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个世纪无从查证的三大会址终被确认
党成立初期,活动多为秘密和地下状态,对于三大的记述也是寥寥无几。不论是当事人回忆,还是各种相关材料,在谈到三大会址时,多笼统地称为“广州东山”,但具体东山区什么位置,就没人讲得清楚了。
三大结束后整整 49年,三大会址确切地点一直不为人知。直到1972年,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最早提出寻找会址的是三大代表徐梅坤。“文化大革命”前,当时在国务院参事室工作的徐梅坤写信给广州有关部门,提供了三大会址的一个具体线索:东山恤孤院路。但这一说法范围太广,无从下手。1958年,徐梅坤曾亲自来广州东山恤孤院路寻找三大会址。“文化大革命”期间,广州的一些群众组织,也曾进行三大会址的调查工作。但这些努力都没有实质进展。
为了查实会址的具体位置,广州市纪念馆博物馆革命委员会于 1972年 1月 17日向广州市革委会作了《关于复原中共“三大”旧址的初步设想和调查方案的请示报告》,决定找当年曾参加三大的代表们直接调查,以便收集比较准确的回忆。
经批准后,一方面,调查组组织人力前往武汉访问党的三大代表罗章龙。罗章龙回忆说:“党的三大会议期间曾住过中共广东区委,在该处往东南面走约五六里地就到会址,会址所在地是一条不大宽的马路,会址距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住房(指新河浦路春园 24号)不远。 ”
另一方面,邀请徐梅坤来穗查勘确定党的三大会址位置。1972年 10月,经过几番波折,年近八旬的徐梅坤老人再度来到广州,协助调查组寻找党的三大会址。当走到恤孤院路一栋三层仿西式的花园别墅前,徐梅坤老人抬头仰望,屋顶上赫然刻着“1922”四个阿拉伯数字。 看到这四个数字,老人激动异常。他说:“这座别墅叫逵园,三大会址就在它对面。”他还说,当年开三大时,透过窗户,他天天都能看到“1922”这几个字,因此印象特别深刻。徐梅坤还回忆说:会议期间,马林、毛泽东、张太雷、瞿秋白、蔡和森、向警予等住在春园,并在春园吃饭;其他外地代表沈茂坤、于树德、王振一、徐梅坤、金佛庄、王俊、孙云鹏、陈潭秋等住在会址楼上,吃饭在楼下。广东代表都在家住,吃饭在会址。谭平山回家吃饭。[6]
尽管三大会址的调查还有一些存疑的细节,但到 1972年底,三大会址及其建筑样式、内部布局等总体轮廓已渐清晰。特别是会址得到确认 :原东山区恤孤院后街 31号,1972年时为恤孤院路 3号。
1972年 12月,广州市纪念馆博物馆革委会向市革委会正式提交《关于复原“中共三大”会址的请示报告》,提出 :“根据保护文物‘恢复原状,以存其真’的原则,按当年‘党的三大’会址原貌进行复原……征用‘春园’、‘简园’,按原状修缮……”
一年多后,即 1974年初,广东省革委会向国务院文化组提交复原党的三大会址的报告。国务院国家文物局复函,建议以省委名义向中央直接请示。省革委会遂又向中央提交一份请示报告。但由于当时“文化大革命”还未结束,一直没有收到中共中央的批复。耽搁下来,眨眼就是 20多年。
虽然党的三大会址未能复建,但在 1979年,该处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春园、简园、逵园也陆续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从 20世纪 70年代开始,广东党史、文物专家和人大代表多次倡议修复旧址。到 20世纪 90年代初,恢复重建三大会址的各界呼声渐高,引起广东省委关注。此时,党的一大、二大、七大的会址都已得到保护或复建。
2000年 1月 3日,广州市文化局向省文化厅上报《关于复原“中共三大”会址问题的请示》;4月 17日,市政府召开会议研究党的三大旧址保护及陈列馆建设工程事宜;7月 24日,市文化局向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报送《关于“中共三大”旧址纪念馆项目建设建议书》……
在中央党史研究室的大力支持和广东省委领导的重视关怀下,党的三大会址复建问题终于再次提上议事日程。为了研究和保护这一重要革命遗迹,广东省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收集资料工作。2006年初,广州市文物部门运用现代考古学方法对三大会址进行了发掘、考证。三大会址得到了科学的确认。这些工作为三大会址的保护提供了翔实的科学依据。
对于修复三大会址和中共中央机关旧址、建立纪念馆的工作,广东省委省政府、广州市委市政府给予高度重视,省市各有关部门主动配合、大力支持,广东省、广州市投入 8000万元,经过数载周密规划,仅用短短 6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全部工程。
2006年7月1日,时隔三大召开 83年之后,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 85华诞之际,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文物局、中共广东省委和中共广州市委在广州联合举行中共三大会址、中共中央机关旧址保护工程暨纪念馆落成典礼。
尘封了80余年的党的三大会址,终于携带着那一段珍贵而激情澎湃的历史,再现于全国人民面前。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