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建设指导专家中共四川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任思奇在《四川经济日报》发表理论文章。全文转载如下:
从脱贫攻坚启示中汲取奋进力量 续写美丽凉山共同富裕新篇章
□ 任思奇 鲍钰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四川凉山州曾是脱贫攻坚战最硬的骨头之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凉山州,多次亲赴大凉山深处调研,并作出系列重要指示。四川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凉山州脱贫攻坚工作做出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指针作出决策部署,在凉山州实现了全面消除绝对贫困、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生态环境逐渐修复、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住房条件全面改善、教育赋能深度推进、移风易俗成果斐然等显著成效,谱写了中国贫困治理的辉煌篇章。小康路上凉山州没有掉队,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亦应如此,凉山州脱贫攻坚中形成的路径、抓手、经验等重要启示,也将在“赋能乡村振兴、助推共同富裕”的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凉山脱贫工作为其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探索了有效路径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遵循,明确方向与路径,凉山州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探索出一条能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
东部扶西部的共同繁荣路。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完善东西部结对帮扶关系,形成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广东佛山与四川凉山两地制定实施扶贫协作协议,共同构建了“佛山企业+凉山资源”“广东市场+凉山产品”“沿海总部+凉山基地”等模式,开发凉山生态旅游、绿色农业等资源,运用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形式,使凉山农产品热销,链接全球市场。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东西部协作”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继续坚持和完善的制度之一。在新征程上,结对协作地区应继续拓宽协作领域、创新协作形式、提高协作水平,积极推动产业合作向纵深发展,由对口扶贫协作转型升级到全面战略性合作,构建新的发展格局,打造东西部协作典范。
“多数”帮扶“少数”的共同进步路。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四川凉山地区群众时说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在凉山州脱贫攻坚工作中,形成了多数人帮少数人、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让凉山群众与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在凉山州脱贫攻坚工作中,对口帮扶队伍在凉山,将深切的关怀落实为强有力的行动。四川高校对口帮扶深度贫困县,创新帮扶举措,探索精准扶贫的“高校模式”;国有企业定点扶贫凉山州,启动“国企入凉”,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智慧力量。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后,要继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更需形成共同意志和共同行动。各行各业要继续发挥专业优势,建立长效制度机制,营造全社会和衷共济的浓厚氛围,走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特色路。
外力促内力的共同奋斗路。习近平总书记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谈到:“只有用好外力、激发内力,才能形成合力。”凉山州坚持扶贫和扶志、扶智结合,力求凉山贫困群众物质和精神“双脱贫”。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多形式、多语言宣传脱贫政策,增强了贫困群众脱贫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引导其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思想转变;聚焦群众发展技能缺乏问题,实施新型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引导村民靠自身努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在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还应继续发扬“脱贫有多难、凉山有多拼”的精神,在运用外在帮扶力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凉山州扶智与扶志工作,坚持外力激发内力的路径,形成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强大合力。
凉山脱贫工作为其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明确了重要抓手
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是一项长期且现实的任务,需要一个一个重要抓手逐步实现。凉山州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决战决胜,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也使无缝连接乡村振兴,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得以明确。
巩固易地搬迁成果。恶劣的自然条件是阻碍凉山州发展的“拦路虎”。习近平总书记在凉山看望贫困群众时指出:“易地扶贫搬迁是实现精准脱贫的有效途径”。凉山州居住在高寒深山、土地贫瘠等生存环境差、基本发展条件尚不具备的贫困户实现了“应搬尽搬”,让贫困群众从“山地游耕”到“住有安居”。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援建项目的顺利推进,凉山州易地扶贫搬迁涉及全州17县市,共安置35万余人,于2020年底全部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及拆旧复垦复绿工作,备受关注的“悬崖村”84户贫困户也全部搬进位于县城附近的新家,改变了贫困群众“冬不敝风、夏不遮雨”的居住条件。在新征程上,应进一步巩固易地搬迁成果,以凉山州安置区为重点做好易返贫人口动态监测和及时响应机制、多措并举促进搬迁群众就业创业、持续提升安置区后续产业配套能力、完善安置区社区治理服务体系等,利用好易地搬迁为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打下的坚实基础。
创新发展特色产业。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凉山州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积极促进贫困地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实现特色产业助脱贫。在新征程上,凉山州应继续着力创新驱动,通过打造优质、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形成享誉全国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区;继续大力发展“1+X”生态林业、“果薯蔬草药”农牧业+电商等产业,建设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进一步深化“品牌强州、品牌兴农”的战略,持续提升“大凉山”特色农产品标识(商标)的知名度、影响力,强化产品的品牌效应,增强市场竞争力,使其成为推动凉山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为凉山州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能,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始终坚持教育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大凉山考察时指出:“要抓好抓实教育工作,绝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切断贫困代际传递,凉山州在全国率先启动“一村一幼”计划并深入实施,加大对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一个村至少建立了一个幼儿教学点,免费提供学前教育,累计建成村级幼教点三千余个。凉山州实施的“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减少了因语言问题导致的厌学辍学现象。同时,通过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凉山州强力推进移风易俗,积极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改变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在新征程上,教育公平是仍然是极其重要的抓手,应继续有效发挥教育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引领性、先导性作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有机协调。
凉山脱贫工作为其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宝贵经验
凉山州的脱贫攻坚工作是我们党为了绝对消除贫困,迈进共同富裕新征程的奋斗历程。在凉山实现脱贫、防止返贫的探索中获得的宝贵经验,也将继续在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迈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发挥关键作用。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各项实际工作的根本保障,是击败一切困难的“制胜法宝”。强化党建引领,凝聚思想、增强共识,是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根本所在。在脱贫攻坚战中,凉山州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党建工作提质增效;实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教育培训计划,分年度制定《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责任分工方案》,凝聚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价值理念。在新征程上,凉山州应进一步落实建立健全党的全面领导机制体制,方能最有效地把握正确方向、凝聚人民共识、协调各方力量、落实方针政策、应对风险挑战。
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在凉山脱贫攻坚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得到了充分彰显。党中央统筹各方力量,对凉山的脱贫工作在政策、财力、人力等方面给予了极大支持。四川省委、省政府为凉山量身定制34条特殊支持举措和16条工作措施,3年新增帮扶资金超过200亿元。对口支援的广东佛山累计投入和使用财政援助资金24.52亿元。在资金、人力等方面,凉山州也得到了国家各部委和四川省各部门较大幅度的倾斜支持。2016年以来,凉山全州各类扶贫专项投入1000亿元以上。在新征程上,还需继续统筹协调各项资源,整合地方区位特色,推动经济均衡发展,“全国一盘棋”模式形成的强大合力仍然不可或缺。
做到科学精准施策。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需做好顶层设计工作,尊重返贫工作科学规律,不断完善精准扶贫的工作体系。凉山州贫困地区致贫原因复杂,深度贫困与恶劣自然条件、落后思想观念等相互交织,包含诸多特殊贫困问题,不可能“一个方子包治百病”,更有赖于深入结合凉山实际情况和区位特色,尊重经济、社会、自然规律,多措并举、精准施行。凉山州在脱贫攻坚进程中,通过科学系统布局,确保了产业均衡协调发展,做到了传统秩序与现代治理相结合,实现了科学选址“应搬尽搬”;通过打造精准扶贫格局,使政策落实精准、对象确定精准、干部选派精准、资金使用精准、监督监察精准。完成了高质量脱贫的要求。在新征程上,针对于不同地区、不同特色、不同文化水平等多方面的复杂情况,必须进一步准确把握科学规律、从长计议、深度分析、统筹协调,根据地区发展实际情况,坚持科学精准施策,确保工作扎实有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我们“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新的征程上,凉山州必将从脱贫攻坚的成功启示中汲取更强大的奋进力量,立足高质量发展,继续谱写美丽凉山共同富裕新篇章。
(作者单位: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