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办中国水利学会青年科技工作委员会学术交流会暨2021年

2021-07-16 19:36:17 刘颖张小丽

42970F7DB9FA6D17F8318543664_B5518D2E_E417.jpg

校长刘文锴致欢迎辞

B178C7E779252AC0EB59499B078_B39D378F_C997.jpg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水利学会青年科技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建华致辞

9027B09B55601BA54E91D4813DC_2B7FE30F_D495.jpg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校长胡昊致辞

008FE2844712DE3B8DA61F850F1_DD8C8B3B_C858.jpg

郑州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复明作报告

3BF95352DB839438811E702FBF5_C2840E3F_C2E7.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邓铭江作报告

6929F584676E1A82055B14ADA5A_3E6B0EC1_17007.jpg

会议现场(一)

729F6DDB36FFC8157C6BB51F6B1_E937FB49_16C8B.jpg

会议现场(二)

2021年7月14日,由中国水利学会青年科技工作委员会主办,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中国水利学会青年科技工作委员会学术交流会暨2021年工作会议在我校龙子湖校区成功举行。会议围绕“黄河国家战略与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这一主题开展了深入研讨。校长刘文锴、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水利学会青年科技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建华、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校长胡昊分别致辞。开幕式由副校长刘雪梅主持。

刘文锴致欢迎辞,并简要介绍了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办学历史、办学精神和人才培养成绩。他指出,近年来,学校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新时代治水主要矛盾新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新要求,围绕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水安全、水治理和水利行业强监管等,大力培养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水利人才,开展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关键问题研究,为国家战略、水利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科技支撑和服务。刘文锴校长表示,全校上下目前正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十大会议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和黄河国家战略,积极谋划“十四五”发展,助力水利行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华水很荣幸承办这次会议,并将以此为契机,把水利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与学科专业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希望华水能够与会专家一道共同为新时代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王建华致辞中表示,当前,伟大祖国正步入新时代,水利也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水利部近期在部机关及直属单位集中开展“三对标、一规划”专项行动,即政治对标、思路对标、任务对标,编制“十四五”规划。水利部在六月举行的专项行动总结大会中,确定了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为全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这一总体目标包含四个次级目标:提升水旱灾害的防御能力,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能力,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提升大江大河大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为新时期我国的水利科技能力创新指明了方向。中国水利学会青年科技工作委员会是全国水利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家园,青工委委员是优秀水利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代表。因此,更要以新时期国家水利工作目标为指引,大胆创新,严谨求实,努力把文章写在祖国的流域和江河上。

胡昊致辞中表示,科技是国家强盛之本、振兴之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提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重点是抓好科技创新主体。既要有效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又需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活动自身规律,力争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为水利青年科技人才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开幕式结束后,郑州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复明以“堤坝等基础设施防渗修复技术的发展与‘工程医院’共享平台建设进展”为题作了特邀报告。王复明指出,我国基础工程设施建设发展迅速,但规模巨大的基础设施安全运行也面临严峻挑战,水引发的工程灾害问题尤其突出。目前,国内外多使用水反应材料来处理相关问题,但水反应材料在应急抢险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开发基于非水反应材料的防渗加固支护技术势在必行。非水反应高聚物材料具有环保、耐久、早强和适应性强等特点,已成功应用于堤坝及地下工程渗漏防治和道路及地下管道非开挖修复项目中,具有明显的技术特点和优势。基于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王复明院士进一步提出了建设“工程医院”共享平台的设想,以打通行业学科界限、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汇聚各类优质资源、探索协同共享机制为发展思路,为基础设施“疑难急险”病害诊治提供综合服务。

中国工程院院士邓铭江以“西北‘水三线’空间格局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研究”为题作了特邀报告。邓铭江首先介绍了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分析了西北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布局;接着介绍了西北“水三线”空间格局,并指出,无论从西北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还是从生态环境保护与边疆长治久安的视角,跨越西北“水三线”资源环境瓶颈束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西北“水三线”是西北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优化配置线、西北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的特征分区线、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制导线和边疆长治久安、社会稳定的国家安全线。邓铭江认为,可以依靠南水北调西线及西延工程等,突破“胡焕庸线”“阳关线”“奇策线”,实现西北“水三线”建设的战略构想,支撑西北地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

王建华作了“四位一体水资源均衡调控模式与中国实践”的特邀报告,分别从复杂水资源系统综合管理理论架构、自然水系统全要素保护方法与应用、社会水系统全过程提效技术与应用、“自然-社会”水系统交互通量管控水资源及关联要素管理方法与案例等方面论述了基于治水方针的我国水资源空间均衡调控模式。我校仵峰教授随后做了“新形势下节水农业思考”报告,仵峰分别从新形势、节水态势、案例剖析、个人思考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我国节水农业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本次会议还设置了主题报告和专题讨论环节,当天下午各参会专家围绕黄河国家战略和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主题分别就水权制度改革、黄河中游湿地水化学特征、自然人文要素与入黄水沙变化关系、大规模水库群系统优化调度降维方法等做主题报告。专题讨论环节重点就“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论证需要回答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与会代表积极发言建言献策,为推动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据悉,本次会议共设置4个环节,分别是特邀院士报告、特邀报告、主题报告和专题讨论,其中特邀院士报告2个,特邀报告2个,主题报告10个。来自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部分流域机构和省、区、直辖市水利科学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天津大学、河海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郑州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三峡大学、南昌工程学院、浙江水利水电学院、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近20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为促进我国水利科学技术创新和青年人才成长以及青年水利科技工作者的交流提供了平台。

责任编辑:黄立赫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2021年7月14日,由中国水利学会青年科技工作委员会主办,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中国水利学会青年科技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