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映建规·三寻三做——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典型案例

2023-07-16 23:51:53 余压芳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贵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乡规划专业教工党支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高度融入到贵州省乡村振兴开新局的实事中,支部结合专业和人才培养特点,联合本学院的其他党支部全员,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推出了“红映建规·三寻三做学党史”主题教育活动,包括寻红色地标——举办一个红色地标模型制作大赛、寻红色遗产——召开一场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学术论坛、寻红色村庄——编制一组乡村振兴村庄规划特色案例,形成了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机制。

二、做法与成效

(一)“寻”红色地标,举办一个红色地标建筑模型制作大赛。依托贵州大学校级开放实验项目——《传承红色基因贵州省中共党史重要会议会址模型制作项目》,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书记、城乡规划专业教工党支部书记余压芳教授带领学院专业教师,精心指导学生党支部的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以及普通学生,以苟坝会议历史事件发生地:播州区苟坝村、四渡赤水历史事件发生地:习水县土城镇等地的红色旧址建筑为蓝本,制作了20多组缩尺模型,将具有贵州黔北地区的三合院、四合院等传统建筑进行了模型展示。以引导学生深入调研中共党史红色遗址遗迹为目标,围绕贵州省召开的中共重要会议旧址为主题,通过模型制作、作品评奖、成果展示、宣传阐释等多种方式,围绕“寻”会址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活动参与师生达500多人,通过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红色会址模型,追寻文物建筑中蕴含的红色史实,搭建党史学习教育中“实物——模型——史实”的认知链条,培养师生爱党敬业的治学精神。

“寻”红色地标,破解了建筑类专业教学和党史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困难,进一步深化了党员师生对脚下的红色土地和红色文化的认识。取得了三个重要成效:一是有效搭建了党员、预备党员、积极分子和普通本科学生将学党史的理论知识与实物建筑相联系的实验平台,激发了师生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爱祖国、强贵大的内在热情。二是有效夯实了建筑学专业和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对地域传统建筑结构和构造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三是有效拓展了党员师生对红色文化、探索红色遗址保护的研究领域,夯实了建筑学专业和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对地域传统建筑结构的理解和模型动手能力。

(二)“寻”红色遗产,召开一场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学术论坛。贵州省是我国红色文化遗产分布最广的地区之一,贵州红色文化遗产是长征线路“历史转折,出奇制胜”的重要篇章,红军在贵州省的革命活动,不仅范围广、历时长,而且影响深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保护和利用好红色文化遗产,发挥革命文物对革命老区的区域化影响带动作用,实现文化保护和乡村发展相互促进,显得十分重要。以激发老师开展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研究为目标,发挥党员教师在遗产保护方向的科研积累,全省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研究特长,结合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区的建设成果,在贵州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线上线下、下基层党建结对等多种方式组织开展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学术研讨活动。充分利用贵州省作为革命老区红色基因优势,结合贵州乡村振兴开新局的历史机遇,组织开展了“红色遗产保护与乡村规划”“红色美丽村庄规划”“长征革命文化价值的阐释与传播”等专题研讨会,为实现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学术讨论。

党支部与农村基层党支部通过党建结对的形式开展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学术探讨会,激发了基层乡村保护红色文化遗产的自觉性,引领基层村委会从自发保护到自觉保护的意识转变。同时,开展遗产保护研讨活动也为教学科研提供了本土素材,党员教师范金煜指导学生以遵义苟坝村为题材的作品《互联网+背景下革命老村“云旅游”模式》获得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三)“寻”红色村庄:编制一组乡村振兴村庄规划案例。紧扣贵州省乡村规划与建设实际,党员师生编制贵州省红色美丽村庄规划3项、贵州省特色田园乡村规划案例11项、贵州省传统村落集聚连片示范区规划3项。以激发大众参与式党史学习教育为目标,鼓励师生所在党支部与基层村委会开展党建结对,形成参与式党史学习教育浓厚氛围。以红色美丽村庄规划编制为例,2020年10月中组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推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工作的通知》,计划用3年时间在全国选择1000个左右的红色村开展试点,遵义市苟坝村、桂圆林村、红渡村、娄山关镇、青杠坡村位列贵州省23个建设试点村之中,属于2021年贵州省委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省级层面37项重点任务之一。党支部教师带领师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和学科优势,承担了3个贵州省红色美丽村庄试点的规划建设工作。

目前,党支部承担的贵州省红色美丽村庄规划3项规划工作已经全部进入实施阶段,有力指导乡村示范建设。编制的11个贵州省特色田园乡村规划在当年的省级竞争性评选环节,胜出14项,立项率达88%,占全省立项总数(50项)的28%。编制的传统村落集聚连片示范区规划2项均获得国家级竞选立项,立项率100%,占全省总立项数(10项)的20%。党员师生与上述规划案例所在村庄通过党建结对、规划编制、建设指导、培训咨询等多种形式,破解了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规划的难题。

三、经验启示

(一)经验启示一:固本培元,强化组织领导。支部开展“三寻三做”学党史主题活动中,贵州大学建筑与城市学院的党委和行政主要负责人深入基层一线,亲自担任党支部书记,对于解决五级书记抓党建中基层党支部薄弱问题具有破冰作用,城乡规划专业教工党支部被贵州省委教育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支部”的殊荣。

(二)经验启示二:推陈出新,发挥优势特长。充分利用的实验室、开放实验项目的实验教学手段,通过“实物——模型——史实”认知链条加强师生对红色史实的理解力,具有创新意义,由于有效搭建了学党史的理论知识与实物建筑相联系的实验平台,从深层次激发了师生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爱祖国、强贵大的内在热情。

(三)经验启示三:编制乡村规划,把论文写在黔中大地上。支部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到贵州省乡村振兴第一线编制村庄规划,实现了贵州大学“博士村长”计划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坚持将论文写在大地上,不仅大幅度提升了规划编制质量,而且促进了党员师生与规划案例所在村庄通过党建结对、规划编制、建设指导、培训咨询等多种形式,有效破解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规划的难题,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


责任编辑:吴冲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贵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乡规划专业教工党支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红映建规·三寻三做学党史”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