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语: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肺炎疫情打乱了全国人民的生活,一场防控阻击战在中国骤然打响。有的人,走在战“疫”的最前线,用自己的行动助力疫情防控。在抗“疫”的战场上,逆行的背影让人感动,隔着口罩的亲吻让人动容。在当前,举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时刻,研究院积极行动,针对疫情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多方面的影响,积极发声,贡献智慧。我们坚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这一“黑天鹅”事件使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面临中断风险,国际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与不确定性因素大幅增加。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相继出笼,民粹主义思潮此起彼伏,全球经济治理赤字持续彰显。4月9日,美国白宫首席经济顾问库德洛建议美国企业撤出中国,并声称对回迁美国企业的搬迁费用给予全额报销。4月10日,日本政府宣布支付22亿美元支持日资企业迁出中国,其中20亿美元贷款用来支持企业将零部件生产线特别是高附加值产品的制造业回流日本,2亿美元贷款支持日本企业实现供应链多元化,支持将其零部件生产能力迁往东南亚国家。美日此举带来什么影响?会否引发连锁反应?会否引发后疫情时代全球价值链和国际经贸游戏规则的重新洗牌?我们该如何理性认识并积极应对?
首先,需要客观分析和理性认识疫情蔓延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和影响。全球供应链作为实现一系列分散在全球各地相互关联的商业活动,包括采购原料和零件、处理并得到最终产品、产品增值、对零售商和消费者配送、商业主体之间交换信息,主要目的是降低成本扩大收益。短期而言,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和影响主要是导致订单交付延迟、生产和交易规模下降;长期分析,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和影响主要是导致生产商、采购商、零售商、消费者等之间供应链网络结构关系的深层次调整。例如上游企业停工停产和物流效率下降导致订单延迟交付;上游厂商供应中断或下游企业需求萎缩,导致企业生产规模和效率下降;企业出于供应链安全和风险控制因素,考虑增加或替换供应商、采购商、运营商、调整公司战略布局。
其次,全球疫情蔓延会影响国际产品内分工体系基础,全球供应链脱钩现象是对现实国际政治经济矛盾和全球治理困境的折射和镜像,制造业回流为推进国际分工和合作确实带来了一系列不确定因素和负面影响。目前的全球产业链布局和供应链结构是多年来生产要素以高效方式自由流动、资源最优化配置模式所自然演化形成的,全球供应链体系深度交织,国际分工与合作不断深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国家之间相互依存加深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全球资本、技术、人才、资源能源和生产要素的跨境流动依然是常态,并正在不断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形态迭代演进。良好的国际战略环境是推进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和前提,科技进步、经贸往来和优势互补依然是推动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持续发展的动力。
再次,我国正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对冲疫情对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布局的负面影响。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制造业,我国制造业产值占全球制造业产值比重已经超过 25%,在全球 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中国有 220 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近两年中国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的历次全球排名中,2018年由第78位提升为第46位,2019年进一步提升为第31位。进步非常明显。2020年1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从法制层面明确了中国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要求,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从制度层面提供了具体保障和法治支撑。此外,我国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能够保障和支撑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不会因为受到疫情冲击和个别国家的脱钩政策选项而发生根本改变或者动摇。对此,我们需要保持淡定和信心。
最后,此轮疫情让全球各国深切感受到了全球供应链安全和制造业产业集群高度复合相互依赖的现实风险和巨大挑战,我国需要积极做好应对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重构的策略准备。为此,中国应该加快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恢复,通过布局自贸区、高新区、经济开发区等手段,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以5G、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提升制造业的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建立更高水平、更高集中度的供应链和产业链集群。以合作抗击全球疫情为指引,保障全球供应链安全。积极与国际社会合作抗疫,为世界各国抗击疫情提供必要的国际援助与物资支持,积极推动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合作治理,提升我国在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治理中的国际话语权。精准把握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恢复有效运行的时间差,强化我国在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格局中的分工地位、国际影响力和负责任大国形象。因势利导构建数字供应链和产业链体系,提升我国参与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治理的广度和深度。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