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教师受邀参加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七期研究生学术沙龙

2021-11-20 15:54:02

113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会学术部在第四教学楼7楼会议室主办了第七期学术沙龙,特别邀请了教工二支部的黄明英博士、廖吉喆博士和冯丕红博士担任交流嘉宾。我院2020级、2021级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沙龙。整场活动分两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黄明英博士分享“如何写论文”;第二部分,2020级毕业论文题目讨论。

1.jpg

黄老师结合自身硕博期间学位论文和资格论文的撰写经历,具体从“研究主题”、“研究对象”和“研究框架”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自己在论文撰写方面的心得和经验。

2.png

他指出,在如何确定研究主题方面:一是关注研究热点、半热点;二是关注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三是关注近年来国家社科本学科及其相近学科的选题指南和立项课题;四是注意研究禁区,不要触碰意识形态红线。在如何确定研究对象方面:一是可以选择该篇文章的核心概念或专有名词;二是可以选择该篇文章的原创名词,但此词务必根据客观存在的现象或物确定,不可以是世界上不存在的东西,如若如此,便陷入了伪命题的泥潭。在如何确定研究框架方面:章与章之间、节与节之间务必体现逻辑演进、循循善诱,经得起推敲。题目、摘要和提纲如同一篇论文的骨骼,具体内容如同血肉,“骨骼”必须坚不可摧,否则“血肉”就失去了支撑。最后,黄老师在总结中表示,不论哪一个环节都不离开阅读与思考,只有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和专著,并加以思考和研究,才能实现“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

黄老师的分享结束后,沙龙进入2020级毕业论文题目交流讨论”环节。2020级的石晶晶、台晶晶和秦锦哲同学分别就自己学位论文的题目和写作思路向三位老师作了汇报,并提出了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老师们分别就三位同学的选题做了深度点评,并对她们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了详实解答。针对石晶晶同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视阈下英模教育研究”的题目,冯老师首先肯定了“英模研究”这个主题的新颖性,但也表示了该同学所选视阈的不成熟性,建议选择有更扎实理论支撑的视阈并缩小题目的研究范围。针对台晶晶同学“中国特色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主题,廖老师指出,硕士学位论文的题目不宜过大,提倡“小题大作”,而不是“大题小作”;黄老师建议将“中国特色”改为“中国共产党”、将“理论与实践”改为“理论”,以缩小研究范围。针对秦锦哲同学“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内生发展动力研究——以广西为例”的题目,冯老师指出此题目偏经济类,马学科的论文一定要体现学科性质。廖老师建议马学科的论文尽量在文本和理论方面多下功夫。三位老师在点评交流过程中多次强调了拥有扎实理论功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jpg

4.jpg

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沙龙为研究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分享研究感悟、开阔学术视野、营造学术氛围的平台,也促进了老师与同学们之间的交流,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与会老师们希望全体研究生能够扎实研读教材、期刊和原著等资料,推进学术积累,并能将所学运用于实践,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责任编辑:张鸣昕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11月3日上午,教工二支部的黄明英博士、廖吉喆博士和冯丕红博士担任交流嘉宾参加第七期学术沙龙。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