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令人猝不及防。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复旦科研工作者如何科研报国、服务人群?这也是摆在复旦面前的一道考题,一定要答,还要答好。
今天,我们专访的是我校疫情防控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医学院党委书记袁正宏,请他介绍复旦大学疫情防控专家组成立以来开展的有关工作。
科研攻关争分夺秒 解决问题是最终目标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袁正宏的手机铃声不断响起,一个个来电、一条条信息都向他实时更新着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的科研进展。这正是连日来学校专家组的工作节奏。
疫情当前,科研攻坚成为一股不可或缺的坚实力量。据袁正宏介绍,疫情发生后,学校高度重视科技防控工作,第一时间成立科研科普组,要求组织多学科力量联合科研攻关,面向师生加强科普宣传。焦扬书记指示要加快科研攻关,看准就做,主动出击。
连日来,来自复旦的优势科研力量正在争分夺秒为抗击疫情出力。“从一月下旬开始,很多专家和科研人员连续奋战在岗位上,加班加点,全力以赴加速科研攻关,努力为一线防控治疗工作提供科研支撑。”袁正宏表示。
1月22日小年夜,专家组成立。除夕当天上午,一场新型冠状病毒研讨会就在枫林校区紧急召开,袁正宏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毛颖、吴凡等,与来自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医学研究院、生命科学学院、附属中山医院、华山医院、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闵行医院等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负责人及专家教授三十余人热烈讨论。
作为病毒和传染病研究领域的资深专家,袁正宏在会议现场分析了疫情并结合复旦优势,提出要针对目前国家在传染病防控方面的需求,积极为国分忧,积极承担任务。研讨会现场气氛热烈,专家们围绕疫情,结合各单位、各研究团队的前期研究基础和优势展开讨论,积极建言,分享各自的研究想法。
面对疫情,复旦人科研攻关的脚步一刻未停歇,每一分每一秒,专家和科研人员都在和时间赛跑。袁正宏介绍,目前,在金力常务副校长领导下,学校和上海医学院正积极组织开展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组织包括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等优势科研力量开展抗病毒药物研发等相关研究。同时,科研部门正组织遴选优秀科研项目,上报国家科技部、发改委等。“科研攻关不能等,许宁生校长明确告诉我们,复旦大学要有使命担当,科研上要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标,需要紧急启动的,学校支持立即启动。”据袁正宏介绍,目前,学校已经自己筹集经费,先行启动一批原创性和应急项目。
上下同心协力之下,复旦人科研攻关成果初现:复旦大学应天雷等团队联合攻关,首次发现SARS-CoV特异性人类单克隆抗体CR3022可以与2019-nCoV RBD有效结合。CR3022或有潜力被单独或与其他中和抗体组合开发作为候选疗法,用于预防和治疗2019-nCoV感染。袁正宏还分享了一则采访当日刚传来的振奋人心的好消息:1月3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式批准复旦大学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简称“P3实验室”)开展新型冠状病毒实验活动。根据批复,今后,复旦P3实验室将针对肺炎疫情相关的新型冠状病毒开展病毒培养、动物感染实验等项目。这一批复也意味着复旦将有向新型冠状病毒发起“攻坚战”的资质,研究成果将进一步为疫情防控提供强有力的科研支撑。“在申报过程中,焦扬书记、许宁生校长等校领导始终给予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并要求对实验室从严管理,力争出成效。”袁正宏表示,前期在P3实验室主任瞿涤教授带领下,已对相关科研人员开展P3实验室技术培训,争取在上级批准后尽早开展病毒分离等工作。
各个实验室里,复旦的科研人员们埋头奋战;面对公众,他们又展现着作为专业人士的责任和担当,成为一股让人安心的力量。袁正宏表示,连日来,越来越多复旦人专业的声音发出,这些声音理性权威,又不乏接地气的人文关怀,为国家、为上海建言献策,更为民众破除谣言、排解焦虑。1月28日,汤钊猷院士、闻玉梅院士、葛均波院士、金力院士、樊嘉院士、马兰院士等沪上12位院士联名向市民发出倡议书,共同向全社会呼吁:科学认知新发传染病,配合排查、及时就医、做好防护。从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的“硬核”讲话“圈粉”无数,到在病毒学领域耕耘数十年、经验丰富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玉梅,再到疾控专家、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卢洪洲等专家不断为民众做实用的“干货”科普,传递最新权威信息。这些来自复旦人的声音传递着正能量,帮助民众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恐慌心理。
无论是在抗疫的台前还是幕后,都有着无数复旦人奋战的身影。“专家是这场战役的智囊团,将和一线医护人员、全体师生员工一起携手打好这场疫情防控战!”袁正宏信心满满。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