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坚持“党团共建 共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依托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师生纵向党支部的教育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优质资源,与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硕博学生团支部的青年力量,积极探索“党建+团建”工作路径,以“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为主线,形成“党支部搭台、团支部响应、青年团员齐参与”的联动模式,实现党团共建新发展。
一、依托党建优质资源,推动团建全面发展
(一)理论学习融入实践调研,让思想引领更具“青年味”
党支部与团支部联合开展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系列活动、“纪念一二·九,永存爱国心”系列活动、赴“周恩来总理在大连”纪念展室参观等活动,充分结合青年团员自身特点与学习需要,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调研共融。
(二)“微党课”推进党团共建,让政治示范更具“青年魂”
团支部充分凭借党支部优质资源,开辟现场微党课教学模式。如在毛泽东像章纪念馆,党支部书记屈宏老师系统讲解了毛泽东同志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幸福所作的历史贡献;在大连烈士纪念馆,刘彦伯老师讲述了大连这片土地上所涌现出的红色人物;在旅顺苏军烈士陵园,袁世超老师以苏联红军在旅大为切入点,讲述近代大连的发展变迁;在金石滩国家地质公园,校第六届博士生宣讲团团长曹宇博为团员青年介绍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内涵。以“微党课+实地场景”的方式展开讲解,更好立足青年特点,充分发挥党支部政治引领作用。
(三)支部成员踊跃参与,让团建工作更具“青年力”
党支部带头开展党团共建等系列活动,更好丰富团支部活动形式,团支部成员始终积极响应、踊跃参与,活动参与率达90%以上,团支部积极向党支部基层组织体系对标,推动团支部建设更加制度化、规范化,为党团建设工作贡献青春力量,真正做到以活动感召青年。
(一)吸纳优秀团员入党
团支部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通过组织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开展实践锻炼、进行思想引导等多方面的培养,使一批批政治坚定、素质过硬的团员脱颖而出,成为党的新鲜血液。目前,团支部内党员超过团支部总人数的75%,体现团员向党组织靠拢的强烈愿望和坚定决心。
(二)扎实支部委员建设
始终加强团干部的党性修养锻炼,教育团干部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民主作风。把政治素质好、具有开拓创新精神、适合从事团的工作的优秀团员选拔到支部委员岗位上来。努力建设一支党性过硬,本领过硬的支部委员队伍。
三、引导青年躬身实践,身体力行勇担责任
团支部始终立足实践育人导向,依托党支部搭建的实践平台,积极引导支部团员青年投身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与社会工作中,得到积极响应。开展“送法进校园”反对校园霸凌宣讲活动、走访慰问老党员、清明祭扫烈士墓等系列活动,教育引导青年同学们自觉传承红色基因,踊跃投身社会实践,切实引领团员青年在学思践悟中强信念、明使命、砺担当。
展望未来,大工马院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将继续深化党团共建工作,培养更多政治硬、能力强的优秀青年,不断提升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团支部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党的事业培养更多优秀的接班人,主动融入我校加速卓越与民族复兴征程!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