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的脚步已然迈向新篇,2022年,在学校党政的坚强领导下,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全体校友的支持下,交院人发扬团结拼搏、奋勇争先的精神,学院发展更添风采。特此总结回顾交通学院2022年工作,感谢各位老师、同学以及校友一年的奉献与关怀。
党委工作
全面推进“双融合型”党建工作体系建设
▶ 2022年3月交通学院党委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建设单位。两个全国样板党支部通过验收,两个师生支部入选江苏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圆满完成党支部书记换届工作,推动支部质量整体提升和核心堡垒作用发挥。
▶ 交通学院“先行”党建工作站运行日趋完善,作为学院党委和基层党支部联系的纽带,形成党员发展培养规范化培训模式,制定学习教育常态化落实监督流程,建成云端多媒平台、线下物理空间载体多级育人阵地。
▶ 着力推进交通学院本科生以升社区党支部和交荟艺术团党支部建设,加强思想引领。本科生以升社区党支部将社区打造成思政领航、党团联动、师生共融、实践育人的“四位一体”平台,作为典型案例,被学校组织部推送到中组部;交荟艺术团党支部构建了“学-演-做”三阶式育人模式,形成了具有“工匠精度、时代热度、思想深度”的育人特色。
▶举行交通学院第五届党支部书记工作研讨会,会议以“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踔厉奋发担使命,勇毅前行谱新篇”为主题,精选14篇党建论文汇集成册,形成丰硕成果。
形成“一核双擎,四轮驱动”的全员育人体系
▶ 以“立德树人、生为首位”为核心,“师生融合、本研融合”为双擎,以“科创竞赛、文体活动、就业引导、实践品牌”为四轮。打造《茅以升》《港珠澳大桥》等“思政大剧”育人实践模式,开展“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实践思政同向同行”试点、面向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二课堂协同机制研究与探索,获批中国高教学会重点课题。
持续推动学院文化传续工程
▶ 编撰院史,拍摄道桥实验室纪念视频,举行“岁月不息,大河东流”方左英教授纪念文集发布暨道路学科发展研讨会、地质博物馆开馆仪式等百廿校庆系列活动,完成交通工程学科奠基人徐吉谦教授教育思想纪念文集编撰工作,策划推进院士展示室、五老雕像、桥梁模型馆等设计建造工作,推动学科文化与精神传续。
扩大交通领域的辐射影响力
▶ 打造期刊《交响阅》、《交院信息桥》、官网、微信公众号(学院、学生会、研究生会、党建工作站)、视频号(抖音、微信)为一体的全方位传播融媒体矩阵。学院官微本年度发布原创推文122篇,总阅读量615420次,分享次数20850次;
▶ 举办王炜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的综合交通虚拟仿真技术成果发布会、智慧交通与空间信息系揭牌成立暨“面向交通强国战略的智慧交通发展”交通运输新型智库联盟研讨会、东南大学“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战略联盟成立仪式及关键技术与成果发布会等新闻在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今日头条、科技日报、新华日报等国内重量级媒体报道,讲好交通故事,提升学科影响力;当选为第三届全国高校交通类学院党委书记论坛常务理事会理事长单位。
▶ 2022年交通学院工会获评东南大学工会工作先进集体、五星级教职工小家(全校3家)等荣誉。圆满完成工会和教代会代表选举和参会工作。
▶ 学院关工委推送的以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改编的微视频《奔赴远方的彩虹》、学科奠基人徐吉谦教授事迹的征文《漫道谦行》被学校推送至参加教育部关工委2022年“读懂中国”活动。
构建共享共赢的“校友+”工作机制
以120年校庆为契机,健全各地校友分会,采取“请回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方式,完善校友工作机制。
▶ “请回来”:邀请校友代表返校,与各地校友线上互动、精心制作并发放校庆纪念品,发动校友在地铁、隧道、公路桥梁等交通设施中宣传祝福母校百廿校庆等方式参与校庆活动、献礼校庆,共襄盛举,林鸣校友在校庆大会上作为校友代表发言。
▶ “走出去”:举办访企拓岗,校友座谈会等活动;加强网络建设,建区域校友群、提升宣传效能。
学科建设
学科布局与智库建设
▶ 前瞻性布局学科新增长点。依托交通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和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开展学科交叉融合探索,创建智慧交通与空间信息系,新建设“智慧交通”本科专业,在交通全息感知、导航定位、车路协同、智能控制等方向和领域布局学科新的增长点,培养复合型新工科人才。
▶ 积极开展交通运输领域智库建设、咨政建言。组织交通运输部交通新型智库论坛与沙龙活动,《以智慧公路建设引领车路协同发展为交通运输现代化打开战略突破口》刊发于交通运输部《交通智库建言》,并获部长批示,《关于推动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规范健康发展的建议》刊发于《交通智库专报》;其它咨政建言报告4篇,其中《开展智能网联汽车专门立法聚力推进强国战略实施》刊登于《交通运输决策参考》。
师资队伍
▶ 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成效显著。2022年,交通学院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等国际一流高校新引进青年教师10人(其中海外博士6人),新引育国家级人才5人,其中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人,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3人。学院国家级人才总量超过30人。2人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 获得多项教师荣誉。
荣誉名称 |
获奖人 |
2022年度中国高被引学者 |
刘 攀 教授 蔡春声 教授 马 涛 教授 刘志远 教授 徐铖铖 教授 李志斌 教授 杜延军 教授 |
茅以升科学技术奖—桥梁青年奖 |
熊文 教授 |
江苏省交通运输行业高层次领军人才 |
熊 文 教授 李志斌 教授 张 健 教授 |
宝钢优秀教师奖 |
杨 敏 教授 |
第二届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
王昊教授《交通控制与管理》课程团队 |
国际合作交流
▶ 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项目建设。完成了法国路桥大学联合培养双硕士项目下一阶段5年的延期签订工作;联合共建的新加坡国立大学“NUS311”项目三批学生线下完成了交流学习。
▶ 成功举办“智慧交通与基础设施”国际暑校。依托交通学院111引智基地和交通工程2022江苏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的优势平台,邀请来自全世界29所知名高校海外领军学者,建设了全面覆盖学院交通、运输、测绘、港航、道路、桥梁、岩土共7个专业6门专业课的国际暑校,共有138名本科生完成暑期课程,有效开拓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 持续加强主办的MULTRA期刊建设。《Multimodal Transportation》由东南大学和Elsevier出版社联合创办,着力于新型交通基础设施与现代化运输服务网的深度融合发展,是目前全球范围内第一本聚焦于综合交通与多模式交通协同发展的学术期刊。期刊为集聚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整合和新兴交通技术的应用探索,先后创立“智能先进”、“安全可靠”和“数字化”为主题的3个综合交通特刊,凝聚国内外学者的前沿学术成果。2022年8月建立了Multra期刊的官方Twitter官方YouTube Channel。目前出版4期30篇文章,在Web of Science被引用97次,估算Cite Score为3.13。
▶ 持续举办“阡陌交通、中西交融”交通工程大师论坛系列学术活动。2022年举办系列论坛20期,累计在线参与人数已达数万人,有效促进了海外人才与国内科研骨干的合作交流。
人才培养
(一)本科生培养
专业建设
▶ 交通工程专业成功入选江苏省“十四五”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建设第二批项目立项名单。智慧交通新专业获教育部备案审批并于2022级开始招生。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自评报告,交通工程、交通运输2个专业提交工程教育认证复评申请,持续国际实质等效专业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
▶《桥梁工程》获批江苏省产教融合型一流课程,《道路勘测设计野外实践》获推申报江苏省高等学校劳动教育优秀实践项目。
基层教学组织建设
▶ 获2项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立项,获批数目并列全校第一。(陈峻牵头的“交通运输类专业新工科核心课程群虚拟教研室”、黄晓明牵头的“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课程群虚拟教研室”)。
教材建设
▶《交通规划》等4部教材入选东南大学优秀教材培育项目。
“课程思政”建设
▶ 《数据结构与算法B》《工程测量学》2门课程获得“课程思政”校级优秀示范课荣誉称号。
本科毕业论文
▶ 获得2项江苏省本科毕业论文一等奖。
学科竞赛
▶在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中,共获一等奖4项(全国37项),一等奖数量并列全国第一 。
教学成果奖
▶ 牵头获推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我院持续响应交通强国重大需求,依托交通运输工程A+一流学科和交通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交通运输、地下空间工程4个国家一流专业协同建设,创建了“行业驱动、科教联动、学科推动”的交通运输类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新模式和新路径。成果获得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资格。
(二)研究生培养
教改思政建设
▶ 获批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重大课题1项;获得东南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课题1项、一般课题2项;开创“大道行思,一路知行,交融艺荟,通达志远”研究生品牌系列育人活动;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实践思政同向同行”试点,举办交土建学科“新时代中国”思政公开课。
品牌活动建设
▶成功举办研究生招生在线直播宣传与解读活动,在线观看和参与人数近2万人次;成功举办全国优秀本科生暑期夏令营,吸引全国50多所知名高校近600名本科生报名;成功举办江苏省研究生暑期学校与学术论坛,来自全国高校的500多名研究生参加;成功承办江苏省研究生智慧交通运输创新实践大赛,来自24所学校的89支队伍参与大赛。
优秀生源吸引
▶ 推荐免试研究生100%为“双一流”高校生源,全日制硕博研究生中90%以上为“双一流”高校生源;新年度招生中,不同类型硕博研究生报考人数均创历史新高。
课程资源建设
▶ 获批江苏省研究生优秀教学案例1门(全校3门);获校级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课题1项、一般课题2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立项2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试点3项、研究生优秀教材项目6项(全校第一)。
实践条件建设
▶ 新增江苏省产业教授2名(全校10名),校外博士研究生指导老师18名、校外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101名,总体数量全校名列前茅;新增江苏省研究生企业工作站2个、东南大学研究生实践基地36个;2021、2022年连续2个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验收优秀(均为全校唯一)。
创新培养成果
▶ 获得中国公路学会优博论文2篇(全国21篇)、中国公路学会优硕论文1篇(全国22篇)、北京交通工程学会全国优博论文1篇(全国10篇)、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1篇等各级优秀学位论文14篇;获得华为ICT全球总决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一等奖、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际赛道银奖、江苏省智慧交通运输创新实践大赛一等奖等省部级及以上竞赛奖233人次;获得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32项,位居全校第一;43人入选CSC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位居全校第二。
科学研究及平台基地建设
推进科研工作体制机制改革
▶ 制定实施《交通学院科研团队重组与考核方案》,优化科研团队建设,激发教师活力,充分发挥团队制对突出成果产出和人才引育的积极作用。
▶ 推动交通学院科学研究由“道路交通为主”向“综合交通协同”的转型,布局综合立体交通、智能网联交通、低碳交通、智慧机场、智慧轨道五个新的科研增长点。增设“交通学院青年教师学科交叉培育基金”等,实质性支持青年教师开展新兴学科和学科交叉等方面创新研究,推进有组织科研和自主探索式科研的协同发展。
优化科研项目与经费结构
▶ 新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9项(较去年增加20%)、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
聚焦与服务国家重点工程,推进关键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深度参与雄安新区、西部陆海新通道、张靖皋长江大桥、南京过江通道等国家重大项目和超级工程。
科研经费总到款约1.73亿元,再创新高,其中纵向经费到款7050万元。
科研成果“质、量”并重
▶ 2022年学院发表SCI/SSCI检索论文45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2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270项,全年学院成果转化(许可+转让)合同总额1136万元。
▶ 牵头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项;参与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另牵头获得国家级一级学/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
提升产学研合作效果与科研影响力
▶ 扎实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成功举办东南大学“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关键技术与成果发布会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战略联盟成立仪式。该战略联盟的成立为拓展各方合作应用范围、构建关键技术联合攻关与应用示范的产学研一体化校企联盟体系、探索人才培养与交流机制等方面提供了实质性支撑,首批12家合作单位包括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电科智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南京现代综合交通实验室等行业头部企业。
▶ 向交通运输部提交我校承担的六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的阶段性成果,已被收录于交通运输部发布的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成果汇编。
▶ 受邀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交通基础设施重点专项2023年指南建议”、“青藏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大科研需求建议”等国家交通行业顶层设计。结合行业前沿和我校优势特色,梳理凝练研发需求,为重大科研建言献策,助力国家交通行业重大重点项目布局。
▶ 推进长江教育创新带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合作体综合交通规划与设计关键技术研究专项工作。作为综合交通运输理论研究核心单位,参与交通运输部“综合交通运输通道网络布局规划理论与方法”等方面的综合交通运输理论研究。
▶ 主办了2022世界交通运输大会“”综合立体交通多网融合规划设计与运行组织”主题论坛,围绕多模式交通运输系统和综合立体交通多网融合等开展学术研讨;主办了2021/2022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中国智能交通发展的现状、反思与展望”专题论坛,推动综合交通运输行业发展。
着力科研基地与平台建设
国家级科研教学平台建设持续推进。
▶ 由南京现代综合交通实验室牵头,联合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东南大学、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联合申报的“综合交通运输理论”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
▶ 召开道路交通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东南大学)2021年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推进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 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东南大学道路交通工程科普馆建成了“智能、安全、绿色、长效服役”四个主题馆和现代综合交通与现代桥隧科技馆(紫东),开发了红色路桥系列科普视频8部,虚实结合,突出信息化、体验化和普惠化,实现交通运输科普资源开放和共享,成功获批“国家交通运输科普基地”、“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和“南京市科普教育示范基地”。
▶ 丰富交通科普形式,提升学科声誉,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和科技强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协同南京交通管理局举办“12.2全国交通安全日”交通安全知识竞赛暨“南京交警进校园”主题讲座;面向全体中学生举办“东南大学首届交通实验室线上研学营”科普活动;策划、创作、开发科普图文作品、科普微视频、科普馆系列讲解等交通运输科普作品,参加交通运输部2022年交通运输科普讲解大赛获优秀奖。
▶ 东南大学地质博物馆开馆,该馆已成为国内高校馆藏最丰富的地质博物馆之一、国内藏有最珍贵标本的地质博物馆之一。
▶ 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对实验室进行安全分级,重点关注危险源级别高、种类复杂的实验室。强化安全检查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定期组织师生参加消防等安全演练,保证了实验室安全“零”事故,并顺利通过6月教育部安全检查和11月南京市应急管理局危化品安全审计。
学生工作
守正创新,党建引领提质增效
▶ 打造“先行·先锋·先声”党建工作体系。先行党建工作站探索构建“先行·先锋·先声”党建工作体系:综合组推优入党、入党塑优,实践组专业先行、实践使命,组织组筑牢先锋、榜样引领,宣传组奏响先声、网络思政。公众号自2021年7月上线,每日一推,发布推文682篇,总阅读量7万余次。
▶ 开展常态化政治理论学习教育系列活动。“同心向党庆盛会,踔厉奋发向未来”常态化政治理论学习教育系列活动:“新时代青年说”学生党支部书记讲党课作为江苏高校党建工作典型案例,新增“承精神·筑品格”“红漫梅庵·魂润青年”与“我身边的十年”系列主题,共举办136讲,主题党课《是要“桑塔纳”还是“劳斯莱斯”》在中国交通报“我是新时代交通人”喜迎二十大、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好故事宣讲比赛中荣获优秀交通故事;开展“初心传母校·青春建基层”“承信仰·薪火相传续华章”等主题优秀党员红色交流活动,并首次荣获东南大学第三届党史国情知识竞赛特等奖。
▶ 探索党支部建在社区、建在社团新模式,全校领先。率先在校内依托“学生社区”成立了交通学院本科生以升社区党支部,及东南大学第一个建立在学生社团上的功能型党支部——交通学院交荟艺术团党支部。本科生以升社区党支部致力于将社区打造成“思政领航”“党团联动”“师生共融”“实践育人”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新平台。作为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典型工作案例被学校报送中组部并在高校思政网和校官微上刊发。
交荟艺术团党支部2022年5月牵头承办“青春放歌百年”校庆歌会;根据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的建设过程改编打造原创舞台剧——《奔向远方的彩虹》,6月献礼120周年校庆;9月连续三天面向全校四千余名2022级本科新生演出。该剧已被江苏省教育厅推荐至教育部参评高校原创文化精品项目,同时正在申报江苏艺术基金项目。艺术团已连续六年承担校迎新大戏的演出,12月《东南大学报》专版报道《话剧舞台与思政讲台的交融辉映》。
▶ 践行党员使命服务国家社会。赴云南省南华县实地开展交通管理水平提升技术帮扶工作,本科生以升社区党支部与南华县先锋合作社党支部开展共建合作;“强国建设·交通先行”系列科普志愿活动共推出专业科普推文48篇,在交通运输部2022年全国交通运输科普大赛中获奖;青山绿水在东南社会实践团队赴两山理论发源地——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常口村实地调研,获江苏省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赴泸定桥、成渝铁路等实地开展红色路桥保护调研活动,推出《红色路桥系列科普视频》8期;“我们生活在长江”长江生态科普志愿服务已完成志愿服务逾百场,入选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2022重点扶持项目,获评东南大学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 加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成果显著。交通运输工程本科生第二党支部通过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验收;交通基建硕士生第一党支部入选首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建设单位;“领航工程”校本科生党支部精品项目立项数量连续五年居全校第一;荣获校“十佳本科生党支部”1个、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3个,“优秀本科生党支部书记”2名、“优秀本科生党员”8名。
协同融合,团学工作凝心聚力
▶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A+优势下大学生实践创新平台。依托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的科研优势,携手青年教师沙龙与研学俱乐部,创建大学生科研创新实践机制。2022年获得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第七届江苏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在第八届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七彩彝绣工作站——让千年彝绣焕发时代光彩》和《华夏星河——铖诺自发光材料》两个团队分获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和高教主赛道江苏省银奖。
▶ 青年学子献礼及服务学校120周年校庆。JOIN艺术团原创舞台剧《奔向远方的彩虹》献礼校庆,主人公原型林鸣院士亲临现场并与师生交流;承办党委研工部“乘风百廿,再诵华章”东南大学120周年朗诵比赛;我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胡浩辰担任校庆志愿者总负责人,61名学生志愿者活跃在各类校庆系列活动中。胡浩辰同学获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深入推进“师生融合”、“本研融合”育人体系改革
▶ 常态化每周举办JOIN师生汇,为学院师生提供双向交流平台,截止目前共举办57期。定期举办“大类导师交流日”,各类文体活动全院师生共同参与。
强化就业引导体系建设
▶ 基层选调生就业总人数近三年总人数过百(全校唯一),在2022年至善奋斗奖评选中,我院共有9位同学获一等奖,8位同学获二等奖,获评人数全校第一;与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华设设计集团共建就业实习实践基地, 2022年与华设设计集团申报获批首批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与苏交科集团、无锡交通建设工程集团申报第二批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
重点打造优质学工队伍品牌
▶ 培养专兼职辅导员数量与队伍质量居全校前茅。2022年输送3名流动助教上岗,新选拔2名免试研究生担任流动助教,推荐1名研究生担任校团委学生兼职副书记,7名优秀研究生赴校团委、就业指导中心、吴健雄学院等单位担任兼职辅导员;
▶ 学工队伍建设成绩突出。周文娜荣获江苏省最美高校辅导员并入围全国最美辅导员提名奖;罗磊荣获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干部、江苏省高校学生管理优秀著作一等奖; “交荟”学风涵养工作室获中国科协学风传承行动项目资助。罗磊参与就业导论及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编写,任远老师荣获东南大学优秀班主任标兵(全校10人),学工队伍发表论文2篇,获批课题10项。2022年交通学院学生工作考核获评为A,张航在辅导员年度考核中获得优秀。
▶ 连续三年承办离岗辅导员欢送活动。继续承办“你的青春我作伴”青年辅导员欢送座谈会,并以2022年离岗辅导员的工作生活为题材,原创歌曲MV《你曾是少年》,登上校庆大会舞台,献礼东大百廿华诞。
以JOIN学生工作品牌为载体,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
交通规划设计院
▶ 2022年,交通规划设计院在上海长三角中心、广州南沙自贸区等地中标景观桥梁设计项目,在扬州、江阴中标快速路设计项目;苏州城北路建成通车;湖州二环北路、江阴滨江路、昆山外环、济南大寺河景观桥等项目顺利推进;主持2022北京冬奥会重大保障项目“冰雪五环”景观桥梁设计,该桥在冬奥会开幕前一天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长时间播报,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 2022年,交通规划设计院获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科技奖一等奖1项、江苏省优秀设计一等奖1项,以及第九届江苏省勘察设计行业信息模型(BIM)应用大赛奖3项,其中一等奖1项;出版专著2部;3人获第七届“江苏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师设计师”提名。
▶ 交通规划设计院院长丁建明主持的“景观桥梁美学实现的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创新”研究,通过由黄卫院士为专家组组长的科技鉴定,评价为:国际领先。
▶ 2022年,交通规划设计院先后组织6次“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讲座,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