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李希光教授应邀到我院作爱国主义教育学习辅导报告

发布时间:2020-11-21 09:04:31

9月28日下午,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教授,以“一个普通中国人看新中国七十年”为题,在我院西报告厅举行报告会,勉励大家要见微知著,小中见大、以小见大,讲好自己的故事、讲好中国的故事。报告会由郑保卫院长主持,学院党委书记唐兴、常务副院长刘洪以及300多名师生聆听了报告。这场报告会也是学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学习辅导报告。

(郑保卫院长主持报告会)


“新闻采访不仅要动脑,更要动手。”讲座伊始,李希光教授讲述了他和学生的“大篷车课堂”经历:从帕米尔高原到戈壁沙漠,从西伯利亚铁路到贝加尔湖,都需要用双眼双脚去寻找真相。新闻人要像著名记者范长江和埃德加·斯诺那样,深入新闻现场,写出有血有肉的作品。

“学新闻必须关心政治。”李希光教授指出,新闻学子的政治敏感是必不可少的。李教授从10岁开始看报纸,当时报纸只有政治新闻,没有娱乐新闻。他对读报剪报,保持着极大的兴趣。在年轻时期还励志把英语学好,告诫自己“任何时候不能泄气”。每天早上四点起床听各个电台的英语广播,在煤矿工作时就把单词抄在身上,两年背了三万个单词。谈起自己被调到中科院理论物理所担任实习研究员的经历时,李希光教授指出,无论是学者还是学生,都要有广博的知识面和兴趣,要走在学科前沿,用通俗的语言和讲故事的手法将知识传递给普通大众。

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闻“四力”要求,李希光教授认为,新闻学子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新闻理想和记者使命,践行“四力”。“脚力”就是要走基层,除了了解我国的风土人情外,还应该去关注他国人民的喜怒哀乐,这也是深入贯彻“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的体现;“眼力”就是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去观察别人;“脑力”就是指博览群书,新闻学子不能只读新闻类的书,三百六十行都要涉及到;“笔力”则是把自己观察到的转化为有筋骨、有温度的优秀作品。除此之外,他来补充了第五力—“苦力”:能吃苦,不要投机取巧。在艰苦奋斗的日子里,他在日记里默默鞭策自己:“不做花园里之花,乃做高峰之青松。不惧任何艰难困苦,不甘平淡渡己一生。”

“新闻不是八卦谣言,而是最有人情味的东西。”李希光教授认为,14亿中国人,每个人都是一篇故事。要“讲好中国故事”,首先需要记者深入人民、挖掘故事。要学会用细节来反映出中国人的可爱,反对套话空话。“好记者要靠嘴巴的力量,同时耳朵和眼睛也很重要。”任何感人的故事都有一个瞬间,需要我们认真刻画出来。而衡量好故事的标准就是受众爱不爱听,引导受众追求真善美和正能量;不一定非得报道典型人物,每个普通人物都能反映一个主题,关键在于挖掘。要小中见大、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李希光教授在讲座中)


李希光教授以亲身经历为西大新闻学子上了一堂深刻动人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爱国主义教育学习辅导课。从他的成长经历到他母亲的爱国故事,从他的奋斗岁月到带出了一波又一波优秀新闻人才。李希光教授告诫新闻学子,务必坚持爱国原则,为我国的新闻事业增添绵薄之力。

(学生现场提问)


讲座结束后,刘洪常务副院长表达了对李希光教授的感谢,他说:“李希光教授用自己真切生动的故事为学生指明了未来的道路方向”。

(刘洪教授即兴创作一首藏头诗赠给李希光教授)


(李希光教授与西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合影留念)



相关推荐 换一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教授,以“一个普通中国人看新中国七十年”为题,在我院作爱国主义教育学习辅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