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雪融,
岭南花开。
根脉通连,
共盼春来。
(摄影:包宇喆)
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下分阶段城市交通应急对策——应对2020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发事件笔谈会
一
潜伏初期的交通预警
对于疫情信息获知,城市管理部门应主动加强与卫生部门的信息沟通,禁止感染人群的公共活动。另外,还应积极通过手机信令等大数据监控居民出行分布情况,对于出行密集度高的地区进行早发现、早预警,并限制公共交通等大运量 交通工具单次的乘车人数及密度。
二
快速传播期的交通禁行
鉴于病毒的传播高峰,在阻断方面,采取所有对外通道封闭,公共交通以及非必需的机动车禁行。保障方面,需要为各社区安排充足的医疗救护车辆(如不足,可补充受培训的志愿者出租车),以确保医疗出行紧急畅通;组织服务基本生活的刚性出行,实现短距离且分散化;以及使用智能物流配送平台、专用货运通道等保证物资供应的连通。
三
持续传播期的交通限行
在病毒传播并未完全控制,可能持续的期间,面对着返程高峰、单位企业逐渐复工的情况,交通系统的考量更为艰巨,应同时做好限制需求与有序组织两方面。限制需求上,通过调整高铁、航空班次,限制枢纽地区的人流密度,对返程进行错峰安排,并限制不必要的弹性出行 (做到无要事不出门)。有序组织上,以个性化、个体化和定制专用化为主:即制定弹性、错峰出行的个性化;允许小汽车完成通勤出行的个体化;以及定制在上下班高峰期,以各社区为出行起点实名制固定人群、固定载客量的公交通勤专用班线。
四
在疫情结束较为明朗,居民出行和社会活动大幅增加的恢复阶段,仍然需提高交叉感染风险的警惕性。在组织个体机动车出行的同时,保障医疗出行专用通道。公共出行方面,对于大运量轨道交通,按照合理的安全间距 (至少大于1m)规定进站客流密度。常规地面公共交通则需降低换乘率、限制满载率,并根据客流实际情况开设临时线路,大站车、区间车等。
通过建立疫情传播不同时期的预警、禁行、 限行、疏解等交通策略,可在避免人员的高度聚集同时,保障医疗、与生活基本所需相关出行。这有利于为未来的危机提供预案,更是建设安全、健康城市的必需。
【作者简介】
周文竹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副教授,党支部书记兼副系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香港理工大学访问学者。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中国博士后重点基金等国家级课题四项,研究方向:交通导向下的城市更新、特色村镇改造与利用。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