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党支部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理直气壮地信仰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传播马克思主义、宣讲马克思主义,发挥思政教师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者、研究者、传播者和实践者的专业优势,体现思政课程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地位,将党建的“软实力”转化为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积极推动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彰显党支部“在马学马、在马言马、在马强马”的工作格局。
一、 在马学马——筑牢“立德树人”理论涵养
为讲出真理的“原味”、理论的“趣味”,切实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支部建立起“支部书记领学、支部委员督学、专家教授辅学、党员联学、个人自学”的五位一体理论学习体系。组织开展校党委书记、院党总支书记、党支部书记三级书记讲主题党课;组织支部委员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前沿问题展开专题研讨;邀请中央“马工程”首席专家郑传芳教授等理论界“大咖”做客学院“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研讨会”;组织党员参加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集备会、全省高职高专联盟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会、2023年新教材培训等课程教研活动等,在理论学习研讨中中滋养身心、补钙强体,为“讲准、讲深、讲透、讲活”马克思主义理论奠定坚实基础。通过抓牢主题、抓好过程、抓实制度,使理论学习载体更多、形式更活,监督更严、教育更深,让支部党员在多“发言”、多“发声”、多“体验”、多“检验”中提升学习力、感悟力、思辨力,不断增强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二、在马言马——构建“三讲三融”服务矩阵
支部积极构筑服务平台,把坚定的信仰化为饱满的精神和工作劲头打通理论武装“最后一公里”,深入开展“三讲三融”活动,以“讲理论、讲政策、讲党史”为主要内容,融入二级学院、融入社区、融入企业”。近年来,支部组建师生社会实践小分队,先后到南靖县团委、南靖县金山镇、莆田仙游团县委进行理论下乡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支部组建宣讲团奔赴各二级学院累计开展了46场报告会,在全院掀起了学习党的最新理论的热潮;同时奔赴下藤社区、港垱社区、鑫龙社区、建新镇等开展宣讲21场,助推基层党建的理论宣传工作。在“三讲三融”中攻克难点瓶颈,宣传阐释理论、解读方针政策,实现支部党建与服务社会有机统一。
三、在马强马——擦亮“以马当先”奋斗底
一是精心打造思政实践月品牌。近年来,支部依托学院 “思政月”品牌开展实践育人活动,先后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习二十大”等为主题,通过“画、演、说、唱、赛”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月系列活动,通过初赛、复赛、决赛推出一批优秀作品、一批典型案例、一批先进人物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弘扬船政文化、传承船政精神。支部所有党员每年都参与船政文化课程教学,从船政文化中挖掘“爱国情怀”“创新意识”“工匠精神”等元素有机融入思政课,开展船政文化专题讲座,撰写船政文化科研论文;建立“船政青年宣讲团”,培训学生校史馆讲解员,弘扬船政文化,增强全体师生文化自信。三是构建“思政教师+骨干学生”社团建设模式,促进学生理论素养提升。支部通过搭建船政青年求是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一马当先”学习社、思政辩论社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社团,通过定期学习分享会、思政类竞赛、特色社团活动等形式积极开辟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育人阵地,大大增强了马克思主义在普通学生中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党支部党员连续七季指导学生参加福建省高校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一马当先”知识竞赛取得佳绩,共获高职高专组团体一等奖2次、团体二等奖2次;个人一等奖5次、个人二等奖1次、个人三等奖2次。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