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大学举行语言博物馆开馆仪式
5月18日上午,学校语言博物馆开馆仪式在新图书馆一楼顺利举行。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副司长周晓梅、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副局长李旭练、区教育厅巡视员唐耀华、区民宗委副主任翚永红、广西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卞成林、副校长黄晓娟、文学院院长韦树关等领导嘉宾出席本次活动。文学院党政领导班子、语言博物馆筹建组全体成员及学生代表参加活动。揭牌仪式由文学院院长韦树关主持。
黄晓娟副校长致辞
上午十时,黄晓娟副校长代表学校致辞。她说,我校始终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博物馆建设不要千馆一面,展出的内容要突出特色”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发扬广西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发展,为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发挥重要作用。语言博物馆内设有少数民族语言展厅、汉语方言展厅、东南亚语言展厅和语言数字化四个展厅,各个展厅主题定位明确,展品设计理念紧扣民族文化。我们应力争将其建设成全国一流的标准化、现代化博物馆,使之成为语言文化研究交流中心。
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副司长周晓梅、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副局长李旭练、区教育厅巡视员唐耀华、学校党委卞成林书记、副校长黄晓娟和文学院韦树关院长等领导共同为语言博物馆揭牌。
在学校党委书记卞成林及文学院领导的陪同和解说下,参会嘉宾参观了语言博物馆。从1954年到2012年的壮文进校的发展过程谈起,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现存民族语言共12种。在壮文进校工作上许多学者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为创制壮文和制定《壮语方案》深入壮族地区进行全面的壮语调查,收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壮文进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研究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人才较少,书籍等资源比较匮乏。建设语言博物馆就是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人才投身于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当中来。当来到汉语方言展厅时,卞成林书记以一篇《深度贫困地区脱贫的语言要素》为例,他表示,语言扶贫有助于永久脱贫,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在脱贫过程中,要重视推广普通话对于提升深度贫困地区“造血”能力的基础性作用。
领导和嘉宾参观博物馆
与会嘉宾、学校领导和来自贵州民族大学、湘潭大学、贺州学院、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玉林师范学院等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及校内有关学院和各职能部门领导在揭牌仪式后合影留念。
领导和嘉宾合影
语言博物馆于2018年开始筹建,经过文学院及学校相关部门精心准备和筹建,终于在校庆日揭牌开馆,为广大师生和语言学者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让大家感受到别样的民族语言文化韵味。
(来源:文学院 作者:李健 摄影:黄进南 陈小净)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