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审美与体验 ——文学院2023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华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2023-12-04 08:19:37 文学院 苏云诗

汉服审美与体验 ——文学院2023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华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1125日,由张啸老师组织、子非鱼汉服社协办的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汉服审美与体验活动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心316教室举行。范潇潇副书记、李宗宏老师、张啸老师出席活动,韦庆龙和王赛星同学担任活动主持人。活动主要有汉服知识讲解与汉服展示、才艺表演、游园活动和手工艺品制作等环节,各个环节在张云发、赵冰林等同学的筹备下顺利开展。

活动现场

汉服知识讲解与汉服展示

在活动的第一个环节,由子非鱼汉服社社长池璇同学为大家带来汉服文化科普,在介绍过程中由汉服社的同学向大家展示汉服样式实物。

汉服,顾名思义,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又称为汉装、华装,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饰之一。据古籍资料显示,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自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并在汉朝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在古代,服饰不仅仅是衣裳之用,而是包括衣、冠、发式、鞋等一整套礼仪体系。汉民族传统服饰的总体风格偏向于凝重、古朴、典雅,其基本特征是交领、右衽、束腰,用绳带系结,常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所谓“交领”,是指衣服左右前襟重叠,两边相交成领;“右衽”,就是上衣前襟左边长、右边短,衣服前襟向右掩。这一服饰的诞生,体现的是中国古人泰然自若、宽厚仁爱、与世无争的民族性格和人生境界,从某种程度看也反映了古人天人合一的世界观。

才艺表演

活动的第二环节是才艺表演。华夏文历经数千年的锤炼,在舞乐方面的成就亦是璀璨。金陵琴派是发源于南京的中国古琴艺术流派,是中国古琴届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重要流派,在中国古琴音乐史占有一席重要地位,并对后世山东诸城等琴派产生较大影响。金陵琴派源自于明代皇家乐官,是建立在金陵古琴文化基础上的一支独特古琴派别,在演奏技法上具端庄肃穆,儒雅超然之风又不失严谨规范的特点,尽显皇家风范。特邀嘉宾秦成楠同学现场弹唱《阳关三叠》,其所演奏的风格便是金陵琴派的派系风格。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身着汉服,面带“斜红”的汉服社成员带来的舞蹈《烟雨行舟》展示出了中国古典舞的优雅气韵。特邀嘉宾欧兴彬同学演唱《青花瓷》、吴远怡同学演唱《要不然我们就这样一万年》,歌曲中尽显中国词话的哲思、中国音乐的韵味。

游园活动与手工艺品制作

茶点、拓印和五子棋

在节目表演结束之际,张啸老师、子非鱼汉服社成员以及2023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同学进行集体合影留念,随之进入活动的第三环节,即游园和手工艺品制作。

在该环节,同学们品尝传统小吃、体验传统娱乐项目,并学习制作绒花和香囊。在茶点区一侧,设置了猜字谜游戏区和拓印体验区,同学们游玩之余还观赏了由汉服社成员手工制作的胸针、发簪和手机挂件等饰品。

合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所蕴含的价值取向、思想智慧与道德境界,深刻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力量。本次活动在传播汉服文化的同时弘扬了传统文化精神,结合新时代的特点,赋予中华传统文化新内涵。 


责任编辑:文亚楠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汉服审美与体验 ——文学院2023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华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