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党史|第23期《卜算子·咏梅》
2021-09-01 14:14:29
字号【
大
中
小
】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本科生党支部暑假期间开展“诗词中的党史”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党员深入挖掘诗词中的党史故事,引导学生党员通过诗词体验新时代的巨大变化,了解新思想的实践伟力,自觉传承红色基因、革命薪火。
本期为“诗词中的党史”第23期,由中国语言文学学院2019级本科生党员王柳婧赏析毛泽东诗词《卜算子·咏梅》。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义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首词借用陆游《卜算子·咏梅》的原调原题,但整首词所反映出来的意境却截然不同:“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反忧伤、悲观之意为积极乐观、奋发有为的革命情怀;反寂寞、无出路之意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战斗精神;反孤芳自赏、个人奋斗之意为同春共乐、大公无私的集体主义高贵品质。
上阕四句描绘的是寒梅傲立风雪的挺拔形象。“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运用拟人手法,为梅花描绘了一个既艰难又充满希望的生存环境,给人以希望和向往,定下了乐观的情感基调。“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两句描摹出梅花挺立于严寒中坚忍不拔地迎风斗雪的伟大形象。“已是悬崖百丈冰”描绘了梅花所处的严酷环境,却坚强昂首“悬崖”,傲视“百丈冰”,使陆词中那叹“无主”“独自愁”的形象显得脆弱、颓丧,突显出二者的不同风骨。
下阕赞美梅花大公无私、谦逊自处的崇高精神境界。“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两句揭示了梅花虽然冲寒绽放、俏丽无比,但她只为报春,体现了无私奉献精神和谦逊自处的品格。结尾“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两句显示出梅花满足于担任一个报春的前驱者,展现了其崇高精神境界和高风亮节的内在美。这又是对陆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那种孤傲清高遗世独立的反其意而用之。
作者将梅花的自然美与人的德善美有机地融为一,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词中象征、拟人、衬托、比喻、夸张、对仗、顶针等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写出了梅花富于挑战性的个性和谦逊无私的高风亮节,实现了托物言志的目的,展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对革命道路的坚定信心。
1960年6月,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召开的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苏共代表团和中共代表团发生激烈争论。会后,苏联撤走在华的全部专家,撕毁几百个协定和合同,停止供应重要设备。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对华进行经济封锁。苏联的粗暴举措,实际上断绝了中国从国外获取先进技术装备的正常渠道。而此时的中国也处在三年困难时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在严重困难面前,毛泽东始终保持着中华民族大无畏的气概,顶住了大国沙文主义的压力,中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赢得了普遍的赞誉。
1961年12月,毛泽东为即将在广州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工作会议而做准备。他偶然间读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深感其文辞精妙,可惜意志消沉,只可借其形,不可用其义,于是他再续一首与陆游的词风格不同的咏梅词,通过对梅花俊美而坚韧不拔形象的塑造,寄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英勇无畏、谦虚磊落、藐视各种困难的情怀,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同修正主义和一切反动势力作不屈不挠的斗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必然实现的信心。
敬请期待第24期《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背后的党史故事。
撰稿:王柳婧
排版:王柳婧
审核:田野 肖露 潘纪龙
责任编辑:田野
本期为“诗词中的党史”第23期,由中国语言文学学院2019级本科生党员王柳婧赏析毛泽东诗词《卜算子·咏梅》。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