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进行时】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2021-11-12 20:21:00 侦查党宣

“长征是宣言书,

长征是宣传队,

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终。”

——毛泽东

出征

1933年9月~1934年夏,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由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先是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实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致使红军屡战失利,苏区日渐缩小。10月初,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域进攻,迅速占领了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红军的机动回旋余地更加缩小,在苏区内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已无可能。于是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指挥下进行战略转移(即长征)。

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领中央红军第1、第3、第5、第8、第9军团及中央、军委直属队共8.6万余人,从江西省瑞金、古城等地出发,开始战略转移,准备到湘西地区同红2、红6军团会合。红军第24师及地方武装共1.6万余人,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

微信图片_20210905124812.jpg

转折

1935年1月15~17日,党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起草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集中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并决定由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会后不久,在向云南扎西地区进军途中,中央决定毛泽东为周恩来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后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指挥红军的行动。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历史关头召开,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行进

微信图片_20210905124819.jpg

胜利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于到达陕北吴起,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9月30日,红四方面军折返北进,10月9日在甘肃会宁同红一方面军会师。同年10月4日,红二方面军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从两当、徽县、成县、康县地区开始北移,22日在静宁以北的将台堡(今属宁夏西吉县)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至此,万里长征胜利结束。

微信图片_20210905124822.jpg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翻越大山,跨过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其历时之久、规模之大、行程之远、困难之巨、影响之广,为中外战争史上所仅见。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不怕苦,不怕死的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责任编辑:侦查党宣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