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村人”民族志调研系列——海口市军坡节田野调查

2022-12-05 08:39:21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民族学院 孟小鸽

2022年3月12日—15日,为了深入探究海南“村人”传统节日——军坡节,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民族学院组织海口市军坡节田野调查小组,赴海南省海口市新坡镇和西秀镇荣山村进行为期三天的节日民族志调研。

军坡节作为海南地方的传统节日,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海南最具民俗特色和最为隆重的传统民间节日,2014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军坡节主要祭祀对象是南北朝时期俚人领袖冼夫人,是汉族、黎族、壮族、苗族共享的民族节庆,逐渐演变成岭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团结文化符号。冼夫人凭着自己的智慧、勇气和威信,统一了海南各部,让海南重归版图。后人为牢记冼夫人的功绩,便将冼夫人到达本地的日期定为本地的军坡节日期,每年都出资出人装扮当年出兵时的情景进行纪念。

12日,调研小组(孙路静、李易梅、孟小鸽、林启悦、李蔚)在到达海口后,就追随1300年前冼夫人的脚步,与冼夫人一样,第一站就来到了新坡镇的梁沙村。如今的新坡镇在每年农历二月初六到二月十二日举行“中国(海口)冼夫人文化节”。

图1 新坡镇冼太夫人纪念馆

调研小组一进入冼太夫人纪念馆就采用参与观察的方式,对军坡节的各种民俗活动、文物建筑、信众群体等进行研究。

图2 信众在抚摸冼夫人石雕像以祈求好运

为了进一步研究新坡镇“冼太夫人纪念馆”与军坡节的关系,调研小组采访了纪念馆的杜馆长。杜馆长首先介绍了纪念馆的历史,接着讲解了有关冼夫人的优秀品格以及人们对冼夫人的爱戴与敬仰,最后介绍了近几年疫情影响下军坡节是如何举行的。同时杜馆长也表达了当下军坡节想要发展成为海南省的一张民族文化名片,也面临着文化底蕴不够深厚并且节日传承老年化等困境。这也引发了调研小组的思考,这是军坡节发展的困境,也是学术界应该努力的方向。最后馆长还赠送了书籍资料《心曲共鸣》《请到龙华来》。

 

图3 杜馆长正在讲解冼夫人文化

  13日上午,调研小组再次来到新坡镇。由于疫情原因,为了避免人群聚集,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政府取消了“洗夫人文化节”以及与军坡节相关的各种仪式及演出活动,并关闭了冼夫人纪念馆。西秀镇荣山村建有冼太夫人文化园,保存许多有关冼夫人文化遗迹历史建筑、民俗活动等。为此,调研小组前往西秀镇荣山村,参加荣山村14号下午举办的“游神”活动。

14日上午,调研小组来到了西秀镇荣山村,在文化馆收集整理相关的文字资料。下午三点游神仪式正式开始。游神也叫神像出巡,是军坡节最为重要的仪式之一,寓意神明降落民间,巡视乡里,保佑合境平安。奏乐响起,神灵依次出场,由两人抬着挂满金器的竹竿走在最前面,冼夫人作为主角第一个出场,随后是华光大帝、千里眼顺风耳、三叔四伯将军、伏波明王、江大将军。游神走完整个荣山村,村民看到游神队伍过来就会全家出门迎神祭拜。

抬神的人也颇有讲究,抬冼夫人神像的村民为四位女性。根据访谈得知,她们觉得参与抬轿也会给自己带来好运,主动报名参加,村里会挑选出四位身高差不多、符合条件的女性,还有四位备选的女性。

琼剧也是军坡节不可缺少的一个节目,军坡节举行琼戏也意在娱神。开戏前会进行“拜八仙”,“八仙”是中国民间流传的道家八位仙人,即钟离权、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及曹国舅,分别代表了男、女、老、幼、贫、贱、富、贵。拜八仙之后,演员就向台下抛稻谷、柚叶、硬币等,台下观众争抢,都认为这是吉利辟邪的好物件。“拜八仙”的寓意是天上人间、花好月圆,八仙庆贺、平安吉祥。民间把八仙与喜事联系在一起,有了“八仙报喜”之说。村民齐聚戏台,津津有味地观看着幸福美满的节目,表现出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图4 调研小组在荣山村冼夫人庙前合影

调研小组采访到了海口琼剧团的团长,了解到了海南人民最喜欢看团圆美满的戏曲,最受欢迎的节目是《花好月圆》。为此,戏团对相关曲目进行了修改,删掉了带有苦情情节的片段。在访谈中,我们还了解到,因疫情管控,琼戏团已经暂停了很多地方的琼戏表演。

此次调研同学们在田野中将现实生活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同时也在田野中将理论知识进一步拓展与升华。这是田野调查的魅力,同时也是民族学学科的吸引人之处!


责任编辑:赵言美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民族学院组织海口市军坡节田野调查小组,赴海南省海口市新坡镇和西秀镇荣山村进行为期三天的节日民族志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