色的。
河里能游泳,水可舒服了,上来了得洗澡,这水里都是泥。
船上面,有个火轮和蒸汽机,带着个烟囱。火轮是专门拉船的,木头船是专门拉货的。
全沧州居民,都扛着自己家生产的麦子,前去面粉厂换面。大家赶着小驴车,人挨人,一排就是好几天。饿了怎么办?大家只好拜托沿厂的农户们帮忙加工面食,并支付对方一定的加工费,以便于饱腹。
临近运河少数的家户,前去运河边挑水吃,并卖给居住较远的家户。大家一边贩卖一边吆喝。前来买水的人用自己家的瓢,一下一下倒进水桶中。运河水可浑浊了,需要沉淀泥沙,上面的清水便可以饮用了。
沧 州 南 川 楼 33cm×66cm
运河区张家坟
过去有航运,主要是拉货,有货轮,没有客船。
我用地笼抓鱼,这地笼很长,20 米到50 米的都有。这里之前的面粉厂和无线电厂都相继倒闭了,现在这儿没啥用了,是个废厂。
新华桥之前是一座小木头桥,只能过一辆马车。南关头是个渡口。
张 家 坟 拆 迁 21cm×21cm
运河区佟家花园
沧 州 南 环 桥 15cm×15cm
运河区强家坟
景 观 带 前 15cm×15cm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