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湘衡,现任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相关教学工作。自2014年7月入职以来,罗湘衡始终坚持用三尺讲台诠释红色初心,把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在教学建设和改革、科研工作、学生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育人不辍,始终坚守教学第一线
七年来,罗湘衡始终站在教学第一线,承担了通修课、专修课、专选课、通选课在内的多门本科生课程。以专职讲授思政课为基点,将马克思主义学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思想政治教育(非免费师范生)、哲学、社会学(社会工作)以及政法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在内的多门专业课程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了一套全新且完备的知识体系。正如学生所讲:“罗老师讲授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现有的知识,还有着眼于时事进行的客观分析与评述,而这些都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入职以来,罗湘衡高度重视教学建设和改革工作。他积极参与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探索等课题的研究,认真负责“东师青椒微计划”教师教学发展基金项目,便是对这份责任的坚定贯彻与落实。
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扎实的教学功底为保障,罗湘衡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斩获了一项项荣誉:2015年11月,罗湘衡获得吉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一等奖;2017年10月,获2017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2019年11月,获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展示一等奖。今年7月,在“百年辉煌路·奋斗正当时”第五届吉林省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中,罗湘衡和他所指导的学生团队齐创佳绩,团队获得大赛一等奖,他获得了“优秀指导教师”称号。现在仍能记起他在获奖时和学生互相拥抱的喜悦,那个高大的背影显得如此可靠且坚定。
在获得这一项项荣誉的同时,罗湘衡总是会做出认真的反思和总结。他曾说,只有从根本上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促进课堂有效改革,才能实现教育工作的长足发展。因此,罗湘衡积极探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例如,为了探索“小初高大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他参与了多堂关于抗联精神、红色传承、党史学习的思政教育公开课,这些都是他为深化教学改革所作的有效尝试。
三、优化设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罗湘衡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学部的学生培养工作。在学习指导方面,他先后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超20篇。自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指导硕士研究生,并先后招收硕士研究生16人。
在教学方法上罗湘衡借助“中成智慧课堂”来增强师生交流的实效性。通过“中成智慧课堂”实时发布大量习题,展开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凭借后台软件汇总分析的结果有效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思政课往往因其主题和内容的“高大上”,而易使人感到枯燥。为了缓解学生的“审美疲劳”,罗湘衡运用案例和视频等可视化手段来提升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有效地弥补了单纯理论说教的不足;考虑到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诸多困惑,再加上“00后”群体强烈的公民意识和话语权诉求,罗湘衡将课上讲授与课下自学、课内灌输与课外辅导相结合,通过“自学自讲”来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他还不定期地设置一些专题,并邀请“学生讲师团”的高年级同学以 “过来人”的身份“现身说法”,向学弟学妹传经送宝,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之间的情感共鸣,也增强了课程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罗湘衡还十分注重因材施教,将学生分为“高考平行生”和“音乐、体育、美术、传媒等特长生”两类,对前者适当加深理论教学,对后者适度强化实践教学。此外,在平时作业、期中考试、自学自讲这些形式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科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多样化的可选择模块,凭借着“差异化因材施教”来提升不同院系学生的获得感。正因如此,每位被罗湘衡教过的学生无一不表现出对他无限的喜爱与敬佩。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