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是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劳动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一环;劳动教育是全面育人的重要内容。东北大学高度重视“劳动育人”,始终坚持在大学生群体中弘扬劳动精神,通过思政课教学改革、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组织开展“爱劳美校”系列活动,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不断突显劳动教育实效。
一、统筹推进劳模文化研究成果进课堂建设
围绕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东北(辽宁)老工业基地“劳模文化”史料编纂及当代价值研究》,全面整理课题的理论成果,深入挖掘课题的思政元素,有效开展劳动文化、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进课堂的教学改革,切实推进科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双轮驱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本硕博思政课中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展开劳模文化研究成果进课堂,加强以劳模文化为重要内容之一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根据各门思政课程教学内容,积极探索劳模文化研究成果进课堂的内容和形式。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课程内容,体现不同学段特点,本科阶段重在开展理论性和实践性学习,研究生阶段重在开展探究性学习。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为重点,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
二、打造一支专兼职结合、“讲劳模”“劳模讲”的教师队伍
形成一支由领军人物领航下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合理,学术创新能力较强的劳模文化、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专职教学、科研、宣讲团。
形成一支由全国、省、市劳模组成的特聘教授队伍,特聘教授走进思政课堂,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需求定制劳模授课各种模块,实现菜单式、个性化授课。实现劳模进课堂、重大项目的研究成果进课堂、劳模视频进课堂设计。形成“人人学劳模、人人争做劳模”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思政课劳模文化研究成果进课堂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三、组织策划 “一五一十”思政文化育人一体化平台建设项目之“爱劳美校”系列活动
组织开展“名家讲坛”“领导干部上讲台——国企公开课”等讲座报告,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与广大青年学生分享通过劳动实现人生理想的经历,将劳动精神深植学生心中;组织开展浑南校区种植劳动实践活动,活动分为“启动仪式——播种希望”“中期养护——浇灌茁壮”“总结收获——采撷硕果”三个篇章,来自两校区的百余名学生在专业人员指导下,亲身体验大豆栽种的过程,亲身经历田地整理、灌溉捡苗、采收总结等环节,引导学生体会劳动喜悦;将劳动精神融入班集体建设和日常学习生活,以劳动精神涵育班级文化,引导广大学生树立以美化校区环境为己任的校园风尚,培育“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精神文化。
四、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劳动技能,培养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合格公民
坚持“五育”并举,以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东北大学成立“春风”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队,由志愿从事社会公益、党务宣传、学生服务和其他公益事业的本硕博学生党员组成。服务队由组织、宣传、文案、服务、办公等五个部门构成,本着“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精神,以“服务同学、求真务实”为宗旨,积极独立地开展各项工作。“春风”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队秉持学生党员甘愿自我奉献的初心,勇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有效地将学生党员的力量凝聚起来,使学生党员积极投入到志愿服务活动中,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树立文明进取的党员形象,培养党员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通过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站、党员示范寝室、党员示范岗等载体, 将学生志愿活动合理地整合为一体,为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活力,做法有创意、可评估、可持续,且管理和运行良好,吸引力和凝聚力较强。各项志愿服务活动有序开展,真正的做实事、做好实事,成效显著,具有一定社会价值。服务队工作机制健全、制度规范,学生覆盖面广、参与度高,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成效突出,在学校和社会上具有良好的声誉。
促进校内外教育融合发展,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坚持把加强劳动实践育人工作作为切入点,充分调动整合利用社会资源,构建合理的长效机制,助力高校实践育人工作走向新高度。学校组建了辽宁省图书馆、辽宁省光明学校“春风”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基地、沈阳市和平区欣一佳敬老院志愿服务实践基地和尚盈丽景小区建立志愿服务基地等多个长期开展活动的志愿服务基地,把学习和劳动有机结合起来。为学校的学生提供参与劳动机会,特别是在服务师生、服务学校、服务社会的各项工作中,创造性地开展服务,使学生能够充分得到实践锻炼。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