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青年何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过程中,不禁让我们感慨到,教育强国,青年何为?作为学生党员,我们应该如何成为一名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本次党课,我将带领大家结合一代代东华人的奋进故事,从加、减、乘、除四个维度来回答“青年何为”,进一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1951年,新中国第一所纺织高等学府——华东纺织工学院应运而生。在老院长钱宝钧先生等先辈的努力下,我国第一个化纤专业在校筹建完成,打破国人在“吃饱”和“穿暖”间抉择的困境。70余年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培养时代新人,早已镌刻在东华人的基因里。作为东华学子、学生党员,我们首先就要学会“加”,加强理论学习,强化责任意识。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青年工作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深刻感悟真理的力量,并用其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才能更好地从内心深处厚植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增强做中国青年的志气、骨气、底气。
1969年,不到16岁的习近平来到梁家河下乡“自找苦吃”,在“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等一道道关卡中考验体力毅力、练就过硬本领。21岁的他带领村民打坝造地,干成了百年来没有干成的大事,在7年里担当尽责、砥砺思想。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习近平总书记用亲身经历勉励青年,用实际行动感召青年。在纺织援疆的征途上、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在科技攻关“卡脖子”问题的实验室里,东华青年充满干劲、充满活力、充满希望,在新征程上勇挑重担、勇斗风险、勇克难关。这也就是我们所说到的“减”,要减去骄娇气,勇于自找苦吃。心中骄气,便会裹足不前;身有娇气,就经不起挫折。作为学生党员,我们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学会静下心来、沉下身子,多积尺寸之功,方能在艰苦奋斗中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格局决定站位,我们要主动向身边的榜样,学习树立远大的目标。深入基层、偏远山区,用先进的技术和专业技术,点亮山区希望,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激发青春动能和创造力。相应时代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不同的岗位上接续奋斗,奉献青春、挥洒汗水。
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一代代东华人秉承“崇德博学,砺志尚实”校训,攻坚克难,完成了“天宫”飞天、“嫦娥”探月、“天舟”开启太空“送货”等多项国家重大航空航天任务,在中国追逐星辰大海的伟大浪漫征途中,留下了东华人的光荣足迹!而这也要求我们做到“乘”,乘风破浪,勇毅前行。特别是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首先,我们立足上海红色资源优势,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充分了解党的光辉历程、感悟党的初心使命,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行动自觉。其次,我们要扎实专业学识,“人材之成出于学”,要学会系统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在创新创业上大有可为。再次,学得真本领,就是要将理论结合实际,要求真务实、学以致用,正解决人民群众面临的、国家发展需要破解的大问题、真问题。
如何做到“除”,就是要除去弊病、即知即改。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良好武器,亮出自己的缺点和问题据实改之,唯有不断增强肌体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在主题教育的过程中,在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实践中,我们要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只做表面文章。作为学生党员,我们要去和身边的同学面对面、心贴心,努力“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以切实行动去帮助和服务身边的人。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中指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既是党和国家对于建设教育强国提出的目标,也是对青年提出的殷切期盼。因此,作为一名东华学子、学生党员,我们要传承东华精神、争做时代新人,为教育强国建设添砖加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铺路架桥。不负时代,不负韶华,把青春书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磅礴青年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