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色基因滋养立德树人 扎实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大连理工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结合学校实际,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线和特色,按照“系统设计、分步实施,重点突破、长期坚持”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强化组织领导,构建纵横责任体系。成立由党委书记、校长任双组长的“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领导班子成员、各职能部门和基层党组织职责,建立纵横责任体系,形成党委领导、领导小组全面指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确保每项任务都有人谋、有人抓、有人做。制定“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方案,明确改革总体目标、基本要求、建设举措、进度安排、预期效果。严格对照建设标准,编制“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工作台账,制定12项一级指标、100项具体指标、236项建设举措,并明确各项任务的主责和协同单位。建立督办检查机制,领导小组定期研讨、编发工作简报、开展集中检查、听取中期汇报,确保各项任务、指标逐条落实落细落地。
强化资源整合,推进综合改革试点。在学校层面统筹推进的基础上,确定4个院系作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围绕“十育人”体系构建,遴选23个专项试点、资助33项理论研究专项课题,通过集中攻关,推动实践探索和理论转化,力求凝练不同“点”位的经验和成果,汇聚整合成“面”上的工作模式,以“高峰”带动形成“高原”。召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推进会,调动全校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力量,推动改革向“全”“深”“新”发展,实现由外围向中心、由局部向全局、由片段到全程的转变。推动全员重点抓班子、全过程重点抓机制、全方位重点抓统筹,努力实现“三全育人”深入人心、深化实践。
强化同向同行,探索课程育人路径。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采取87项举措深化思政课程改革,探索“中班授课—小班研讨—作品展演”一体两翼思政课教学新模式。创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沉浸式、浸润式情景教室”,设计阅享经典、文艺展演、行走课堂“三位一体”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构建以过程管理为导向的“全程化互动式”考评模式,着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书记、校长多次主持召开“课程思政”专题推进会和经验交流会,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融入大工红色基因,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目标导向、任务驱动”的“课程思政”建设机制。推行本科课程改革计划,每年建设10门“一专一课一思政”代表性课程,遴选100门研究生“课程思政”先导课。疫情防控期间,组织教师在讲授云端“小班课”的同时,积极上好生命教育、科学教育、爱国奉献、责任担当的“大班课”,进一步落实“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强化机制建设,完善育人体系架构。出台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系列配套文件,建立专门台账,在牢牢抓住课程育人主渠道基础上,构建各育人体系主体框架。如,将科研育人作为平台团队建设及评价考核的重要指标;建立以“寒暑期社会实践为主,日常志愿服务、社区挂职为辅”的实践育人体系;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榜样典型引路为抓手、文化设施建设为保障,深入推进文化育人;建立学生网络行为大数据分析制度,整合一易班、一门户、两矩阵“112”网络育人载体,创新推动网络育人;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构建教育、实践、咨询、预防、保障“五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开展管理服务育人标兵和示范岗评选,召开“服务育人”工作会议,制定后勤服务育人工作实施方案,建立服务目标责任制承诺制;加强诚信、感恩、自强教育,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
强化队伍建设,筑牢人才培养基石。抓实“四项工程”和“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充分调动广大干部教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强化政治历练,推进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出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办法,将辅导员队伍建设列为重大专题深入研究,增设组织员职数,配齐建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建立“双班主任”队伍,424名机关干部作为思政班主任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动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党务工作者、专任教师三支队伍协同配合、融合互补,确保“三全育人”成为全校师生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