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发力 久久为功
天津大学召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研讨会
(天津大学报) 思政课是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学校“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4月22日,我校召开思政理论课改革创新研讨会,结合教育部、天津市近期出台的若干文件精神,对思政课改革工作进行了深入研讨。校长金东寒出席会议并讲话,校党委副书记雷鸣,党委常委、副校长巩金龙,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负责人及马院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会议。雷鸣主持会议。
我校召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研讨会
金东寒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全校上下要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断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金东寒指出,马院承担着全校本科生、研究生等各级各类学生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颜晓峰院长的带领下,近几年马院发展势头迅猛,为持续提升天大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就深入推进天大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要从细化人才培养目标做起,结合“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明确人才培养的具体素养要求、观测指标、培养载体、培养活动、培养责任人,并通过PDCA循环持续改进和完善。二是要整合全校资源,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课程思政要在加强公民教育上发力,让广大学生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者和传播者。三是要抓好教师队伍,推动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要将新冠肺炎疫情的危机转化为深化思政教育的契机,把中国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转化为思政课的鲜活素材。同时,要着力加强专业教师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的培训,充分发挥教师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模式,着力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在座谈研讨环节,雷鸣提到,要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备课机制,继续完善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制度,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知识图谱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做好本硕博课程衔接,强化天大思政教育教学的特色优势。巩金龙认为,马院要高起点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在爱国爱党爱校上起到垂范作用。思政课教师应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在教学方法上力求改革创新,同时要加强教师入职培训,扣好立德树人的“第一粒扣子”。马院院长颜晓峰表示,思政课建设、马院建设都应与学校“双一流”建设的目标和水平相一致、相匹配,学院要继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入选全国重点马院,为学校人才培养发挥应有的作用。
会上,马院党委书记徐斌代表马院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汇报了学校思政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情况。宣传部、学工部、教师工作部、研究生院、教务处等部门负责同志结合实际工作,对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思路举措进行了研讨交流。
马院/文 唐蒙/摄
天津大学:“互联网+”锻造思政“金”课
□ 本报记者 赵习钧\文 马院\图
身临其境与马克思、恩格斯面对面?思政课也能做“实验”?日前,天津大学研发的一款思政课虚拟仿真教学实验——“感悟和把握《共产党宣言》的真理力量”走红网络。该实验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一经上线就吸引了包括天津大学、重庆大学、郑州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10余所高校学生在线学习。
院长颜晓峰和青年教师王磊、栾淳钰讲授战役金课
身处虚拟化的实验场景,与历史人物互动对话,学习《共产党宣言》等经典原文的同时还可以在线答题。“学生们沉浸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在的历史时代,实景感受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创作《共产党宣言》的历史进程,深刻体悟共产主义的时代力量。”天大马院副教授王磊说。
如何用好网络阵地,讲好网上思政课,让思政课在全民抗“疫”的关键时期“铸魂育人”,成为天大教师队伍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新命题。
“不能将思政课简单地搬上网,而是要将互联网的理念融入课堂教学,设计出能符合互联网时代思政课教学需要的网上‘金’课。”天大马院院长颜晓峰说,“要将学生学习的‘获得感’作为衡量教学成效的‘金标准’。”
集体备课、引入优质慕课、录制“定制版”慕课、专题讲授、即时互动教学……天大探索出一套防疫期间“线上慕课+直播专题+互动答疑”的“互联网+思政课”教学法,用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用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深化教与学的深度融合,让学生真学真信、愿学爱学。
在天大马院张凯峰副教授讲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直播课上,400多名学生同时在线听讲,互动区里同学们在线提问,即时互动。学生直呼“太精彩、连在家的妈妈也一起听。”“条理清晰有故事、像听评书一样!”
“在上这门课之前,我对于中国近代史的认识是‘脸谱化’的,听了这次课之后,认识更加全面,对于近代中国无法成功崛起的深层次原因有了一个较为深刻的了解。” 天大2019级材料学院本科生王泽宇说。
网络授课打破了以往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关系,代之以更为平等的授课方式。“讲课的时候,一条条提问的弹幕飞出来,可以实时了解学生们的疑惑并且给予适时的解释和引导。”天大马院副院长张宇说,“当然这也考验着思政课教师们的理论水平和知识储备。”
“以往我们在教室里讲课,可以设计最鲜活的案例、可以采用视频多媒体、现场讨论、情景剧教学等多种方式,但是课程搬到线上来讲,教学手段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张宇说,“光靠学生自己看慕课是远远不够的。”
词云分析、弹幕提问、课堂表情包……天大的思政课上,一系列网络文化语境下的教学方式应运而生。“思政课要像盐一样融进学生日常”,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互联网思维和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
“比有声小说还好听的政治课,爱了!”“老师您的课多久上一次?想听!”……天大的各门思政课上,学生们的正面评价不绝于耳。一句句暖心的“老师辛苦了!”也让连续熬夜备课到凌晨的老师们倍感欣慰,也激励着老师们创新方式方法、讲好每一堂课。
在开学的第一堂“毛概”课上,王磊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诵了毛泽东上世纪50年代创作的《七律二首·送瘟神》,用当前全国人民齐心抗疫的伟大实践启迪学生,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消灭严重危害我国长达2000多年的血吸虫病的壮阔历史。天大马院王磊和栾淳钰两位老师讲授的战“疫”金课还双双在人民网公开课上线,网友纷纷点赞,“这样的思政课更有力量更走心。”
当“互联网”遇上“思政课”,当“看不见、摸不着”的线上教学变得趣味横生,学生们沉浸其中听得“入神”之时,理论的真知灼见也在不知不觉中“入耳入心”。
新方式 新手段 新办法
——疫情期间马克思主义学院线上思政课教学侧记
齐心协力战疫情,同舟共济克时艰。2-4月,按照《天津大学疫情防控期本科教育教学实施意见》《天津大学关于调整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本科教学安排的通知》要求,天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高度重视线上思政课教学工作开展,切实发挥出思政理论课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作用,采取多项措施保证战“疫”期间的思政课教学工作平稳有序进行,确保“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全体教师积极响应,主动思考、克服困难、团结协作,扎扎实实做好新学期在线教学各项工作。
高度重视 强化保障
颜晓峰院长2月时指出:“在当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老师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要主动自觉做一些事情,有一些作为,取得一些效果。”他还表示,在思政课教学方面,要把抗击疫情加到授课内容中去,尽快适应线上教学的方式,改变教学手段和方法,线上授课更要注重教学效果与反馈,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在理论宣传方面,要快速反应,提高政治站位,发出“天大”声音。
为做好在线教学工作,院党政领导多次通过QQ群和微信群组织召开全体教工会议、教研室主任会议,结合当前疫情防控的阶段性特点,部署学院重点工作,进一步明确学院、教研室主任、全体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工作职责和任务,确保教师安全信息不掉链,线上教学不延期,全员育人不缺席。面对此次在线教学时间急、任务重、情况复杂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积极学习在线教学相关知识,熟悉教学软件、准备教学资料,为授课做好准备。学习过程中,全体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互相帮助,利用交流群开展深入研讨。此外,在备课和授课期间,教师团队积极探索、借鉴运用以往成果,丰富在线课堂教学内容。教师们在线集体备课,利用“学习通”、微信群、电子邮件等平台及时分享电子版教材、教学视频等资料;通过建立QQ群和微信群的方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分享,汇总任课老师的上课反馈并及时总结教学经验,确保在线教学质量。
精心准备 狠抓落实
学院下设的6个教研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与政策)多次组织教师召开网络会议,讨论制定教研室重点任务,并将任务进行分解,保证落实。学院努力通过组织网络备课,创新教学内容,将思政课的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发挥到位。
马院硕博研究生公共必修课线上教学团队
“概论”课教师将抗击疫情相关内容结合进“概论”课程教学设计,注重收集抗击疫情的文章、视频等素材,丰富线上教学资源,讲好中国抗击疫情故事,以期更好地融入本学期“概论”课的课程教学。
孙兰英老师在防疫期间,参与学校宣传部围绕“读懂中国,理解世界”的主题,给宅在家中的学生们推荐一本好书的阅读活动,注重思政课的思想性和舆论引导性,及时将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讲话资料发到学生们手中,并将自己的抗疫文章发给大家学习共享,坚定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
徐菁忆老师在新学期“互动第一课”中,以“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为主题,结合思政课教育中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中国精神,向学生们展示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各类重大疫情的成功实践和基本经验,突出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必胜信念。同时,鼓励同学们通过志愿服务、专业社会实践、创作网络作品等多种形式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在做好自我保护的前提下弘扬正能量,在积极有序参与疫情防控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纲要”课教研部精心挑选网络教学资源,结合既有教学设计协调安排内容和进度,以学生观看网课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通过各种即时通讯工具对学生学习进行督促和指导,每周由一位老师根据教学进度以在线直播的方式对全体学生进行主题讲座,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现场答疑解惑。张凯峰老师在直播讲座中有意识地为学生们梳理近现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历程和国家能力的变迁,从历史的角度解读此次抗疫斗争所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使学生们更深刻和理性地理解现实。
同时,硕士、博士研究生的4门思政理论课及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工程伦理》公共必修课的教学任务,也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的精心筹备下开展实施。其中,前八周开展教学的3门课程包括硕士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工程伦理》及博士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经过学院组织网络备课,授课教师确定了采用“超星学习通教学 + E-Learning平台备份 + 微信群/QQ群即时沟通”的组合方式,确保了网络课堂的顺利上线。教师团队运用研究生教改项目结项的前期成果(如谭小琴老师主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用书》)或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如闫涛老师主持项目的教学课件及资料库)。在教学素材、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及时搭建起了课程的总体框架。
此外,学院本学期的多门选修课程,包括《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历史、理论与现实》《中外现代化比较》《普通心理学》等,利用“雨课堂”“学习通”“腾讯会议”等课程平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质量过硬的在线教学,供全校本科生选修学习。
师生协力 争创佳绩
课程从线下到线上的转移,开启了“空中课堂”,同时这种教学模式的骤然转变带来重重挑战。在线教学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产物,在此次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中,学生的网上学习获得感成为衡量在线教学成效的“金标准”。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在线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广大学子的一致好评。
“新的教学方式、教学工具和教学内容重构,这一段时间基本每天都是夜里两点后才去休息。”吴兆彤老师参加了所有的教学培训会议,经过不断调整最终完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讲解视频的录制。老师的辛勤付出赢得了学生的良好反馈。
2月21日,王磊老师通过“腾讯会议”视频,先后给4个教学班、456名同学在线直播了新学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第一节课程。老师说:“第一次直播,没经验,也担心效果不太好造成学生们流失。”课后同学们则纷纷表示“非常棒”“网课里数一数二的好”。
鉴于公共课班级规模大的特点,张姝艳老师积极尝试“翻转课堂”的方式。她采取提前录课、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观看,上课时间组织学生以时政热点为主题的讨论,根据讨论与反馈,及时针对某些观点进行重点讲解。师生互动良好,学生参与积极性突出。
特殊时期,校园里空无一人,而线上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和全校学生的学习热情却丝毫不减。在徐菁忆老师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上,同学们积极配合老师,参与讨论、投票、发弹幕,课后不少学生在学习平台上主动与老师交流自己理解不透彻的问题,与教师隔空互动,并按时完成课后作业。有同学表示,“通过思政课学习感触颇深,受到了一次思想洗礼,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新的思考。病毒虽然是可怕的,但是只要我们携手奋进,共克时艰,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思政课网络教学的顺利开展不仅保证了抗“疫”期间“停课不停学”原则的落实,同时也是一次“互联网+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有效探索。下一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按照学校安排,做好在线上课的测试工作,同时加强在线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明确学院领导、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巡课的具体分工安排,规范在线签到、作业布置和批改及过程性学习数据统计分析等教学环节,及时掌握学生在线学习情况,确保教学质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连月来全力备战在线教学工作,组织教师为学生们讲好疫情防控战中体现的制度优势、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不断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5月,疫情缓解,同学们陆续返校,马院在继续开展线上线下思政课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新方式、新手段、新办法,保障思政课教学质量。
马院/文图
(本版刊登于2020年5月30日《天津大学报》第3版 责任编辑 李丹 学生编辑 尹艺蒙)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