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成功举办心理学首届思雅学术论坛

2021-01-19 12:29:36

6月1日上午,贵州师范大学心理学首届思雅学术论坛在花溪校区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赵守盈教授出席会议。参加本次学术论坛的专家学者有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博士生导师侯志瑾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李先春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姜英杰教授,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赵鑫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燕良轼教授。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专业全体师生共计280余人参加。会议由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潘运主持。

论坛伊始,赵守盈代表学校对参加此次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提到贵州师范大学心理学取得的巨大成绩得益于各位专家学者的鼎力相助,并希望此次论坛能够对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起到推动作用。

接着,本次论坛的七个学术报告依次展开。燕良轼作了题为“什么是中国人整体思维”的主题报告。报告内容从中国人整体思维的形成、三个基本假设、中西方差异、三个基本特征探讨中国人的整体思维。在基本假设中,他引用了“水稻理论”来分析中西方思维的差异,水稻的耕作方式会令中国人更倾向于整体思维。整个报告中运用了大量中国文学意象来形象地说明中国人的整体思维具有间接性、直觉性和迂回性特点及一斑窥全豹的类推思维方式。

侯志瑾作了题为“青少年视角下的亲子生涯沟通过程及其影响”的报告。她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观察访谈法从两个方面展开对“亲子生涯沟通的过程是怎样的”,“亲子生涯沟通的效果如何”,“沟通过程中父母如何更好地倾听”等问题的研究,并且详细介绍了整个研究过程中建立的亲子生涯沟通影响模型来描述家长与青少年在沟通过程中对彼此的影响。

程刚作了题为“中学生心理素质、主观社会地位与抑郁的关系及其衍变模式”的报告。报告中,他在已有的背景下提出四个问题,并为此做了两项研究,得出了与假设相一致的结论:一、心理素质对中学生SSS与抑郁情绪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二、通过对高中新生入学适应期心理变化轨迹的研究对了解学生在过渡期的心理变化规律具有重要价值;三、结果一定程度上表明,由于升学选拔产生的大鱼小池塘效应,有可能是造成新生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之一。

李先春作了题为“Brain-to-brain coupling could explain social interaction”的报告。他从教育神经科学研究领域切入,并通过神经科学的研究来解释心理现象,通过脑间活动同步解释人际互动并通过操纵脑间活动来影响社会关系。具体研究展开是在两个人同时完成一个认知活动时,同时观察两个人的大脑活动,然后分析两个人大脑活动的相似程度。他表示希望通过师生互动研究对课堂教学提供帮助。

姜英杰作了题为“奖赏学习的认知神经机制”的报告。此项研究包括三部分内容,主要对奖赏影响项目选择和编码时长进行报告,研究主要是为了能够为大家提供在习惯化的条件下进行有效选择的方法。研究认为长期形成的行为习惯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是高效的。研究探究在从左到右的的阅读习惯下,右侧项目的价值大到多大时能够扭转原来已经形成的阅读习惯,进而影响接下来的有效选择。这项研究包含三个实验,通过行为指标配合眼动数据来完成。

赵鑫作了题为“认知训练对中央执行功能的改善”的报告。报告首先阐述了中央执行功能的作用,并展示了之前对实验被试进行的几个训练任务,研究表明认知训练对中央执行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研究主要围绕“认知训练是否能迁移”,“通过认知训练提高中央执行功能的原因探析”,“是否所有人的训练效果都是相同的”等问题展开。最后,对儿童和成人的训练效果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儿童训练效果比成年人的训练效果要好。

陈维作了题为“基于融合取向的元分析结构方程建模方法——传统与现代统计的比较”的报告。报告围绕融合趋势、简要概述、研究结果、问题的提出等这些方面展开。研究结论呈现在固定效应模型时,两类元分析差异较小;研究数量小于20时,体现出Bayes元分析在小样本研究中的优势,随着数量增加差异缩小而均呈现大样本特性;研究数量小于20时,先验分布的选择对结果有较大影响,随着数量增加差异缩小而均呈现大样本特性。

最后,潘运代表学院再次感谢各位嘉宾的到来,本次论坛举办非常成功并期待明年的思雅学术论坛。此次学术论坛聚集了心理学不同研究领域专家,以报告的形式进行学术交流,对推动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报告内容从中国人整体思维的形成、三个基本假设、中西方差异、三个基本特征探讨中国人的整体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