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专项行动,引导青年力量助推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在团从化区委的支持与指导下,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番职院)现代物流学院“热心助农 冷链兴乡”实践团于7月9日起,赴广州市从化区鳌头镇开展为期10天的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专项行动。
5月初,实践团指导老师和队长第一次来到鳌头镇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走到麦田生态园的大棚种植区内一颗颗饱满金黄的樱桃小番茄像一个个小灯笼高在枝头上。“我们水培种植的小番茄非常甜,来这里采摘的游客夸赞连连,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只通过现场采摘很难提高销量。加上小番茄的成熟期较短,还没卖出去就已经烂掉了。”麦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伟东如是说道。近年来,从化区鳌头镇积极探索创新发展路径,将生态农业与红色教育、乡村旅游有机结合,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新画卷。但在产销对接方面,也还存在品牌建设不够、产品知名度小、带动力弱、产品供应链不完善等短板。实践团围绕建设当地“农、文、旅”三产融合新模式开展了丰富且扎实的助农行动,其中包括:以“冷链技术”为核心的科技下乡、以“文创设计”为核心的文化下乡,以“直播带货”为核心的助旅行动,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不同的领域发挥所长,助力当地乡村振兴的发展。
图1 实践团成员在麦田间的合照
打通最先“一公里”,冷链助推农业产业发展
“我们从化的荔枝很甜,但是荔枝难以保存,采摘下来没多久就不新鲜了,荔枝的口感会淡而无味,因此没法继续售卖了”在深入调研周围农户后,“热心助农 冷链兴乡”实践团成员发现农产品无法及时储藏导致腐烂是农户普遍面临的问题。为了找到解决方案,刘煜奇和范志涵同学查阅大量的资料并形成了详细的调研报告。结合专业知识和调研结果,他们决定改造和升级田间地头的冷库。通过仿真建模软件,1:1还原了冷库的结构,并根据冷气动线和最大化冷库储存量的原则,科学设计了冷库的货架摆放方案。经过实际验证,优化改造后的冷库,有能够有效提高果蔬的保质期。这一改进方案大大降低了农产品腐烂率,为农户提供了更长的销售窗口,推动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
冷链运输中普遍忽略产品包装以致本可增值的商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了迎合中高端消费市场的需求,实践团成员翟丽婷还为当地农产品设计了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包装礼盒,加大品牌强农,实现农业产业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
图2 实践团成员用仿真软件设计冷库货架摆放规划
图3 实践团成员在现场测量冷库尺寸
从麦田间到直播间,新媒介助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
在麦田生态园的田野间,来自番职院现代物流学院的曾逸和史晓慧同学为网友展示和品尝香水柠檬制作而成的茶饮。同时,她们还讲述了香水柠檬的种植环境、营养价值以及手打柠檬茶的攻略等,收获众多网友关注和点赞。据了解,这些实践队员多为番职院跨境电子商务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活动共直播3天,线上观看人数达到2000多人,点赞破10万,网友也纷纷通过平台下单购买,小直播间牵动大市场发展。与传统直播间不同,实践团成员将直播场地搬到户外田间,让网友以第一视角沉浸式体验当地田园风景,实践团成员发挥个人所学专业的优势,运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创新销售直播带货方式,拓宽当地农产品销售渠道。
图4 实践团成员深入麦田进行直播
同时,实践团队邀请华南农业大学杨晓云教授、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孙颖荪教授等专家学者从农产品栽培技术、冷链物流保鲜技术及直播销售技巧等方面开展“线上+线下”专题培训,为帮扶地区基层农民量身定制“乡村振兴新农人”培训方案,培养造就更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乡村振兴新农人,为探索“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贡献出青春的力量,真正实现以人才振兴赋能乡村振兴。
图5 杨晓云教授为农民传授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知识
图6 孙颖荪教授为村民进行专项助农培训活动
以设计下乡助农,打造乡村风土文化“新引擎”
从化鳌头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实践团通过走访调研深入了解当地风土文化,将当地的风土文化和鳌头镇的特色相融合创作出具有“独占鳌头”寓意的IP形象及T恤、手提袋、杯垫等周边文创产品。实践团成员们还将村中废旧的集装箱变成了艺术的画布,将鳌头镇IP形象落地,创作了彩绘作品,园区“小墙绘”促进文旅融合“大发展”。这些彩绘作品给游客和居民带来了视觉的享受,也增加了当地的文化氛围。一位村民表示:“这些设计作品展现了我们鳌头镇的独特魅力,把我们村庄变得更好看了,我们期待看到学生们带来更多这样的创意项目。”
图7 为实践团成员设计的国潮风格包装元素
图8 为实践团成员在废旧集装箱上进行彩绘创作
乡音传党音,民族共建红色文旅之路
鳌头镇西塘村坚持以红色引擎驱动绿色发展的模式,打造特色民宿和红色旅游文化产业,拥有宪法馆、禁毒馆、村史馆、家风馆等红色印迹。队员们深入西塘村开展调研,感受村落中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深入了解村落发展历程以及乡村振兴的重大成果等。队员乡音话党史,饮水思党恩,以讲故事的形式带来一场接地气的党史宣讲,把党的声音讲到百姓心窝里。团队成员中来自新疆和西藏的成员也分别用当地方言讲述了学习红色文化历史给个人带来的成长变化“我来自新疆和田,我的父亲在当地也是做乡村振兴专项工作的,受到家庭熏陶,我也希望将个人努力投入到助农事业中去”团队成员达尔曼江·图尔洪说。“热心助农 冷链兴乡”实践团以“微党课”的形式将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促进民族团结,为助力农村“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图9 为实践团成员用家乡话讲党史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