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席的邯郸情怀(四)

2020-08-29 01:05:44 邯郸市政协文史委员会 孔庆宇

四、倘佯在万亩棉田

从国棉二厂接见完工人后,毛泽东的视察车队经过半小时的行程来到成安镇城关营棉花丰产方。按照原定计划,毛泽东这次视察的地点是成安镇道东堡棉花丰产方,城关营棉花丰产方只是途经。可是,正在这个棉田里作业的棉花姑娘看到毛泽东的视察车队到来后,顾不上解下腰间系着的棉花包,就纷纷向车队奔去,在场的农业技术员和大队幼儿园的孩子们也都聚在一起,迎着车队高呼口号。见此情景,毛泽东急忙下车,向群众招手致意,并同部分群众握手,他决定先视察这个丰产方。
     当毛泽东看到地头一块牌子上写着亩产三千斤时,用质疑的口吻问道:“三千斤能收到吗?”, 地委书记庞钧赶忙纠正说:“一千斤,一千斤。”,其实,毛泽东对当时全国各地存在的浮夸现象已非常警觉。 毛泽东边走边谈,突然,一块牌子上的一首小诗吸引住了他,这首诗是这样写的:“大棉桃,不简单,桃子大得像鹅蛋。全国产量要列类,争取主席来看看。”毛泽东饶有兴致地看完后,风趣地说:“争取我来,我来了嘛。”说完,田野上荡起了一阵朗朗的笑声。
      毛泽东在进入试验田时,一条1米宽,1米深的水沟挡在他的面前,随行人员担心66岁的毛泽东行动不便,忙过去搀扶。毛泽东摆着手说:“不怕、不怕。”抬脚就迈了过去。
      这时,人越聚越多,毛泽东像拉家常一样,问完这个,问那个,问完这事,问那事,有问有答。当陪同人员让毛泽东上车去道东堡大队的丰产方视察时,毛泽东说:“看看吧,看看吧。”说着又向前走去。当走到混在夹道欢迎人群中的一位老太太面前时,毛泽东亲切地问:“你今年多大岁数了,还摘棉花?”那位老太太拍着手,老泪纵横,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旁边人代答:“她今年50多岁了。”毛泽东又问:“一天能摘多少斤棉花?” 旁边人代答:“她一天能摘五、六十斤棉花。”老太太抹着泪,不住地点头。
     12时许,毛泽东乘车来到道东堡大队的丰产方,这里是万亩棉花丰产方的中央。磁县县委办公室主任见毛泽东下车后,振臂高喊:“同志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来视察我们的棉花丰产方了!”大家激动的心情顿时爆发出来,“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口号声震荡田野,经久不息。毛泽东则同磁县县委领导和群众代表一一握手。这时,庞钧小声对毛泽东说:“请主席先休息一下吧!”毛泽东说:“先看棉花吧。”说着就向前走去。在这里毛泽东首先视察了机井的使用情况,尔后又视察了棉花、冬瓜、豆角等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午时过后,庞钧再次劝毛泽东休息,毛泽东这才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在丰产方中央临时搭建的休息室休息。片刻后,毛泽东邀请棉花姑娘进屋交谈。
    在休息室中间位置,有一把为毛泽东准备的铺了毯子的红木椅,毛泽东没有坐,他让棉花姑娘王素梅坐这“第一把交椅”,王素梅不肯,让来让去,谁也没有坐。座位前的条形桌上摆满了用来招待毛泽东的熟红薯、花生、新鲜的西瓜、苹果和梨等土特产品,毛泽东热情地把红薯分给棉花姑娘,自己也拿了一块,与她们同吃。
     毛泽东学识渊博、通古晓今。初见毛泽东的人不免感到拘谨与紧张。毛泽东则利用人名或历史典故开句玩笑,说句风趣的话,使紧张的气氛顿时化解。在这次交谈中,毛泽东就用冯二马先生来趣解磁县县委第一书记冯迎祥的名字;用邯郸历史上“二度梅”的传说来比喻棉花姑娘王素梅和王秀梅。
     正当毛泽东谈笑风生时,门外传来一阵嘈杂声,只见一人手提菜刀向这边跑来,值勤人员眼疾手快,出手将来人手中的菜刀击落在地,这人极力辩解。毛泽东闻声走了出来,在知道事件的缘由后,破颜一笑说:“要感谢大队长,否则我们都吃不成西瓜了。”原来,持刀的人是道东堡村的大队长,细心的大队长发现招待主席的桌上有西瓜,而没西瓜刀,便匆匆回村取刀,不料却引起一场误会。
     也正是在这次谈话中,毛泽东为邯郸的发展勾画了一幅宏伟蓝图,他说:“邯郸是赵国的都城,是五大古都之一,那时候有邯郸、洛阳、淄博· · · · · ·,那时候没有上海、天津大城市。邯郸是要复兴的· · · · · · 。”
     12时30分,毛泽东来到丰产方附近的成安良棉厂视察,在这里,他独自沿木板登上了棉花“山”。
     13时许,毛泽东回到专列,离邯去保定视察。
     1966年9月24日,成安县有关部门把道东堡人民公社改名为“九 ·  二四”人民公社,1982年3月恢复原名。


责任编辑:陈占洲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毛泽东主席的邯郸情怀(四)倘佯在万亩棉田。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