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重要举措,对于培养工匠精神及提升职业素养具有核心意义。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林学系教师党支部将劳动教育和基层党建工作结合起来,采取劳动教育与党建协同育人新模式,领航职业教育发展,在开展“三全育人”工作的同时重视学生劳动精神的培养,发挥劳育树德、增智、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一、执党建引领之笔,绘就劳育新蓝图
1.深化认识,厚植劳动情怀。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善于劳动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发展为中心的重要体现。林学系教师党支部坚持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加强对党员教师和学生的劳动教育,党员师生躬身劳作,切身体会劳动人民的质朴与伟大,深化对党的性质、宗旨的认知,以劳动本色砥砺党性修养。
2.创新理念,锚定劳育方向。党支部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有关精神,建立“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的新时代劳动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劳动教育新模式,以劳动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和先导,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教育学生用双手创造财富,鼓励学生走进自然,亲近泥土,在劳动过程中体会革命先辈们不懈奋斗的艰辛与伟大,帮助学生树立正面的劳动价值观,推动劳动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旨在培养兼具劳动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应用型人才。
二、谱多元融合之曲,拓宽劳育新路径
1.锻造劳动型堡垒,示范引领先行。在日常活动中,党员教师深入一线开展劳动教育,发挥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在劳动课程和专业实训课中争做表率。一方面,各专业成立《劳动教育》课程小组,共有3位党员担任本课程主讲教师,着重讲解劳动知识、劳动纪律、劳动模范人物先进事迹以及工匠精神等方面内容,营造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氛围,将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精神传递给每一位教职工,充分发挥劳动型党支部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鼓励党员在实训课程中强化劳动教育理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实践为主,吸引广大普通师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将劳动教育融入党员发展工作之中,保持党建工作的鲜活性,激发党支部的生机与活力,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强化组织赋能,激活劳育细胞。一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党日活动,深化“劳动思政”。通过举办弘扬劳动精神的系列活动,如“创新劳动教育、彰显奋斗精神”“讲劳模故事,扬劳模精神”“义务劳动”等主题党日活动,让更多的党员接触劳动知识,学习劳动技能,充分认识劳动所具有的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多维价值。二是利用好学院综合林业实习基地、生产性实习实训场所,定期组织党员同志们积极前往劳动基地开展劳动教育,实地感悟“林业人精神”,并结合红色革命老区的历史回顾,让教师和学生在实践劳动中感受劳动的艰辛、快乐和伟大。三是开展文明科室(教研室)评比,植树节、农民丰收节、开学第一次清扫校园等活动,党员教师带头开展清扫公共区域的卫生劳动实践,从而树立劳动实践的典范,营造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校园文化。
3.激发内生动力,提升劳育质效。一方面,在党支部中开展“评先选优”活动,利用公众号平台,宣传身边有关劳动美德、劳动模范的事迹,鼓励教师以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为榜样,充分调动教师党员的教学热情和工作动力,进而营造风清气正、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围绕《大学生劳动实践教育》课程标准,从教材、教法、学情、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等方面开展研究,对劳动教育课的教学安排、课程考核、成绩管理等问题逐一进行了详尽修改,细化劳动教育学分设置,平衡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学分比例,结合专业特点开设特色劳动实训课,如林木耕作、植物种植、实验室卫生维护等一系列体力劳动课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劳动教育课程的热情和兴趣,同时也能搭建起更为全面的教育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质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