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常态化、精准化对接,本着共建、共享、共荣的理念,在区域化党建带动下,松江区的志愿服务项目也在不断提质增效。松江区正努力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项目经验,通过区域化党建平台牵线搭桥,实现跨街道、跨领域资源匹配。
而松江大学城隶属于广富林街道,约有10万在校师生,在全区39.93万名注册志愿者中,高校学生占了很大的比例。自2015年松江全区区域化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开展以来,广富林街道和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团区委等职能部门积极与大学城7所高校对接,开展了“‘七色桥’地校党建联盟”,而我也想要和大家分享,我们大学生参与区域化党建,身体力行让社区治理充满温度和风度的事例。
(1)暖心驿站
从本科到研究生,在党员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我看到党支部的党员们一直在用具体行动,打造有创新、有辐射的区域化党建共建平台,身边有越来越多的党员同志走进社区,走向居民,依托专业优势,打造“暖心驿站”。结合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和研究生党支部的做法,为各位同志介绍以“共建共赢”为主旨的区域化党建,是如何构建起学校与社区之间桥梁,如何开展有温度的社区志愿活动,如何培养有风度的学生党员?
为了进一步发激发研究生党员志愿服务的活力与热情,拓宽党员实践平台,增强党员教育集群效应,人文学院各个基层党支部从上学年开始就积极开拓区域化党建共建,与广富林街道党工委、谷水湾社区党支部合力打造“暖心驿站”的活动品牌。自2017年5月结对共建,共计开展进社区30余次,其中亲子摄影小课堂服务3次,法律咨询服务10余次,参与社区邻里节筹备和表演,累积服务60余个小时。
(2)暖心晚托班——调整孩子与家长的“时差”
“暖心晚托班”项目,由人文学院研究生党支部负责。晚托班一方面能够缓解部分家长的晚托之困——辅导不了的孩子作业,下班时间和孩子放学时间不一致等问题,“晚托班” 时间设定在下午3点到晚上7点,辅导孩子课业,督促孩子学习。另一方面也通过一系列课程设计引导孩子全面发展,我们精心设计了三个系列的互动教学,包括思想教育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锻炼活动等。
晚托班的积极尝试,其实是发现居民的需求,聚焦于社区切实存在的“晚托”之困,精准出击,利用学院研究生党员的课余时间,在辅导孩子课业的基础上,打造多个互动教学的场景,既帮助孩子们开拓思维,也锻炼研究生党员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暖心咨询室——拉近您与法律的距离
“暖心咨询室”项目,已经历经5年的沿革与发展,由行政法学联合党支部党员负责。一开始聘任是的人文学院法学专业的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之后,我们将成功的实践经验拓展到了更广阔的范围。整合了多个学校、多个学院的教师资源,将普法队伍扩大到了松江区司法局和东华大学附校的工作人员。
普法行的持续推进,其实是依法治国大政方针上的一次又一次小小的努力。支部党员走进社区,用贴近生活的语言,以在网络热搜、近期时政等为例,帮助居民增强法律意识,“学法”、“知法”,更能“守法”、“用法”。把理论化归于实际,活动也强化了学生党员用法学知识、从法律角度解读社会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和志愿精神。
(4)暖心摄影棚——定格我们最美的样子
“暖心摄影棚”利用学院传播大类联合党支部党员的专业摄影技术,走进社区,帮助居民用镜头语言定格美好瞬间。开设亲子摄影培训班,帮助妈妈们迅速掌握简单的摄影小技巧,用镜头更好的记录宝宝的成长,定格宝宝最美的样子。同时也开展“助老摄影”活动,为社区老人拍摄婚纱照。
摄影棚的项目,用光与影的艺术,点亮社区居民的美好生活愿景,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值得珍惜的美好时光。摄影棚活动,向居民传递了一种拥抱生活、热爱生命的积极情感,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支部党员感恩奋进、砥砺前行的意识。
自2017年5月结对共建以来,共计开展进社区20余次,其中包括亲子摄影小课堂服务3次、法律咨询服务10余次、参与了社区邻里节筹备和表演,累积服务60余个小时。“暖心驿站”不仅提高了支部党员参与公益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党员的智慧与优势,也整合了社会与学校的资源,密切了党员与社区的联系,强化了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未来的我们走向何方?
问题一:如何让温度延续?我们目前活动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加以改进?如何改进?
问题二:如何让风度加持?我们还可以开拓什么样的新项目?社区居民还有哪些需求?我们支部拥有什么资源?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