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庞小兵教授接受《浙江日报》邀请,深入解读“碳达峰、碳中和”。
今年两会,“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也进一步成为网络热词,走入公众视野。庞小兵表示:“有人认为,既然2030年才到‘碳达峰’,那近十年可以尽可能地多排放。这种观点肯定是错的。”他告诉记者,“碳达峰”时间越早,峰值排放量越低,对实现“碳中和”的长期目标就越有利。眼下最重要的是,要在准确探明我国目前二氧化碳排放“家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碳排放监测系统研发能力和网格化密度。
据悉,庞小兵所在的团队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资助下已经成功研制出基于激光技术的国产化温室气体高精度测量仪器,并在浙江临安和黑龙江龙凤山大气本底站进行应用。
报道链接:
http://zjrb.zjol.com.cn/html/2021-04/16/node_11.htm
《浙江日报》08版:前沿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