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每逢国家面临严峻挑战之际,总有一批英勇的儿女挺身而出,肩负起时代的重任。无论是抵御外侮的英雄,还是始终坚守在各自岗位的广大人民群众,他们均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无私奉献。正是这些不畏艰难、默默耕耘的英雄儿女,奠定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坚实基础,构筑了民族的坚强脊梁。为了深入学习和传承这些“国之脊梁”的崇高精神,中药学院于10月31日晚上20:30在A10栋600会议室成功举办了“铸魂、强基、拓知”党员下社区系列活动之第五期“经典夜读”活动。中药学院李娜同志、何家乐同志、黄楠老师以及中药学院各学生组织的成员积极参与这次学习会。
首先,李娜同志分享了《国之脊梁》中的植物学家李恒奶奶的故事。李恒是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32岁时从零开始学习植物学,61岁时进行独龙江越冬科考,73岁时领衔开展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研究,90岁依旧忘我工作,多年来她所获荣誉众多,有14个物种以她的名字命名。 “择一事而终一生”,是李恒的座右铭,她说:“人活着一天,便享受了一天自然和社会的馈赠,就要努力工作以回馈和感恩。”李恒用自己对科研的热爱、对事业的坚守,给我们上了一堂爱岗敬业的教育课,其中的刻苦、奋发与上进,更值得我们仔细体味。
接着,何家乐同志分享了《地球的红飘带》中的故事。这本书从湘江之役、翻雪山、过草地等峻险危急的真实情节描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完整过程。其中中共中央宣传部干事、红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王稼祥的经历让人印象深刻。在中央苏区反“围剿“取得重大胜利后的一天,王稼祥同志不幸被空袭飞机弹片炸伤腹部,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严密封锁,苏区物资供应特别困乏,医疗条件极为简陋,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王稼祥同志忍着剧痛经历了长达8个小时的腹部手术,终于转危为安。阅读书中那些极其细微的描写,仿佛亲身经历了那段岁月一般,让我们真切体会到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革命红军用自己的脚步和鲜血踏出了新中国的未来道路。
最后,黄楠老师给大家分享了《国之脊梁》中的“百草婆婆”—胡秀英。她是冬青、萱草、泡桐、菊、兰等植物的世界权威学者,毕生致力于研究植物分类学,采集植物标本超过三万份,发表超过一百六十篇专题论文,获得“植物学活百科全书”之美誉,也被称为“百草婆婆”。胡秀英是首位在哈佛植物学获取博士学位的中国女学生。取得博士学位后,胡秀英受聘于哈佛大学进行植物学研究,但她始终心系祖国,立志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胡秀英同志往后返港出任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生物系高级讲师,继续其对香港植物的研究工作,与香港中文大学共同研发了适用于风热感冒的“三冬茶”。胡秀英同志的钻研精神如同冬青树般常青,她不朽的传奇人生,也犹如斯树,仍流芳至今,生生不息。
本次“经典夜读”学习会圆满落下帷幕,在大家的踊跃参与和积极分享中,我们不仅深刻汲取了红军长征的宝贵历史知识,更加深了对科学探索的热爱与追求,充分感受到了国家栋梁之才的磅礴力量。展望未来的学习征程,我们期待继续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汇聚起奋勇前进的强大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