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图谱之九:北回归线经过的红色土地

2021-01-18 20:06:51

党员图谱之九:北回归线经过的红色土地

十八,是一个数字,是成年的象征,也表示着我生长在百色这片红色土地已然有十八年。百色市,从一个闭塞的山川之地迅速崛起成为广西西部交通枢纽城市,红色是它的基调,也是它发展壮大的基因。作为一个在红色沃土里成长的孩子,我同故乡一样,沐浴着北回归线直射下的阳光,逐渐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

2016年, 在命运之神的感召之下,十八岁的我来到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在这个多民族聚居的校园,在美丽的相思湖畔,我开始写作。

还记得当时脑袋里时刻谨记着刘勰先生对写作者的提醒:“率志委和,则理融而情畅。钻砺过分,则神疲而气衰。”我对于写作最简单的初衷,仅仅在于表达自己突然泛起的感悟,或是心血来潮的臆想。接触写诗的伊始,我常常运用大量陌生的意象,附以大量的写作手法,便会觉得这是一首好诗。事实上,这样的诗是没有灵魂的,浮于技巧本身,但却空泛。我试着在作品中同诗人们一起对话,他们在文字中表达出的哲理与深意,常常是我无法想象的。积累至今,我品读的诗多半过于清冷,却又是深有哲理的那一类。“四月是最残忍的一个月/荒地上长着丁香/把回忆和欲望参合在一起/又让春雨催促那些迟钝的根芽。”(艾略特《荒原》) “荒原”看似枯燥无华,但其中所生发出对生命的诠释与定义,往往有很多思考。“四月”何来“残忍”之说?试图对话,艾略特笔下的“四月”可以被重新描绘。

说到写作的灵感,我更多地认为它来源于生活体验,来源于故乡丰富的文化。壮剧自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我的家乡——百色市田林县,便掀起了全民学习、欣赏壮剧的热潮。那时候,外婆每日在家收听壮剧,使得我从小对这个剧种产生了好感。再后来,壮剧文艺汇演越办越隆重,每年4月就会汇集各乡镇的壮剧爱好者到县城汇演,大家纷纷前往观看,表演者之间互相交流心得。那时候,我还不知道什么叫做地方文化,只会孤单地坐在小板凳上,听长辈们讨论台上的剧目、剧情,每个剧目的人物装扮形象各异,常常使我眼花缭乱,异想天开。

高中时期,我从县城来到百色,在这片红色土地上不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每次登上高高的阶梯,气踹嘘嘘踏进百色起义纪念馆馆内,听着讲解员朗朗上口地讲述百色起义的故事,我对中国共产党的敬佩之情就随之加深。还记得中学老师曾说过:“百色是邓小平同志战斗过的地方,他在这里领导红七军举行了著名的百色起义并取得重大胜利。”从那时起,我对党的认识,逐渐从历史书上数十页薄纸中,移向这块现实的土地。或许正是因为90年前这里曾经流过一大批革命先烈的鲜血,才将这块土地染得鲜红?或许是革命的熊熊烈火,把这块土地烧得通红?

带着对故乡红土的热爱与红色文化的好奇,去年我有幸被文学院的老师们选拔加入了学院与田东县合作的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和非遗文化“三个文化”建设项目组。我抓住了这次故乡文化写作的机遇,与陈岸峰教授以及小伙伴们一起,编写《横山古寨:茶马古道远去的繁荣》一书。师生合作期间,我们也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不仅走访田东各乡镇,考察田东县博物馆,还走进横山古寨遗址,追溯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在查阅、编写、创作的过程中,我吸纳了很多新的知识,看到了不一样的田东县,更领悟到了百色这片土地上包罗万象的地方文化。从少年生活时被动接触过的壮剧文化,再到青年时主动挖掘的茶马古道历史,以及当下如火如荼的城乡建设。故乡的文化好似一条牵着我的脐带,即使离开那里,心也不曾遥远。

如果说进行“田东系列丛书”编写工作是我行动上为传播故乡文化而作出的尝试,那么加入中国共产党,便是使我个人思想上升至更高阶次的必要途径,也是少年时代深藏于心底对革命老区深深爱恋的圆梦之举。作为长在新时代的青年,我要展现革命老区人民所具有的不怕苦不怕累,矢志不渝追求真理的革命精神,刻苦努力,在写作、创作中发挥灵感,通过歌颂故乡,歌颂那块土地上辛勤耕耘的人们,让更多的读者了解他们不一样的生活,不一样的理想。

在这里我要特别提及的是,我们百色人民的好儿女黄文秀同志,2019年7月1日,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同时国务院扶贫办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称号。她出生地在田阳县巴别乡德爱村多柳屯,距离我家不远的地方。生前是百色市委宣传部干部,到乐业县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她倾情投入、奉献自我,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带领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的故事时刻在我耳旁回响。她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也感动了无数老区人民,感动了无数在全国脱贫攻坚战线上的党员干部,激励着这些为人民谋幸福的“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勇往直前。

作为黄文秀同志的同乡,同性,同龄人,我马上要面临着毕业、求职,今后的路走如何走?走到哪里?我陷入深思……

故乡是北回归线经过的地方,一年时间里会有一次太阳直射,迎龙山上的革命英雄纪念碑在阳光的普照下熠熠生辉,它将光芒散发给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在百色这块红色文化富矿之地,我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唯有沉下心来不断学习探索,努力传播故乡的红色文化,传承书写故乡优秀的红色基因和英雄模范,写好故乡的故事,才是我今后坚定走下去的路,哪怕这条路上充满艰辛与荆棘。

作者简介:农玉超,壮族,1998年5月出生,广西百色人,中共预备党员,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2016级写作班学生。作品发表散见于《青春》《华星诗谈》《相思湖青年》等刊物,诗歌曾入选《中国大学生诗歌年选·2019》。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北回归线经过的红色土地 十八。去年我有幸被文学院的老师们选拔加入了学院与田东县合作的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和非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