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新闻网讯(通讯员 陈铭 晨欢)为深入了解秋季开学高校师生思想状况,扎实做好师生思想政治工作,法学院采用线上和线下集中座谈、新学期工作部署会、个别访谈、旁听了解授课情况、工作群讨论等方式,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坚决打赢新冠疫情防控斗争、开局“十四五”开启新征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前国际形势和热点问题、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以及暑期返乡见闻感受等七个方面内容开展2021年秋季学期开学教师思想动态调研。
新学期一开学,法学院广大教师精神饱满、快速回归和积极投入正常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工作。广大教师积极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关心世界局势和国家大事,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道德观积极健康。在各重大事项和问题的对待上坚持科学理性精神,坚持客观标准,坚持正确立场;以积极态度对学校工作进行评价,特别是对巡察工作、师德建设、党建和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等方面,认为各项工作成效明显。教师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强化。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 持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通过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各种学习实践,以及个人自学的一些党史文献,特别是聆听习总书记在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感触很深”,“收获很大、效果明显”,“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相结合,立足行业实际和主责主业,扎实做好本职工作”......是法学院教师们深入参与学习教育活动后的普遍反馈。
联合教工支部党员、理论法系主任杨贝副教授说:100年的经验值得我们好好的总结,并转换成实践。我党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经验是统一思想。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我们要在自己的实际工作生活当中践行党的理念。“为群众办实事”落实到我们的教学实践当中,就是讲好每一堂课,继续提高课程质量,努力营造课堂氛围,不断改善教学效果。
联合教工支部党员曾新华副教授在调研中反馈: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真切地感受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法学教师,尤其关注以下两点。一是“坚持依规治党、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二是“坚持依法治国”。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有助于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在优势,为世界法治文明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民商经济法学支部党员、院长助理王乐兵认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开展党史教育,更能够慎终追远,更好地为党的事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幸福共同奋斗。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对坚决打赢新冠疫情防控斗争充满信心
各位教师对坚决打赢新冠疫情防控斗争,积极推进疫苗研发、接种工作表达了充分的信心。“疫情防控,人人有责”,老师们一致表示,将继续积极配合国家、地方、学校的疫情防护工作,严格遵守学校统一部署和校园防疫管理规定,在做好自身防疫保护的同时,也积极引导和帮助同学加强疫情防控意识,严格遵守学校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校园管理规定。
国际法学支部党员、青年教师徐美玲在调研中说:作为新生辅导员,负责协助秋季学期新生入学报到和返校的工作。学校在暑假期间便提前制定了新学期开学返校和迎新的工作方案,为同学们知悉在返校之前所须做的准备工作提供了明晰的指引。“一人一案”“每日打卡”“体温监测”“动态排查”等安排,是学校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的有力措施,不仅维护了广大同学的身心健康,同时也确保了学校的防疫安全和工作生活的有序进行。法学院本科生辅导员潘明辰表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校园管理方案,对维护校园防疫安全、保障我校师生健康和教育教学正常开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方案的制定是科学合理的,在方案的执行落实上,则需要不断优化,以不断适应复杂变化的实际情况。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调研发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法学院广大教师具有巨大的鼓舞作用,“十四五”规划开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方针政策与教师教学、科研活动密切相关。新学期以来,教师在备课、课题申报、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积极回应时代需求,结合前述前沿问题稳步推进。
院长助理孔祥稳助理教授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向历史和人民交出的一份优异答卷,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的新的一大步。我国《宪法》序言部分明确规定,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也充分展示出中国道路、中国制度的独特优越性。面对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历史方位,更要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胜利!
科学理性看待当前国际形势和热点问题
教师们普遍关注当前国际形势和热点问题,特别是碳达峰与碳中和方面的中国立场和立法举措。老师们高度认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重大政治举措。
国际法学支部党员丁丁教授说:为了落实双碳目标。我国今年启动了全国碳排放权市场的交易,这是以市场手段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2000多家发电企业作为首批重点排放单位进入该市场,交易量不断攀升。为了保证这一世界最大碳市场的稳定合规运行,我国也在紧锣密鼓地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在现有的部门规章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碳市场的立法经验,我们期待规范和引导全国性碳市场的条例能够尽快出台;希望近期中办、国办在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提出的绿色基金、碳期货等改革构想等更快落地,为我国的碳市场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助力。在条件成熟时,我国也应考虑制定《气候变化应对法》,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目标、原则和举措以立法的方式稳定下来,更好履行我国的国际承诺,更好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国际法学支部党员王秉乾助理教授表示:双碳目标要求国民经济要对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研发推广绿色低碳技术、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健全法律法规标准等方面加强研究谋划,做到既积极又稳妥、既有力又有序。法律在这一过程中大有可为,法学院同仁可以在这一过程拓展新的研究领域,为这一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民商经济法学支部党员、院长助理楼秋然助理教授表示:3060目标的提出,对于我国、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现阶段应当从如何更好落实3060目标,减少3060目标对现有产业结构的影响实现更快更好发展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就3060目标的更好落实而言,可以通过加大绿色金融特别是绿色债券的法律制度改革加以实现。另一方面,应当考虑更好地推动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使得现有的一些高能耗产业可以通过购买排放权的方式,赢得技术转型升级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整体平稳调整。
充分认识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老师们对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等开展了热烈研讨,一致认为要从北京看中国,领会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中的大国责任,大国担当,大国魅力,大国情怀。国际法学支部党员李沣桦副教授、联合教工支部党员陈晓彤助理教授等都表示,“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具有重大现实和历史意义,有利于实现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目的。作为首都高校教师一员,更应当增强自己的荣誉感、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为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供服务与保障。
联合教工支部党员张玲玉助理教授认为,2022年北京承办冬季奥运会,在奥运会举办历程上具有非凡的意义。首先,北京向世界展示出了北京发展的成绩。无论是在经济、文化、教育等等方面,北京发展的程度都是中国首屈一指的。作为夏季、冬季奥运会的举办城市,直接表明北京具有举办世界一流赛事的承办、举办能力。其次,有利于促进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总体来看,北京作为首善之区的功能和价值将随着时代的发展日益凸显。北京也会成为一座极富魅力的国际化都市。
多措并举扎实推进“三全育人”
教师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学生就业、读研、留学等发展前景和形势具有理性客观的把握,坚持推进高等教育和学校改革发展,特别是“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努力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培养水平等主观方面下功夫,积极应对客观环境变化。在思政课建设方面,教师们形成高度一致意见,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和方法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对学校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校园管理及保障措施充分理解和执行,并积极参与建言献策。
法学院本科生辅导员潘明辰说:在学校教育改革发展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领,把“三全育人”工作落实落细,让“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建设互相配合,不断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爱校荣校教育、感恩奉献教育、组织纪律教育,培养家国情怀,浓郁优良学风。学生当前对读研和留学关注度比较高。我们将在日常进一步加大对学生就业指导的力度,邀请更多的优秀校友返校进行经验分享交流,并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学校与项目,为学生留学读研需求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支持。民商经济法学系青年教师曾田提出自己想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要围绕全方位育人来实施,在专业划分与课程设置上要灵活,注重交叉学科培养,鼓励跨学科学习与交流。在思政课建设上,要开设多元化的思政课类型,例如经典著作精读,社会热点问题研讨,红色主题创作等。借助网络平台,发展慕课等网络思政教育内容,综合实践教育,将思政教育与生产生活,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家乡美家乡情——返乡见闻
谈到这个话题,部分老师也非常激动。法学院行政教辅支部党员、青年教师田恬表示:“我有近1年没有返回家乡。2021年7月,疫情趋缓,我和家人于2021年7月返回家乡浙江金华。看见浙江的青山绿水,熟悉的面孔,内心也颇为激动。家乡一切井然有序,生活一切正常,仿佛回到了疫情之前的样子。很喜欢一句话,hope for the best, prepare for the worst。 习近平总书记也说,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因为和家人两地分开,心中也会因防疫政策的各种“禁止”而烦躁,但在当前情形下,防疫是第一位的,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中国获得目前的防疫成就,就是靠每一个细节,每一处坚持,是为了大家每一个人。”
法学院青年教师邹维说:“自2019年12月新冠疫情爆发以来,2021年暑假期间首次回到家乡,疫情给家乡的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多变化。扫描健康码和行程码已经是常见的操作了,大家已经对疫情常态化的操作非常熟悉,且积极配合,无一例外。零星出现的案例告诉我们,疫情的危险无时不在,疫情面前容不得半点马虎,每个人都必须做好自身防护,把危险系数降到最低。坚信我们一定会战胜疫情,但是疫情也让人们对未来的生活多了一些担忧,也有一些人选择躺平。除了国家应该针对特定人群发布利好政策,积极帮扶困境中的小微企业和个体户外,也要做好市民的心理疏导。我们改变不了大环境和压力的存在,但我们能改变面对压力时的态度和应对方式。疫情常态化下同样孕育着各种机会,我们应该积极的调整心态,也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