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情况
农学院党委下设两个学生总支、十五个党支部,其中,六个教工党支部、五个研究生党支部、四个本科生党支部。现有党员392名,其中,正式党员269名,预备党员123名;教职工党员91名,学生党员301名。
学院党委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模式,分析自身优势,进一步思考如何拓展党的建设在学院各领域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进一步强化党建工作对学院各项工作的主导引领地位,真正把党的建设融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方面,构建以党建为引领,统筹推进学院各项工作机制,推动党建工作效能最大化,实现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日常工作有机统筹、深度融合,把助力脱贫攻坚的担子扛在肩上,责任落在实处。结合《贵州大学培育创建“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效”实施方案》,学院党委提出了“党建+专家小院”的扶贫工作新思路,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站位,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引领,结合自身优势,发挥科技优势,做到扶贫与扶志、扶智的相结合,以更多实用科学技术来更好地推动脱贫攻坚工作。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不移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
在全院认真组织开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贵州工作、关于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和全省教育大会、高校党建工作推进会精神,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带头学,带头做,示范引领,同时要求党委班子成员先学一步,学深一步。2019年共召开院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12次。截止9月,2020年院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3次,组织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6次,院党委班子成员分别为师生讲专题党课4次,同时监督指导2个党总支及15个党支部按照年初计划开展学习和工作。通过学习,全院师生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突出党建工作主体责任,认真履行党建工作职责
积极落实院党委“保方向、凝人心、促发展”的工作要求,积极谋划、统筹推进学院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互促进、共发展,于2019年初成立了党建工作、人才队伍及学科建设、脱贫攻坚等12个工作组,分别以学院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学科及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全年各工作组召开工作促进会2次以上,专题研究部署推进专项工作。其次,明确班子成员分工,建立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健全各项党建工作制度,严格落实党建“一岗双责”工作责任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齐抓共管的党建工作格局。同时,对校内巡察及主题教育梳理出来的党委班子问题立行立改,针对第二轮校内巡察收到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群众意见建议37条,主题教育查摆出来的问题54条,以及巡察整改回头看问题整改提出的4条,都一一拟定了详细的整改方案,逐一建立了整改责任清单,全面按期落实整改任务。
(三)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尤其是在重点、重大工作任务中突出强化政治功能
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中,院党委强化政治把关和服务管理。我院2019年引进博士8人,其中5人是党员,引进之前院党委均派人与他们均进行了谈话了解。引进之后不断跟踪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惑和问题,突显党委对人才的重视。
在重点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工作中,在重要岗位上,充分发挥党员在团队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组织优秀人才的作用。在我院4个一级学科(系)教工支部书记及省级重点实验室(中心)党支部书记均为“双带头人”,本科生党支部书记均由辅导员或优秀青年教师党员担任。
在意识形态等工作中,院党委严格落实上级要求,严格履行工作职责。
(四)持续建强基层组织,着重加强对“双带头人”支部书记的培养,着重加强师生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和组织发展工作
我院五个学科教工党支部书记均为“双带头人”,他们不仅高度重视支部建设,同时在教育教学、科研、脱贫攻坚等工作中又能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较好地提升了学院各党支部的战斗力。在学院党员日常管理中坚持制度保障、严格过程管理、加强监督检查。在组织发展中,坚持政治标准,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教师党员重点从高层次人才和优秀的中青年教师中培养,2019年教师党员转正1人,重点培养1人,发展学生党员123名。
(五)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在学院作物学博士点申报及建设过程中,成立学院及学科工作小组,院党委书记和院长任组长,党委委员、副院长为具体负责人,小组成员85%是党员,党委指导协调,党员模范带头,苦干实干,最终申报成功。
在科研成果方面,2019年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8项,其中有7名主持人为党员;编制贵州省地方标准2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34项;通过审定玉米、核桃等新品种4个;作为第一单位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贵州省科技进步奖2项,其中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贵州省科技厅“贵州省特色粮油作物栽培与生理生态研究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个,牵头人95%均为党员。在国际交流合作中,学院分管党员领导及学科党员发挥引领和带头作用。
在学生参加校外创新实践交流方面,我院师生参加省级及西南地区、全国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近50人次,其中党员优秀指导教师近80%,学生党员近50%。
(六)全面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和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
明确党委书记是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对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做到与院系工作协调推进,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分解责任,严明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根据班子成员分工,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将全院工作进行细化分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分解体系,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落实到位。抓好关键环节,助推党风廉政建设。对于影响院系发展的重大事项、重大资金、评先推优、职称评定、干部任免等坚持民主商议、民主测评,加强过程监督。
三、“党建+专家小院”模式助力脱贫攻坚
为切实把助力脱贫攻坚的担子扛在肩上,工作落在实处,一是成立了以学院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脱贫攻坚工作组,全面统筹师生、农业产业专班(7个)、科技特派员、驻村第一书记力量,积极推进助力我省脱贫攻坚工作。二是结合农科特点,探索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及服务社会服务融合发展,相互促进工作模式,提出了“党建+专家小院”的扶贫工作思路,积极创建具有学科优势的党建工作特色,目前,以院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领衔组建了核桃、猕猴桃、中药材、精品水果、蔬菜、小杂粮等六个扶贫专家小院,由学院推送的《“专家小院”助推“小核桃”成为“大产业”》项目荣获教育部第二届省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案例。三是依托学院教育、科技、人才和学科优势,积极组织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结对帮扶、开展“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选派科技人员到贞丰县沙坪镇等地开展科技培训、科技咨询服务等方式,帮助解决农业企业、合作社及农户产业发展技术问题,广泛发动学院教职工,帮助对点帮扶的贞丰县沙坪镇解决当地小黄豆滞销的问题。四是作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摇篮,学院坚持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紧密围绕贵州脱贫攻坚主战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组织学生结合专业知识,从2016年起连续五年开展了以“走进乡土乡村,助力精准扶贫”、“走进乡土乡村、讲述扶贫故事”、“助力精准脱贫,聚力乡村振兴”等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探索“党建+专家小院”扶贫模式,创建由领衔专家+青年教师+(博硕本)学生+本地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团队,通过实地调研,帮助当地政府宣传扶贫政策;通过走访贫困户,对农户家庭劳力、农业生产状态和收入等做充分细致调研,帮助贫困户找准问题、分析问题,在带队老师的帮助下,形成支农增收方案,达到“一村一户一策”;通过关注留守儿童家庭,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劝说辍学儿童重返校园,捐赠学习用具,组织到贵大游学等方式,做好教育文化扶贫;通过撰写文稿、拍摄视频对当地特色农产品进行宣传报道,帮助贫困户农特产品销售开辟宣传途径和通道。做到了把科技扶贫、项目实施与人才培养、科技推广结合起来,促进党建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产业振兴工作,发挥党建示范带动作用,带动区域农业产业发展,推进定点扶贫工作。
2019年,由学院党委书记带头组织专家到贞丰沙坪、北盘江、挽澜及坡柳等乡镇、村开展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及学生社会实践共8次,2019年,学院党委被授予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荣誉称号,农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潘学军作为科技特派员获得国家表彰。
2020年,面对严峻的疫情影响,学院党委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及校党委号召,勇当重任,一面抓好疫情防控,一面抓好复工复学,服务地方工作。1-4月学院党委书记带头组织各学科领域专家分别多次赴贞丰、平塘、务川等扶贫点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同时受学校委托与务川县签订花椒产业校县合作框架协议,重点为务川种植的30万亩花椒构建全产业链发展规划提供技术支撑;由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潘学军教授领衔的精品水果产业团队,主动配合学校及省精品水果产业专班,通过贵州省电视台、贵大云课堂等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在贵州动静APP推出了3项网上教学视频,在“溪山春雨”贵大助农云课堂发布了5项春季水果管理技术和明白纸,网上指导43.2万人次。团队还先后实地到惠水断杉、花溪区青岩、开阳高寨、长顺代化、息烽九庄、石硐,水城米萝、猴场、野钟、发耳,修文小箐,兴仁巴铃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6月编写完成《贵州山区特色农业产业实用技术手册》(种植篇),并正式出版发行。7-8月,学院党委组织开展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奔赴水城县米箩镇,黔东南州榕江县、从江县、黎平县、天柱县,普安县下山村,三都县周覃镇新荣村,普安县新店镇细汆村等地,帮助实践地政府党委宣传扶贫政策、指导病虫害鉴定和防治,并向实践地及种植基地捐赠我院出版的《贵州省特色农业实用技术手册》(种植篇)。7月30日,学院党委书记带头组织专家赴兴义市敬南镇新坪村,参加敬南农业产业园开园仪式,并与贵州相安检验检测有限公司签署“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相安检验检测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协议”,并就“贵州大学农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教学科研基地”进行挂牌。学院为敬南农业产业园检测检验中心实验室设计、实验仪器购买等提供技术帮扶,为当地补齐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及农产品安全检测空白,助力打造滇黔桂农产品交易中心,效果良好。
此外,由院党委委员、植保系教工党支部书记龙友华教授带领的猕猴桃专家团队、由农学系教工党支部书记黄明进副教授带领的石斛产业团队、由园艺系徐彦军教授带领的食用菌团队、张万萍教授带领的蔬菜团队等技术团队积极活跃在全省的各个扶贫战场,通过实地线下培训、微信、电话的线上咨询相结合,为农户、企业、政府提供技术指导,助推农村产业革命,深受地方农户和地方政府的一致好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